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 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2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类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尤其是增生期内膜细胞 PCNA表达最低 ,随增生程度的提高 ,PCNA的表达增强 ,复合性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尤其是腺瘤型增生子宫内膜中 PC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 (P<0 .0 5 )。结论 :PCNA表达水平的上升与子宫内膜的增殖程度一致 ,PCNA的检测为子宫内膜增殖程度的判断和指导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孕激素受体(PR)及B亚型(PR-B)的表达,为临床内 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0 例,复合增生16例,非典型增生15例)的PR、PR-B表达,并对其中36例行外周血雌二醇(E2)、孕酮(P)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同时选取2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妇女作对照组。结果:①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外周血E2、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增生期与不同类型增生过长患者的子宫内膜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B表达逐渐下降,其中非典型增生组PR-B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内膜增生过长患者PR、PR-B阳性表达组外周血E2、P与非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单次检测外周血E2、P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无临床意义。②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PR-B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癌变有关。③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外周血E2、P与内膜腺体细胞PR、PR-B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此种方法是测定子宫内膜增生细胞增殖分数的有效手段,对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子宫内膜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中PCNA的表达计数依病变的进展明显递增,子宫内膜癌组PCNA表达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增殖期除外),各组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可作为临床判断良恶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内膜腺癌雌激素,孕酮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97例增生期、分泌期、腺瘤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并应用微波技术与常规组化染色相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子宫内膜腺癌的ER、PR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子宫内膜(P〈0.05),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浅及绝经情况无关;增生期与分泌期宫内膜受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cl-2、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在子宫肌层、卵巢、输卵管壁的异位内膜与子宫正位内膜的表达及春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15例,卵巢内膜异位15例,输卵管壁内膜异位5例及子宫正位内膜25例进行bcl-2、ER和PR检测。结果 bcl-2在子宫肌层内和输卵管内的异们丙膜阳性表达率为100%,卵巢异位内膜阳性表达率为86.6%,子宫正位内膜阳性表达率为52%。ER在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阳性表达率为6.7%,卵巢内膜异位为33.0%,而4例输卵管内膜异位无阳性表达。PR在子宫肌层有内膜异位阳性表达率为86.6%,卵巢内膜异位为20.0%,5例输卵管内膜异位均表达阳性。结论 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凋亡明显少于正位内膜,细胞生长有一定活跃性。异位子宫内膜的增生、分泌与正位子宫内膜不同步,表现为不规则性。卵巢、输卵管异位内膜的发生,可能与原始间叶细胞异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ER-α单克隆抗体和ER-β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石蜡切片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α阳性率53.3%,ER-β阳性率46.7%;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ER-β阳性率80%明显高于ER-α阳性率30%,两种亚型表达之间无联系(P>0.05)。ER-α和ER-β的表达与FIGO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无联系(P>0.05)。结论:以上提示ER-α和ER-β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有关,免疫组化SP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亚型可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子宫内膜癌50例及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和单纯型内膜增生各15例,进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52%,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20%,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PCNA在子宫内膜癌表达100%,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表达为80%,两者显著高于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47%及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40%(P<0.05)。本实验发现p53和PCNA与内膜癌分化程度、转移扩散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和PCNA同时在内膜癌的高度表达,其患者预后较差,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3和PC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扩散、转移有关;p53和PCNA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ABC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的ER、PR和CEA含量及分布,发现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ER、PR和CEA检测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内膜癌中ER、PR含量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ER和PR的阳性率也有所降低,再次证实了分化好的内膜癌,细胞部分保留有正常产生受体的功能,所以内分泌治疗是必要的。相反,CEA检测的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在阳性率和阳性标志定位上均无显著差异,CEA和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和其他组织的正常腺体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t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及PCNA与脑肿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及PCNA在90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50%、58.33%,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92.86%、66.67%,星形细胞瘤中PR表达与PCNA表达、PR表达与肿瘤分级以及PCNA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中有相当数量PR存在,推测PR可能部分参与了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生长,对于PR阳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后选择PR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 ER- α单克隆抗体和 ER- β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 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石蜡切片ER- α和 ER- β的表达。结果  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 ER- α阳性率 5 3.3% ,ER- β阳性率 4 6 .7% ;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 ER- β阳性率 80 %明显高于 ER- α阳性率 30 % ,两种亚型表达之间无联系 (P>0 .0 5 )。 ER- α和ER- β的表达与 FIGO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无联系 (P>0 .0 5 )。结论 以上提示 ER- α和 ER- β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有关 ,免疫组化 SP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亚型可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蓉  周琦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7,36(19):1963-1964,198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carcinoma ,EMC)增殖活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4例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usantigen ,PCNA)、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 ,PR)含量。结果 :PCNA在对照组和EM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0 .0 %和 82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在不同分化程度的EMC中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PCNA阳性指数 (PI)评分 ,WD明显低于MD ,LD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且与EM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 = 0 .5 2 ,P <0 .0 1) ;PCNAPI评分与EMC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EMC中ER ,PR阳性例数分别为 49例 (6 6 .2 % )和 5 6例 (75 .7% ) ,PCNA表达与ER ,PR受体之间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 - 0 .42 (P <0 .0 5 )和 - 0 .5 1(P <0 .0 5 )。结论 :ER和PR阳性、PCNAPI评分较低的子宫内膜癌 ,肿瘤细胞异型性小 ;反之 ,表现为侵犯邻近组织、扩散、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ER ,PR和PCNA表达之间有明显互补性。PCNA表达结合ER ,PR检测具有方法简单、组织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 ,适于对常规病理切片作回顾性研究 ,对鉴别肿瘤性质、预测预后均有  相似文献   

13.
