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磷酸三钙作为植骨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多数研究属于体外研究、动物模型研究或临床疗效分析.目的:观察多孔磷酸三钙应用于胫骨远端骨折骨缺损治疗后的骨组织学变化.方法: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部分患者使用磷酸三钙植骨治疗,观察标本的降解.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并在原植骨区取极少量骨组织标本再次行组织学观察,比较骨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植骨后患者新生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增生活跃,骨细胞分化成熟,密度增大,骨小梁密度增宽,骨小梁间纤维组织增生伴毛细血管增生.说明应用多孔磷酸三钙填充骨缺损,新骨生成良好,细胞繁殖旺盛,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郭景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79-79
目的探讨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病例伤口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或骨髓炎等并发症,无异物排斥反应。结论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植骨方式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胫骨平台Schatzker分型Ⅱ型、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后,43例行开窗夯实植骨钢板内固定,36例行填塞植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材料均采用人工骨。随访618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表现评价胫骨平台术后塌陷情况。结果:开窗植骨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评分明显优于填塞植骨组(P=0.022)。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2 mm的患者开窗夯实植骨组有4例,占9.30%,填塞植骨组11例,占30.56%,填塞植骨组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发生时间多在术后6周内,而开窗夯实植骨组再塌陷例数少且术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结论:开窗夯实植骨治疗胫骨平台Ⅱ型、Ⅲ型骨折预防平台术后关节面再塌陷较填塞植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都采用切开复位手术及内固定,根据具体情况,从切开复位来看,Ⅱ型和Ⅲ型切口类型为膝前外侧切口,Ⅳ型则为膝前内侧切口,Ⅵ型患者应用内外侧联合切口或者胫前正中直切口。从内固定来看,Ⅰ型患者应用空心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Ⅱ、Ⅲ、Ⅳ型患者应用解剖型或者L型、T型钢板进行固定,V型应用外侧单钢板,根据病情,加用内侧钢板。结果治疗后经过2年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优良率(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达到88.0%。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手术效果良好,根据骨折情况,选择相应的切口及内固定方式,有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62例,均经切开复位,螺丝钉、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给予植骨.结果 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X线显示无骨折畸形愈合,均恢复患肢正常力线,无内固定松动.按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优21例,良33例,可8例,优良率达87.10%.结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切口、骨折解剖复位、植骨和坚强内固定,以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提高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胫束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7年2月,笔者应用髂胫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差。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个月-3.1年,平均1.5年。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根据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13例,可6例,优良率89.8%。结论髂胫束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李晓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0):75-77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120例,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7 d,观察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66-568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复杂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均为三柱骨折,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8.5~68.5(49.6±2.4)岁。按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漂浮体位下内、外、后侧锁定钢板治疗,平台塌陷处以同种异体骨植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术后随访2年,X片观察两组骨折复位及愈合程度,比较两组HS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术后当时均得到良好固定;术后6月及2年随访,HSS评分及Rasmussen评分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当时膝关节内翻角和后倾角均得到很好纠正,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三柱固定理论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胫骨平台复杂性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体现在中期随访中,三柱固定可使骨折获得更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折复位,PRP复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解剖学影像评分、膝功能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开始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骨折骨性愈合后关节面下陷高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出现的较大骨缺损时,充分植骨是治疗的金标准。PRP复合同种异体骨作为植骨材料,同时具备为骨折修复提供修复细胞、生长因子、支架,是治疗和填充骨缺损区的较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骨诱导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9例,年龄18-71岁,平均42岁,男34例,女15例,左侧19例,右侧3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6例、摔伤3例,机器绞伤1例,刀砍伤1例,合并膝关 相似文献
11.
12.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4):257-259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使用解剖钢板、螺丝钉、空心钉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60例骨折中,按Sehatzker分类:Ⅰ型9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15例,Ⅴ型9倒,Ⅵ型6例。随访时间6~j8(平均14)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Merchant标准,优5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获得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生物力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带螺钉固定与去螺钉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及最大点能量变化.方法:采用39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模型,行螺钉内固定,于术后即刻、1,2,3,4,6,8周取材胫骨标本,即刻点3只兔6个标本,其余各时间点取6只兔子、共12个标本,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胫骨内侧髁垂直压缩试验,分别测量带螺钉固定及去除螺钉后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最大点能量.另取3只兔的胫骨标本,测量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最大载荷及吸收能量在前一阶段逐渐上升,于4周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8周时又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测量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愈合的早期过程中,骨折愈合强度呈单峰曲线变化,螺钉内固定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43例胫骨平台骨折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43例随访37例,按KDLMERT膝关节功能恢复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者32例(86.5%),可、差者5例(13.5%)。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对并发症的准确判断、处理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影像学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和诊断的有效性。资料收集: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0-01/2007-04与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像学相关文章,检索词“Tibial plateau fracture;plain film;SpiralCT;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MRI”,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6-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胫骨平台骨折;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找出所有和上述检索词一致的文献,审核摘要后,纳入的标准为:①影像学评估骨折的文献。②关于平台骨折诊断的文献。③关于平台骨折分型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胫骨平台影像学、分型、诊断的文献,3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69篇因系关于胫骨平台手术方法的文献。资料综合: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的治疗难题,特别是复杂性骨折,术前诊断和分型对治疗和预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最常用的的分型是Schatzker分型,影像学资料作为诊断和分型依据,为临床骨科医师看重。从X射线平片到核磁共振(MRI),各种资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从影像学、分型及诊断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了充分的认识,并提出了近年来分型和诊断上的新观点,质疑了X射线平片诊断的准确性。结论:由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复杂性,X射线平片已经不能很好地为平台骨折提供最完善的信息,需要有CT及其他影像学技术的辅助,才能给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87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4例,Ⅱ型16例,Ⅲ型17例,Ⅳ型18例,Ⅴ型13例,Ⅵ型9例,术后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7月。结果术后疗效:优良41例(47.1%),一般31例(35.6%),较差15例(17.2%)。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直观、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定,分别于术后1,2,3,4,6,8周取胫骨标本。另取3只正常兔的胫骨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周骨密度值较对照组略有降低,2周时骨密度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3周时骨密度值陡然降低,3,4,6周时测得的骨密度值总体差异不大,4周时略为增高,8周时骨密度值又略微降低,3,4,6,8周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良好的复位固定条件下,术后2周时骨折区域的骨密度值最高、成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兔胫骨平台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定,分别于术后1,2,3,4,6,8周取胫骨标本。另取3只正常兔的胫骨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周骨密度值较对照组略有降低,2周时骨密度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3周时骨密度值陡然降低,3,4,6周时测得的骨密度值总体差异不大,4周时略为增高,8周时骨密度值又略微降低,3,4,6,8周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良好的复位固定条件下,术后2周时骨折区域的骨密度值最高、成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需要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内固定治疗。目的:探讨运用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特点。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以"纳米人工骨,胫骨,骨折"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8篇,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同时对采用纳米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42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其中优39例,良2例,可1例。检索分析表明纳米人工骨是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骨传导性好,无排斥、过敏反应,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三维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75.56%)高于对照组(62.22%),手术时间[(98.32±12.42)min]长于对照组[(78.54±10.78)min],骨折愈合时间[(19.83±3.78)周]、住院时间[(16.82±3.36)d]和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3.38±4.31)周,(22.63±5.17)d,3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内固定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