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QT离散度 (QTd)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高血压 (EH)病左室肥厚(LVH)与QTd、HRV的关系也受到重视。现对我院 43例EH伴LVH者测定QTd、HRV及HRVI,40例健康人、3 6例EH无LVH者进行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EH并LVH组 (A组 ) :43例 ,均符合WHOEH诊断标准 ,排除冠心病、心衰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者 ,经心脏彩超检查为LVH者 ,男 2 3例、女 2 0例 ,年龄 ( 5 2± 6 7)岁。EH无LVH组 (B组 ) :3 6例 ,EH诊断标准同A组。心脏超声排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测量和比较正常健康人70例(1组),80例高血压病非LVH组(Ⅱ组),和68例高血压伴LVH组(Ⅲ组)的QTd与校正的QTd值(QTcd)。结果:Ⅲ组的QTd、QTcd值较Ⅰ、Ⅱ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高血压病伴LVH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其它并发症的可能与QTd、QTcd值的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国外一些研究报道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大有关,且随左心室重量增加而增大。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左心室重量改变与QTd改变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病例选择我院2 0 0 1年7月~2 0 0 2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 8例,符合WHO/ FSH(1999)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 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6 0~75岁;老年前期组2 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4 5~5 9岁;对照组为健康老年人6例,男4例,女2例,年龄6 0~78岁。1.2  方法 QT间期分析采用美国PI公司生产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同步描记2 4 h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近研究表明,左室肥厚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这常源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为探讨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对7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QT离散度和左室重量指数的测量,并与健康成人组对比,以期了解...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心室晚电位关系任斌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心功能室(210024)表12组LVMI、LVDD、LVEF、SDNN、PNN50、QTd比较(x±s)对照组(n=30)LVH组(n=45)LVMI81.80±1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对伴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97例伴LVH的高血压病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52例和对照组(B组)45例。B组接受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三月后的12导联心电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QTd、心率校正QTd(QTcd)。结果两组治疗后的QTd和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A组较B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能有效缩短伴LVH高血压病者的QTd,使心肌复极趋向同步,从而减少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吲哒帕胺是 90年代提倡使用的新型降压药物 ,具有降压效果肯定、作用维持时间长、副作用较少等优点。本文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观察其对高血压病 (EH)、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及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EH伴LVH组 (A组 ) 均选自门诊及病房确诊、符合WHO诊断标准的EH者 ,经病史、体检及有关检查排除继发性原因 ,剔除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引起者。经超声心动图 (UCG)确诊为EH伴LVH者共 3 5例 ,男 19例、女 16例 ,年龄 42~ 72 (平均 5 2± 8 4)岁。部分…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 )和 QT离散度 (QTd)与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关系。方法 测定 U AP组 (6 4)例 )和健康对照组 (30例 )的 HRV6项时域指标及与 QTd、校正的 QTd(QTcd)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UAP患者的 2 4小时时域指标及 QTd、QTcd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0 1或 P<0 .0 1)。结论  HRV与 QTd检测是判定 UAP患者心肌缺血、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测预后的较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期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受累情况与HRV及QTd之间关系。方法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及不伴有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4例,与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24h HRV时域指标及室性心律失常,同时进行QTd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低于不伴LVH组(P<0.05)。不伴LVH组中: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及24h内连续5min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nde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QTd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QTd及校正的QTd(QTcd值)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不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V降低程度、QTd增大及CVA发生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受累程度相一致,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室水平的自主神经调节及心室肌本身的病变状态,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其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与最短QT之差(QT最大-QT最小)。大量临床研究显示QTd可作为反映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QTd&;lt;50ms为大致正常,≥50ms有临床参考价值,≥80ms则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时与QT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大QT离散度的改变 ,及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方法 对 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的分析 ,并对左室肥大指数与QT离散度、血压与心率变异作相关分析。  结果 高血压伴左室肥大者QT离散度增加 [QTcd :(5 0 98± 18 79)ms ,QTacd :(5 1 2 1± 13 42 )ms ,QTsD :(15 47± 7 0 8)ms ,QTaSD :(15 48± 4 6 5 )ms] ;左室肌重与非左室肥大相比 ,心率变异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左室肥大指数 (LVMI)与QT离散度 (QTcd、QTacd、QTsD、QTaSD)呈正相关 ,血压 (SBP、DBP)与心率变异 (MSSD、HF、LF、TF)呈负相关。  