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讨论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左室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T2DM患者左室功能变化。方法对T2DM患者50例(T2DM组)及正常组50例(NC组)人员,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各数值后,Simpson's法测量射血分数(LVEF);应用脉冲多普勒(PDE)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分别为E、A,并计算E/A。应用TDI技术获取二尖瓣环平面左室运动频谱,分别为Vs、Ve、Va,并计算Ve/Va,然后计算六个壁平均值分别为mVs、mVe、mVa、mVe/Va。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收缩功能:T2DM组与NC组的LVEF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DM组二尖瓣环mVs明显低于NC组(P0.05)。舒张功能:T2DM组Ve、Ve/Va、E/A均低于NC组(P0.05);T2DM组Va、A均高于NC组;T2DM组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TDI法为68.3%,高于PDE法的33.3%(P0.01)。结论 T2DM患者存在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异常,TDI技术可为评价左室功能提供更为敏感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计算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中晚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Vs,Ve,V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二尖瓣血流速度(E,A),LVEF采用Simpson's原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周、4周、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再灌注组12周死亡率为0,未再通组12周死亡率为15.6%。V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Ve/Va与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显著正相关(r=0.68,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Vs,Ve,Va,LVEF,FS,Ve/Va,E/A均低于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组2,4,12周Vs,Ve,LVEF,FS,Ve/Va均显著优于未再灌注组(P<0.05~0.01);再灌注组4,12周Vs,Ve,LVEF,FS,Ve/Va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0.01);未再灌注组12周Vs,Ve,LVEF,FS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均<0.05),而4周与2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VI测量二尖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段的二尖瓣环运动进行检测,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计算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中晚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Vs,Ve,Va)。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二尖瓣血流速度(E,A),LVEF采用Simpson’s原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周、4周、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再灌注组12周死亡率为0,未再通组12周死亡率为15.6%。V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P&;lt;0.01);Ve/Va与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显著正相关(r=0.68,P&;lt;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Vs,Ve,Va,LVEF,FS,Ve/Va,E/A均低于对照组(P&;lt;0.05~0.01);再灌注组2,4,12周Vs,Ve,LVEF,FS,Ve/Va均显著优于未再灌注组(P&;lt;0.05~0.01);再灌注组4,12周Vs,Ve,LVEF,FS,Ve/Va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lt;0.05~0.01);未再灌注组12周Vs,Ve,LVEF,FS与2周时比较有显著改善(P均&;lt;0.05),而4周与2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QTVU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的和舒张功能,可用于评估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不仅能提高生存率,而且可明显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右心室长轴方向运动特点.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35例于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B组患者25例为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未行三尖瓣手术,另选取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和收缩期位移(Ds).结果 A组与B组术前二尖瓣环Vs、Va、Ds及LVEF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术后Vs、Ve、Va及LVEF均较术前减低(P<0.05);A组术前三尖瓣环Vs、Va、Ds及RVEF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术后A组与B组三尖瓣环Vs、Ve、Va、Ds均较术前减低(P<0.05),而RVEF虽有所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二、三尖瓣环Ve/Va>1,术后Ve/Va<1;B组术前Ve/Va<1,术后Ve/Va>1.结论 二失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左、右室长轴方向收缩运动均减低,术后LVEF减低,而RVEF无显著减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左心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方法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观测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4例健康人心尖左心长轴、二腔和四腔切面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比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法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速度,舒张晚期血流频谱A峰速度,计算E/A比值.结果糖尿病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s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 (P>0.05);糖尿病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较健康人减低(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糖尿病组/健康人:9.96±3.10/13.29±3.99,P<0.05);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较健康人升高(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糖尿病组/健康人:11.58±2.21/10.13±1.36,P<0.05),Ve/Va比值较健康人明显减低(Ve/Va比值糖尿病组/健康人: 0.88±0.32/1.33±0.40,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异常,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可检出松弛延迟和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心脏右心室功能的诊断价值,分析T2DM患者右室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糖尿病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M型测量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us systolic offset,TAPSE);脉冲多普勒成像(Pulse Doppler imaging,PDI)检测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VE、VA),并计算E/A;Simpson法测量右室收缩功能EF值(RVEF);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分析糖尿病患者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等容收缩期速度(isovolumic contraction velocity,IVCv),收缩期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 以及IVCv/Vs;舒张期速度Ve、Va,并计算Ve/Va。另各取30名同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同样检查超声心动图,测量以上各数值。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组与NC组的RVEF、三尖瓣环位移(TAPSE)均在正常范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右心室收缩速度Vs较对照组减低,等容收缩期速度(IVCv)较对照组偏高。IVCv / Vs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T2DM组舒张期Ve/V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患者存在右室舒张、收缩功能异常,TDI技术可为评价右室功能提供更为敏感的定量指标,同时IVCv / Vs可作为一个衡量右室代偿功能的指标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尿毒症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30例正常人和32例尿毒症患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比值;并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计算E/A值。结果正常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E/A>1;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Ve/Va>1,正常组与尿毒症患者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组织速度成像测值有显著性差异,尿毒症患者组中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与二尖瓣血流频谱V/A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检出病例数中QTVI阳性例数明显高于血流频谱。结论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二尖瓣口运动速度能较准确估计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 14例正常人和 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 6个节段 (后间隔和侧壁、前间隔和后壁、前壁和下壁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 ,计算Ve Va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峰、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峰 ,计算E A值。结果 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两组间E A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平均Ve较正常组显著减低 (Ve Va :0 .89± 0 .11vs 1.76± 0 .76,P =0 .0 0 1;Ve :-4 .79± 2 .2 2vs -8.42± 2 .2 7,P<0 .0 0 0 1) ;正常组中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显著相关 (r =0 .63 ,P =0 .0 0 8)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无显著相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表现为假性正常化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准确评价其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40例绝经期前女性SLE患者,其中SLE病程〈5a者18例为SLEⅠ组,病程≥5a者22例为SLEⅡ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3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应用QTV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水平前壁、下壁、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y,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late diastolic peak velocity,Va),并计算Ve/Va比值,以6个位点均值代表二尖瓣环的整体运动,并进行比较。结果 SLEⅠ组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各壁Vs、Va及其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壁Ve、Ve/Va及其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SLEⅡ组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各壁Vs、Ve、Ve/Va及其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除侧壁外,余各壁Va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与SLEⅠ组比较,SLEⅡ组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侧壁Vs及各壁Vs均值均降低(P〈0.05或〈0.01),各壁Ve、Ve/Va及其均值均降低(P〈0.05或〈0.01),前间隔Va降低(P〈0.05);SLE患者Vs、Ve、Va、Ve/Va均与病程呈负相关(r=-0.637,P=0.000;r=-0.700,P=0.000;r=-0.367,P=0.020;r=-0.779,P=0.000)。结论应用QTVI技术可早期、敏感检测出SLE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对临床早期防治心脏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状态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 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组(Ⅰ a组)与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组(Ⅰ b组),正常对照组20例.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及E峰减速时间、E/A比值.组织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s峰)、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e峰)及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a峰)与s/e比值.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中,Ve大于Vs;在伴有急性左心衰竭扩心病患者中,Vs减低不明显,而Ve、Va则明显减低,Vs/Ve比值增高.且随着临床症状改善,Ve值明显增高.在慢性左心功能衰竭扩心病患者组中,Ve、Va明显高于Vs,Vs/Ve比值小于1.结论 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导致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原因是由于心肌舒张功能损害,而不是心肌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