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血管外给药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的量,常以血管外给药的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占静脉注射AUC的百分率表示。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在快速下降的分布相,因分布未到达平衡,故而血药浓度不能反映体内的药物量。本文分析静脉注射后基于分布平衡后血药浓度AUC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计算方法,并与目前以实测血药浓度的AUC计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进行比较。 【方法】 用药物分布房室模型和药物消除一级动力学的理论,分析静脉注射的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的关系。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关键词“绝对生物利用度”检索1995年至2012年的文献,对有完整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的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静脉注射后的分布相,体内药物的分布并未到达平衡,血药浓度不能代表体内的药物量。在分布平衡后,血药浓度的变化仅显示药物消除。将消除相血药对数浓度与时间进行直线回归,得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消除速率常数和分布平衡后零时的血药浓度。再将分布相的各时间点代入消除相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公式,计算分布相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及AUC。此时的AUC模拟了分布平衡后分布相的AUC,加上消除相的AUC即为能反映静脉注射体内药物总量的AUC,进而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检索出有完整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文献29篇,其中二室模型10篇,将其血药浓度输入软件DSA 3.1.5,得消除相的截距、斜率β和血药浓度-时间关系直线方程。结果显示药物分布平衡后的C0仅为文献方法Cmax的1/4。将分布相的各时间点代入公式计算出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再用梯形法计算分布平衡后的AUC。文献方法的AUC是分布平衡AUC的(1.31±0.22)倍。常规法计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实际的(79±10)%。 【结论】 用静脉注射实测血药浓度AUC计算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明显低估了药物的吸收,应基于模拟分布平衡后的血药浓度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SD大鼠分别静脉注射(5 mg·kg^-1)和口服(20 mg·kg^-1)荷叶碱,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浆,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荷叶碱的药物浓度,用DAS软件处理数据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求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静脉注射荷叶碱的药动学参数:AUC(0-∞)为(1 118.24±420.90)ng·h·mL^-1,Cmax为(1 213.17±359.29)ng·mL^-1,t1/2为(1.30±0.69)h;口服荷叶碱的药动学参数:AUC(0-∞)为(3 111.34±1 986.29)ng·h·mL^-1,Cmax为(1 257.50±942.37)ng·mL^-1,t1/2为(4.89±2.88)h,tmax为(0.33±0.18)h;剂量归一法计算得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9.5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荷叶碱的体内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甲基斑蝥胺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Nmethylcantharidimide,NMC)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小鼠肝肾组织的分布。方法: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采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同法测定不同时间肝、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灌胃和静脉注射后,以梯形法计算AUC0~∞分别为(81±10)μg.h/mL和(143±19)μg.h/mL,拟合血药浓度数据为单室模型。各时间点NMC在肝脏中的浓度灌胃给药均大于静脉注射,而肾脏中的浓度除最后一个时间点(3 h)外,灌胃给药均低于静脉注射给药。结论:NMC的血浓数据拟合为单室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7%,但在增加肝癌疗效和降低肾毒性方面可能优于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4.
马骏  宋岭 《医学争鸣》1996,17(1):36-38
目的:研究间硝苯地平在兔体内的生物利用率。方法:在清醒兔静脉注射(1mg.kg^-1)和灌胃(ig)给(4mg.kg^-1)间硝苯地平,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间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计算机程序拟合,ig给药符合一房室模型而静脉注射符合二室模型,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1.8%,结论:间硝苯地平在兔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提示该药临床应用宜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三七中3种皂苷成分在大鼠体内各自的和整合的药动学特性,并分别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及静脉注射剂量为600 mg·kg-1及50 mg·kg-1的三七总皂苷,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3种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 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三七中3种皂苷在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整合药动学参数.根据药时曲线的AUC面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给药后3种皂苷之间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各成分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3种成分及整合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1.76%、0.78%、2.44%和0.78%.结论:基于3种皂苷类成分的AUC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动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该数据处理方法是对中药多组分整合药动学新方法的又一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美林洛尔血药浓度的方法,探讨美林洛尔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灌胃和静脉给予大鼠美林洛尔5 mg/kg,采用颈动脉取血并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血浆中美林洛尔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美林洛尔在0.02~3.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样品峰面积/内标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99。提取平均回收率大于80%,日内、日间RSD<10%。大鼠静脉注射美林洛尔后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双室模型,其分布相和消除相的半衰期分别为(4.22±5.58)min和(58.53±17.60)min。曲线下面积、中央室分布容积和血浆清除率分别为(133.40±9.27)(μg.min)/ml、(0.27±0.15)L/kg和(7.50±0.53)ml/(g.min)。灌胃给药符合开放单室模型,其达峰时间、最大血药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29±3.28)min、(0.64±0.11)μg/ml和(54.35±9.34)(μg.min)/ml。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荧光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美林洛尔的体内定量分析。美林洛尔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0.74%。  相似文献   

7.