星形细胞瘤的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3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按照Daumas Duport方法,本组病例Ⅱ级星形细胞瘤14例,Ⅲ级14例,Ⅳ级25例;它们的PCNA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分别为2.99%,9.73%和38.06%。结果表明:PCNA标记指数随着肿瘤组织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大,而且小细胞增殖区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瘤细胞区。PCNA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此项研究可用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判断病人的预后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孙红  王浩  秦天洁  阮之平  马瑾璐 《医学争鸣》2006,27(22):2060-2062
目的: 探讨PCNA,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宫颈癌及10例正常宫颈中PCNA和MMP9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中PCNA和MMP9表达的差异及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宫颈癌组织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0);38例宫颈癌的MMP9阳性表达(82.61%)明显高于1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30%, P﹤0.05);PCNA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33, P=0.003),且PCNA和MMP9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例分级及生长方式无关(P﹥0.05). 结论: 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其对宫颈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膜瘤雄激素受体表达与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瘤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脑膜瘤组织中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良性、非典型性、恶性脑膜瘤组织中AR率分别为33.3%(8/24)、56.3%(9/16)8、0.0%(8/10)。恶性脑膜瘤A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典型性和良性脑膜瘤(P<0.05)。AR阳性脑膜瘤PCNA标记指数(LI)显著高于AR阴性脑膜瘤(P<0.01),脑膜瘤AR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R过度表达与脑膜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病理级别有关,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标本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腺肌病灶周边组织、正常肌层组织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腺上皮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80%,均低于其在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97.5%、95%(P<0.05),而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57.5%、60%(P<0.05);子宫腺肌病病灶周边组织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2.5%,均高于正常肌层组织的表达率25%、27.5%(P<0.05),而低于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82.5%、80%(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ER、PR有关;子宫腺肌病病灶周边组织ER、PR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ER、PR和Bc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PR、Bcl-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104例子宫内膜癌及另外3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染色,检测ER、PR、Bcl-2的表达。 结果:①子宫内膜癌中ER阳性表达率46.15%,PR阳性表达率65.38%,Bcl-2阳性表达率50.84%。癌旁正常组织中ER阳性表达率60.00%,PR阳性表达率66.66%,Bcl-2阳性表达率26.66%,两组比较Bcl-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表达差异无显著性;②PR的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216,P<0.05), ER的表达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③在并发淋巴结转移的16例中ER阳性表达率50.00%,PR阳性表达率12.50%,Bcl-2阳性表达率25.00%,无淋巴结转移的88例ER阳性表达率45.45%,PR阳性表达率75.00%,Bcl-2阳性表达率59.09%,两组PR、Bcl-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ER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PR的表达在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腺癌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ER、Bcl-2在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Bcl-2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高,并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时PR、Bcl-2阳性表达率降低。PR、Bcl-2可以作为指示预后的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服用妇康片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30例,分段诊刮术后第5天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妇康片,5mg/d,连服22d,共3个月经周期,于第3个月经周期的第25~28天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治疗前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变化。结果口服妇康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治疗前ER、PR与PCNA的表达分别为3.33±1.92、4.13±1.55和4.40±1.54,经口服妇康片治疗3个周期后ER、PR和PCNA的表达分别为1.97±1.87、1.80±1.75和1.83±1.00。与治疗前ER、PR和PC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康片可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活性,降低ER、PR和PCNA表达,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内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8例子宫内膜腺癌和36使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中的P”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①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14/28)。每高倍视野(40×)内P53免疫阳性细胞数为224±35。而在子宫内股增殖症中未见P53蛋白表达,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PCNA在子宫内胰腺癌和子宫内膜增殖症中均有表达,但每高倍视野内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前者(274±70)明显高于后者(121±44),有显著性差异。③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5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PCNA呈明显正相关(r=0.798,P<0.01)结论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表达可能与细胞增殖状况及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