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病例的病因、诊疗策略及预后等.方法 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0例自发性SAH首次DSA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患者首次DSA均在发病后1周内检查,均为阴性.后经DSA复查并行MRI或MRA检查,根据结果总结SAH的原因、重复造影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 50例经复查的患者中,共发现检查结果阳性病例10例,包括动脉瘤5例、隐匿性脑或脊髓血管畸形3例及海绵状血管瘤2例,其中9例行手术或栓塞治疗治愈出院,1例病人外院行伽马刀治疗痊愈;40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39例治愈出院,1例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死亡.诊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21例,复查14例,均为阴性.结论 对于首次DSA阴性的患者在执行科学规范的治疗基础上,应积极复查DSA并行MRI,根据结果,及时治疗.但对于诊断PNSH的病人,建议避免二次造影,但必须随诊CTA或MR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院28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2例MRI确诊,6例重复造影仍阴性,15例PNSH未重复造影,其中14例随访时间1~3年,无1侧再出血。结论 首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除非明确为PNSH可不必重复DSA检查,其余须重复DSA检查,同时辅助行CT、MRI/MRA检查,必要时行CTA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比较90例DSA阴性和171例DSA阳性SAH患者的性别,诱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癫痫发作,入院时Hunt-Hess分级,内科治疗后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病死率,改良Fisher分级,CT表现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数量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 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男性居多,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较DSA阳性组少。DSA阴性的SAH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较轻;经治疗后,头痛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较短,再出血率、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及病死率均较低,预后良好。结论 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颅高压症状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吕静波  黄鉴政 《浙江医学》2006,28(8):645-64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是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临床分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但5.6%~15.0%的SAH的患者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本文就26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发病原因与临床特点规律的关系,以便于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3天内行脑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994年至1999年对SAH患者早期行脑DSA检查15例,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8例SAH患者DSA检查结果。结果:颅内动脉瘤46例(42.59%)、血管畸形21例(19.44%)及动脉炎4例(3.70%),为SAH主要原因。DSA检查正常者37例(34.26%)。结论;脑血管造影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经典诊断方法,凡有条件应在SAH后3天内或3周后行DSA检查,有利于病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早期双源CT三维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探讨双源CT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CTA检查,通过DSA栓塞或开颅夹闭术等治疗。结果:54例CTA检查阳性48例,可疑4例,阴性2例。对可疑4例及阴性2例行DSA复查,结果确诊动脉瘤4例,阴性2例,假阳性及假阴性各2例。结论:CTA是一种可靠、无创、快速、简便的方法,能早期诊断动脉瘤,基本满足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所需的影像学资料;对小动脉瘤的诊断尚需DSA检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2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脑膜动静脉瘘(DAVF)5例,烟雾病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造影阴性67例.结论:DSA检查对鉴别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SA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因。方法 分析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2 5例。绝大多数均经CT、DSA、MRI检查。结果  2 5例中 ,脊髓动静脉畸形 1例 ,血液病 1例 ,另 2例可能为破裂出血的隐匿型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的处理及预后与CT上出血的特征有密切关系 ,对于环中脑池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MRI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刘玉芝  邱新文 《当代医学》2010,16(20):72-73
目的对于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的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一般治疗、降颅压治疗、预防再出血、防治迟发性血管痉挛、脑脊液置换疗法等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50例(73.53%),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18例(26.47%)。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明显好转35例,有一定好转21例,无效12例,有效率82.35%。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选择合理、恰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刚  唐文渊  孙晓川  晏怡 《西部医学》2004,16(3):250-251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 (DSA)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30例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 :头痛 30例 ,呕吐 2 6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 2 8例 ,一过性意识障碍 4例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4例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全部治愈出院。 30例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 18例。结论  DSA阴性的 SAH患者临床症状轻 ,并发症少 ,预后好。其中 PNSH病人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 MRI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DS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特殊类型的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首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SA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除3例患者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1~2d内行头颅CT检查确诊。根据CT表现,出血仅位于中脑周围池者,和此部位延及侧裂池基底部者共22例。全部病人均在发病1~20d内首次行DSA检查,均为阴性。28例复查无阳性发现。病人均预后较好;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恢复较好。随访6~12月,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提高对其的认识,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荣  马强  刘娜嘉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78-77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68例中,有25例同时接受DSA检查,证实CTA诊断者20例,包括3例经MSCTA检查阴性患者,复查DSA亦无阳性发现;2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检查阴性。结论 MSCF颅内血管造影术可替代DSA检查,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它提供的信息对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nonaneurysmalsubaractmoidhemorrhage,PNSAH)和非PNSAH的诊断、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PNSAH和12例非PNSAH患者的年龄均值、入院时Hunt-Hess分级、并发症、预后及有无高血压病史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95,P=0.000);39例患者死亡1例,轻度残疾1例,余37例预后良好。结论非PNSAH患者存在继发并发症后病情变化的可能。建议首次DSA阴性的非PNSAH患者复查DSA,而首次DSA阴性的PNSAH患者选择复查MRA、CTA。  相似文献   

15.
CT扫描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勇  徐梯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402-1403
目的探讨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CT扫描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首次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及脑脊液检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首次颅脑CT扫描均阴性,17例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1例颅脑CT复查后证实为原发性SAH。结论CT扫描阴性的原因与受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CT诊断技术及CT设备分辨率等因素有关。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检查或CT复查明确诊断,同时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方法 36例SAH行CTA,其中16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 CTA检查的36例SAH中动脉瘤29例,脑动静脉畸形(AVM)4例,阴性3例.所有CTA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其中经DSA检查的16例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CTA可作为SAH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及制定治疗方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②方击对40例经CT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DSA检查,其中20例加摄旋转DSA,8例脑动脉瘤患者行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5例脑血管畸形行Onyx胶栓塞治疗。③结果常规+旋转DSA共检出脑动脉瘤27例(30个)。脑血管畸形8例,脑底弄常血管网(moyamoya病)2例,无明显异常3例。8例脑动脉瘤行GDC栓塞,5例动静脉畸形(AVM)行Onyx胶栓塞,均取得良好效果。④结论DSA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有效的方法;介入治疗安全、可靠,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拟诊为SAH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CT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1例35枚(包括误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8例(包括漏诊3例);DS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3例37枚;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6例。结论 CTA成像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黄翔  李罗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11-111,113
目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自发性SAH患者106例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例SAH行DSA检查,发现脑动脉瘤83例(78.3%),发现脑血管畸形2例(1.8%),烟雾病1例(0.9%),阴性23例(21.7%)。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多样,DSA检查是极为重要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惠者CT报告阴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CT阴性的SAH患者病例资料,总结CT阴性的原因。结果 经腰穿或CT、MRI复查,25例患者均证实为原发性SAH。导致CT阴性的原因包括受检时间过早(〈4h)或出血量太少、受拴时间过晚(〉3d)、CT操作员经验不足、读片漏诊以及CT设备分辨率低等因素。结论 CT报告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CT征象不典型病例应予腰穿检查;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以减少此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