人体内三氮唑核苷的药物动力学及其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PLC法研究三氮唑核苷在9名健康受试者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iv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三房室模型拟合,t(1/2)γ为17.02±2.19h;po给药后用二房室拟合,t(1/2)β、t(max)和C(max)分别为(16.40±3.84)h,(1.94±0.33)h和(1.46±0.74)μg/ml。po给药制剂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404±0.099。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非布司它血浆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方法,研究非布司它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分别尾静脉(10 mg/kg)或口服(50 mg/kg)给予BALB/c小鼠非布司它,然后用LC—MS法测定血浆中非布司它浓度.用DAS软件计算非布司它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而绝对生物利用度(F)根据静注和口服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之比来计算.结果非布司它在0.01~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P〈0.01),样品在血浆中的回收率大于85%,日内和日间RSD小于15%.小鼠静注10 mg/kg非布司它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半衰期、血浆分布容积、血浆清除率分别为:(62.91±4.68)mg/(L.h)、(12.35±1.06)h、(3.45±0.83)L/kg、(0.12±0.074)L/(h.kg);小鼠口服50 mg/kg非布司它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半衰期、达峰时间、峰浓度分别为(130.97±9.36)mg/(L.h)、(10.68±1.63)h、(1.5±0.11)h、(15.32±2.64)mg/L,在小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64%.结论用LC-MS联用方法测定的非布司它在小鼠体内血药浓度准确、可靠.非布司它药动力学参数详尽,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比格犬血浆中TBI-166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比格犬口服TBI-166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方法比格犬血浆样品中加入TBI-166和内标普萘洛尔后经乙腈沉淀蛋白。 HPLC分离采用Symmetry C8(2.1 mm×50 mm,3.5μm)柱,流动相为含0.1%甲酸的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m/z 590→478(TBI-166)和m/z 260→183(普萘洛尔,内标)。应用上述LC-MS/MS方法测定比格犬口服TBI-166(3 mg/kg)和静脉注射(0.5 mg/kg)后的血浆药物浓度,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比格犬血浆中TBI-166在2~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0%、回收率>98.6%、无明显基质效应且血浆样品稳定性好。雌雄比格犬口服TBI-166(3mg/kg)后血药浓度分别于(4.4±3.5)和(1.4±0.5)h达峰,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22.0±34.6)和(65.4±2.3)ng/ml,AUC(0-t)为(2615.1±1524.4)和(897.2±318.6)h·μg/L。雌雄比格犬静注TBI-166(0.5mg/kg)后t1/2z为(112.9±25.3)和(69.6±35.3)h、CL为(0.3±0.1)和(0.2±0.1)L/(h·kg)、AUC(0-t)为(3222.4±1656.2)和(1798.0±729.2)h·μg/L。雌雄比格犬口服TBI-166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3.5%和8.3%。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比格犬血浆中TBI-166的LC-MS/MS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比格犬口服TBI-166后体内消除较慢,具有一定性别差异,生物利用度为8.3%~1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孢拉定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为新药报批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双交叉试验方法,单剂量口服受试及参比制剂500 mg,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口服头孢拉定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0.841±0.165和0.842±0.213 h;Cm ax分别为(15.922±2.584)和(15.922±2.584)mg/L;Tm ax分别为(1.225±0.197)和(1.225±0.242)h;AUC0-t分别为(25.399±5.806)和(26.159±5.989)mg/(L·h)。以AUC0-t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头孢拉定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7.0)%。结论两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左卡尼汀(L-carnitine,LC)浓度的方法,并研究其药动学特性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血浆中药物血药浓度[2]。采用DAS Ver 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AUC 0-24 h及AUC 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为(2.06±1.20)h;T1/2β为(59.80±10.50)h;T max为(3.23±0.42)h,;AUC(0-∞)为(2518.3±310.65)μmol/(L.h);AUC(0-t)为(1311.54±218.32)μmol/(L.h);Cmax为(83.5±23.40)μmol/L。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1±11.6)%。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符合血浆样品的测定要求,可以应用于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试验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40mg。7d清洗期后再交叉给药。于服药前(0h)和服药后0.33、0.67、1.00、1.50、2.00、2.50、3.00、3.50、4.00、6.00、8.00、10.00h抽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泮托拉唑的浓度。通过DASVer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2.60±0.67)h和(2.60±0.50)h,Cmax分别为(2767.90±969.20)μg/L和(2864.10±1090.20)μg/L,t1/2分别为(1.80±0.60)h和(1.80±0.50)h,AUC0→t分别为(8071.1±4747.9)μg.h/L和(8272.5±5095.0)μg.h/L,AUC0→∞分别为(8581.60±5255.70)μg.h/L和(8803.30±5639.10)μg.h/L。以AUC0→t计算,试验制剂中泮托拉唑钠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40±11.40)%。结论: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片(湖南威特)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为新药报批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方法,单剂量口服受试及参比制剂20mg,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多潘立酮片(湖南威特)的T1/2:(9.31±1.60)h、Cmax:(27.2±25)μg/L、Tmax:(0.76±0.20)h、LUC0-4:(142.5±24.4)μg·h/L;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T1/2:(8,72±1.39)h、Cmax:(28.1±3.9)μg/L、Tmax:(0.78±021)h、AUC0-4:(140.9±27.3)μg·h/L。以AUC0-4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多潘立酮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6%±5.1%)。结论两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4.
