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文化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度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的文化取向量表和抑郁/自尊量表。对成、渝两地2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以水平集体主义倾向为主;年级、性别、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对文化价值的取向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主效应都不显著;垂直的集体主义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尊和垂直的集体主义两个因素对焦虑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 自尊和垂直的集体主义两个因素对焦虑和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三所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509份,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常模相比,地方高校男女大学生在各分量表上均有显著差异,且高于常模。在社会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年级差异显著;在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年级、性别差异均显著;在社会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生理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家庭经济状况差异显著;在个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结论重庆市地方高校大学自我价值感高于常模,年级、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调查了2097名理工科大学生.结果 ①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多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大学生综合样本,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②应付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③成熟型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与之显著正相关.④自责、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理工科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研究。方法使用自强意识问卷对某师范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强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自强意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自强意识在4个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一、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在总体取向、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自强意识3个分量表上,女生都显著高于男生。结论师范大学生自强意识在性别与年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聋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 SCL-90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 1 5 8名聋哑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聋哑大学生除人际敏感因子外 ,其他各因子均值全部显著高于 1 986年全国常模 ,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筛查率也显著高于其它各种群体。但同 1 999年大学生修正常模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只有躯体化、焦虑和精神病性 3项因子分略高 ;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聋校学生。 2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学专业是影响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性别、年级、城乡地区、残疾等级、残疾年限等因素对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应重视聋哑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 ,加强聋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 ,提高对聋哑大学生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长春高校的5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且相关系数达显著性水平.②父母教养方式的个别因子经由价值取向的中介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密切相关.②价值取向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自我中心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高中生自我中心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中心与自我价值感量表对4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高中生自我中心在年级、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城乡学生只在印象整饰假想观众上差异显著,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个人神话全能性上差异显著(P〈0.05);2高中生自我价值感在性别、城乡上差异不显著,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P〈0.01);3高中生自我中心与其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4高中生自我中心对其自我价值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高中生自我中心与其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个性的师范大学生应付方式的不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自评抑郁问卷、症状自评问卷对256名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相关,抑郁、神经质、内外向人格和年龄是影响不成熟应付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应付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就动机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福建某高校524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心理健康之间有较高的相关,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就动机在性别、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河南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16%的初中生属低焦虑者;69.24%的初中生属中等焦虑者;0.6%的初中生属高焦虑者。结论初中生的城乡来源:同、年级和性别的差异显著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与城市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三农村、城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某市一中高三年级共203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总均分来看,前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后者。女生和男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在所有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两因子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高三学生,特别是城市的高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及其专业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所学专业满意度情况.并试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一项是调查被试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对3248名医学拳科生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 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医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可能是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二、三年级大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父母教学方式与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筛查廊坊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保定师专二年级学生230人。结果:“从总体上看,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所感受到的情感温暖、理解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不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与自尊、应对、归因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独立学院及普通高等院校共505名大二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独立学院学生SCL-90总均分及大部分因子分高于普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95%。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对失败的归因与专业满意度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自尊水平、对失败的归因4个变量对SCL-90总分有影响。结论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高校学生;成熟应对方式、高自尊,对失败的内控性归因可以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研究以239名高职学生为被试,以SCL-90为测量工具,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结果①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人际关系、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等均高于常模(P<0.001);②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的。其中人际敏感(t=15.061,P<0.001)、抑郁(t=24.931,P<0.001)、焦虑(t=18.700,P<0.001)、恐怖(t=31.784,P<0.001)4个因子上男女学生得分有显著差异;③大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一、大三年级的,大一、大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普通人群低,受年级和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之间关系的研究 ,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正相关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与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的变异量。结论 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275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总体自我和谐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均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且不同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而贫困大学生受影响的程度大于普通大学生。结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对于贫困大学生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CL-90对1665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问题倾向的检出率为30.3%;2不同性别的学生只在强迫性和人际关系敏感2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出现心理问题倾向的男大学生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明显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为30.3%;在出现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中,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职高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职高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及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问卷对600名职高生进行测查。结果:职高生的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倾向上存在性别、年级和城乡的差异。结论:职业学校麻注意引导职高生树立积极的自尊、自信、自我认同感,选择正确的归因方式。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助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SCL-90量表、16PF量表及Zung氏抑郁量表,对3637名大学生做心理测试.结果 贫困学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项得分都比非贫困大学生高,且差异呈显著性.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在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幻想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不及非贫困大学生,在忧郁性、独立性,创造力、感情用事、成长能力方面分数比非贫困大学生高.而且贫困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要差,解决贫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与解决其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两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