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McKenzie法联合腰椎牵引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治疗组同时辅以McKenzie治疗,对照组则辅以推拿、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McKenzie腰椎评定表、日本骨科协会下背痛评价表(JOA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于治疗结束1年及2年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JOA、疼痛VAS评分及腰椎运动缺失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2组患者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年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基础上辅以McKenzie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抑制病情复发,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单穴位电针疗法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单穴位电针配合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腰突穴”单穴位电针+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对照组采用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 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两组间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穴位电针加牵引、关节松动术、McKenzie疗法综合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进行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配合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straight leg raise,SLR)及JOA评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SLR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结合传统腰椎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单一腰椎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中频电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传统腰背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JOA)腰痛疾患疗效标准评定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于治疗8周时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统计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治疗2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94±1.30)分]、JOA评分[(16.84±3.5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04±1.20)分]、JOA评分[(16.22±4.1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26±0.56)分]、JOA评分[(24.11±1.20)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86±1.48)分]、JOA评分[(19.73±2.48)分]均较治疗前继续好转(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发现治疗组显效率为68.57%,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4.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3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手法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97-3498
分析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我院收治的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在院自愿接受常规腰部防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腰腹肌肌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功能JOA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治疗后2个月、6个月腰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腰背肌、腹肌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腰腹肌肌力训练,能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更好恢复,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牵引、推拿、药物、中频电、运动疗法等,对照组仅给予腰椎牵引及推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显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0.9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及改善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辅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骶管药物注射,观察组则辅以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及骶管注射联合治疗。于入选时及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屈/伸比值、腰背伸肌群平均功率频率、积分肌电值、JOA、ODI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伸肌群平均功率频率、积分肌电值、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腰背屈/伸比值、ODI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士球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超短波及低周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Williams体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辅以瑞士球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椎疾患疗效评定标准以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检查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4周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17±1.31)分和(2.87±1.47)分;JOA评分分别为(19.32±2.47)分和(18.02±2.23)分;腰椎前屈活动度分别为(43.7±4.2)°和(41.2±3.9)°;腰椎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1.4±3.1)°和(19.6±2.8)°;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超短波及低周波治疗基础上辅以瑞士球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腰椎关节活动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干扰电、超短波及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3.22±0.94)分]、腰椎功能评分[(23.6±5.8)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66±0.92)分]、腰椎功能评分[(15.4±6.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改善率[(90.3±16.5)% vs(79.3±24.9)%]及治愈显效率(87.5% vs 73.3%)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ET训练可显著减轻LDH患者腰痛症状,促其腰椎功能改善,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蒙医针刺拔罐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蒙医针刺拔罐结合腰椎牵引,对照组使用针刺结合腰椎牵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发现2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的JOA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6%.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医针刺拔罐疗法结合腰椎牵引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结合颈肌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CSR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治脊疗法及颈肌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颈肌训练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颈椎病评分(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功能和疼痛程度,并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25.10±1.89)分和(1.10±0.69)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23.10±1.71)分和(1.56±0.77)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龙氏治脊疗法联合颈肌训练治疗CSR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改善临床功能和疼痛程度,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吴广一  白跃宏 《中国康复》2012,27(2):115-117
目的:探讨腰腹肌力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LDH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腰腹肌训练测定系统训练腰背肌和腹肌肌力,力量采用患者测定最大值的50%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前后均采用腰腹肌肌力测定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疾患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JOA评分及腰腹肌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H患者非手术治疗时采用腰腹肌肌力训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且能够增强和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临床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腰腿痛程度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对比两组治疗后遗留腰腿痛症状、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JOA、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遗留腰痛发生率、遗留腿痛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结论 使用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更佳,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遗留腰腿疼痛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联合乌头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联合乌头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4%高于对照组的7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和V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术联合乌头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有效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熏蒸组、超短波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牵引及推拿治疗,熏蒸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治疗,超短波组则辅以超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中药熏蒸及超短波联合治疗。于治疗2周后对各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各组患者分别经2周治疗后,发现其疼痛病情及腰椎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以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83±1.07)分]的改善幅度及总有效率(95.5%)较显著,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神经根水肿及营养神经药物等)及悬吊训练,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制订的腰椎疾患评分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25±1.05)分]及JOA评分[(22.5±3.1)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治疗LDH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拟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康复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痛程度(VAS)、腰椎疾患综合标准评分(JOA)及脊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分(ODI)。结果30 d后,研究组患者VAS,JOA,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1年,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应用核心稳定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和腰腿部疼痛程度,改善脊椎功能障碍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田晓芬 《大医生》2024,(2):88-90
目的 对针灸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民勤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腰椎疼痛情况、治疗总有效率、腰椎关节屈曲活动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疼痛情况、屈曲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屈曲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采取针灸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获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腰椎疼痛及功能情况,还可有效提升患者腰椎活动度,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的腰椎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组采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结果:干预组总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VAS评分与JOA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ODI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腰背肌稳定性训练及物理因子联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臭氧消融治疗及胶原酶盘外溶解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早期介入腰背肌稳定性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疼痛病情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改善程度、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术后辅以腰背肌稳定性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抑制病情复发,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