利福喷丁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福喷丁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剂量均为0.6g,洗脱期为1周。采用内标法测定血浆中利福喷丁的浓度,应用DAS2.0药动学程序进行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并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利福喷丁:tmax分别为(4.700±2.364)和(4.700±1.750)h,t1/2分别为(16.215±2.356)和(16.825±4.595)h,Cmax分别为(11.774±5.134)和(10.771±4.868)mg·h·L^-1,AUC0-t分别为(346.539±160.580)和(322.286±147.345)mg·h·L^-1,AUC0-∞。分别为(363.137±167.807)和(339.309±154.212)mg·h·L^-1。利福喷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0.5±25.6)%。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冰片对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冰片对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125I标记法测定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经鼻给药、经鼻给药(加1%冰片)0.4mg/kg灯盏花索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组Tmax、Cmax分别为25.0min、0.55ug/ml,经鼻给药(加冰片)组Tmax、Cmax分别为46.5min、0.50ug/ml;鼻腔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3.70%,而鼻腔给药(加冰片)为52.86%,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冰片延长了灯盏花素鼻腔给药在大鼠血浆中灯盏乙素的达峰时间,但对AUC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达格列净芳环间亚甲基的取代对活性和药代性质的影响,为寻找更理想的药物探索改造方向。方法:考察取代衍生物对正常大鼠糖负荷后的尿排糖量、血糖和尿量等指标,aY--常大鼠体内静脉给药和经口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参数。结果:(1)大鼠尿排糖和降血糖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一甲基取代产物(TY702—5)和二甲基取代产物(TY702—5D)在0-6h和6~24h尿排糖量及O~3h血糖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同等剂量下,TY702—5和TY702—5D在0~6h和6.24h尿排糖量及0-3h血糖抑制率明显低于达格列净组(尸〈0.05);同等剂量的TY702—5D的血糖抑制效果优于尿排糖效果。(2)体内吸收实验显示,与达格列净相比,TY702—5的吸收速度(Tmax)和程度(Cmax和AUC)增加,消除半衰期(T1/2)基本不变,组织分布和生物利用度下降。TY702—5D的药物吸收速度加快,吸收程度降低,组织分布增加,消除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下降。结论:达格列净芳环问亚甲基改造后,药物的活性降低,且对尿糖和血糖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药物的各项药代参数有较大影响,提示利用这个位置结合其他部位进行改造,有可能得到一个更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种盐酸文拉法辛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4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方案设计,分别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博乐欣)50 mg,采集36 h内动态血标本;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文拉法辛的浓度,DAS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判定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 ax分别为(59.32±17.21)、(60.58±17.42)μg·L^-1,Tm ax分别为(2.08±0.46)、(2.25±0.55)h,T1/2分别为(6.69±1.67)、(6.35±1.69)h,AUC0-36分别为(524.65±227.01)、(528.22±226.57)μg·L^-1.h,AUC0-∞分别为(544.81±246.05)、(546.85±244.62)μg·L^-1.h,2种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并计算90%置信区间,表明2种制剂生物等效,受试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37±10.41)%。结论 2种盐酸文拉法辛胶囊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左羟丙哌嗪含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2×2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试验制剂左羟丙哌嗪含片或参比制剂左羟丙哌嗪片60 mg,采用液质联用(LC-MS)测定血药浓度。利用DAS Ver 1.0计算药物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的达峰浓度(Cm ax)分别为(209.4±32.1)μg.L-1和(231.4±36.1)μg.L-1;0~1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654.9±152.1)μg.h-1.L-1和(663.8±145.2)μg.h-1.L-1;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683.5±156.4)μg.h-1.L-1和(693.5±153.6)μg.h.L-1。结论试验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以AUC0→12作为评价依据)为102%±5%(95%~114%),二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泮托拉唑的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并研究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试验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单剂量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40mg,于服药前(0h)和服药后0.75、1.0、1.5、2.0、2.5、3.0、3.5、4.0、5.0、6.0、8.0、10.0、12.0h抽取静脉血。7d清洗期后再交叉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泮托拉唑的浓度。通过WinNonlin5.2.1数据统计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泮托拉唑片的t1/2:(1.83±0.56)h、tmax:(2.80±0.62)h、Cmax:(2985.6±641.2)ng/mL、AUC0-1:(9682±4478)ng·h/mL;参比制剂的t1,2:(1.96±0.52)h、tmax:(2.90±0.85)h、Cmax:(3231.4±923.5)ng/mL、AUC0-1:(9388±4125)ng·h/mL。以AUC0-1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泮托拉唑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9±26.1)%。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