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大者心肌局部复极化不一致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下降 ,但与左室结构改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左心室肥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84例 EH患者和 31例正常人行 2 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并采空腹血查血 K 、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葡萄糖浓度。结果 :EH无左室肥厚组仅相邻正常 R- R间期差值 >5 0 ms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 EH左室肥厚组的各项 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EH左室肥厚组的 2 4h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SDNN)、5 min平均正常 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 index)和 5 m in正常 R- 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 (SDNNindex)又显著低于 EH无左室肥厚组 (P <0 .0 1,<0 .0 1,<0 .0 5 )。 EH患者的 SDNN、SDANN index和 SDNNindex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EH左室肥厚患者的 HRV降低 ,HRV与左室肥厚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与左心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LVH)及室性心律失常 (ventriculararrhythmia ,VA )的关系。方法 选择2 0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进行静息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 ,计算QTd ,左室重量指数 (LVMI)等指标。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QTd水平为 (6 7 9± 15 0 )ms ,平均LVMI水平为 (12 9 6± 8 4 )g/m2 ,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QT和LVMI显著相关 (r=0 82 6 ,P <0 0 1)。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 10 0 %和 5 9 3% ,明显高于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 (5 0 % ,2 5 % )和左心室正常组 (35 3% ,5 9% )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QTd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质量增大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对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男性 40例 ,女性 5 4例 ,年龄 (5 9.9± 11.2 )岁 ]和 11例正常人 [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5 2 .8±16 .9)岁 ]作 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 ( 组 ,n=6 2 ) QTd较非肥厚组 ( 组 ,n=32 )以及正常对照组 ( 组 ,n=11)均明显增大 (P<0 .0 1~ 0 .5 0 ) ,QTd与左心室质量呈正相关 (r=0 .47,P<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增大可使 QTd明显增大 ,具有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有形成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性猝死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大及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大 ,将 5 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氯沙坦 5 0 mg/d,或氯沙坦 5 0 m g/d加双氢克尿噻12 .5 mg/d治疗 ,共 16~ 18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大小 ,及 QTd改变 ,并分析 L VMI与 QTd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 L VDd,IVST,PWT,L VMI比治疗前下降 (P<0 .0 5或 P<0 .0 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 QTd比不伴左心室肥大组大 (P<0 .0 1) ,治疗后则明显减小 (P<0 .0 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组 L VMI与 QTd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氯沙坦或氯沙坦加双氢克尿噻能逆转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肥大 ,并使 QTd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16.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泓  谢菁 《临床内科杂志》2001,18(3):199-201
目的 研究长期使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时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2 4例高血压病 (EH)合并左心室肥厚 (LVH)者 ,服用依那普利 (10mg 1次 /d) 3年 ,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 (QTc)、QT间期离散度 (QTd)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 (QTcd) ;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测定有关心血管参数。结果 依那普利不仅能迅速降压 ,而且能逐渐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达 3 9% (P <0 .0 0 1) ,显著提高左心室泵血功能 ;同时明显缩短QTd[从 (61± 2 1)到 (41± 15 )ms、QTcd从 (67± 2 7)到 (46± 18)ms] ,QT及QTc也同样明显缩短。结论 长期用依那普利治疗EH合并LVH ,能明显使患者左心室肥厚回缩 ,提高其左心室收缩功能 ,并通过降低QTd及QTcd ,进一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前、治疗6月未及停药2周冲洗期后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QTcd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显示,LVH组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88.4±34.1比51.1±19.2,P<0.01);LVH组治疗期末较治疗前血压下降,随之LVMI亦减小,但停药2周药物冲洗期后血压回升而LVMI不变;QTcd也不随血压的改变而改变。提示,QTcd的变化不取决于血压升高而与LVH严重程度(LVMI)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缬沙坦 ( Valsartan,Val)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 LVH)患者左室质量指数 ( L VMI)、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 ( 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 VA)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 L VH患者共 5 5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 Rou组 ,n=3 0 ) ,缬沙坦治疗组 ( Val组 ,n=2 5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年后用彩色多普勒 Penn法测定 L VMI,分析体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QTcd并用 Holter记录 VA发生的情况。结果 :LVH患者 L VMI与 QTcd间有显著相关性 ( r=0 .3 6,P<0 .0 1)。 Rou组治疗前后 LVMI为 15 0± 16g· m-2 vs 14 9± 16g· m-2 ( P>0 .0 5 ) ;Val组治疗前、后 LVMI为 15 2± 17g·m-2 vs13 9± 15 g·m-2 ( P<0 .0 1)。Rou组治疗前后 QTcd为 74± 12 ms vs72± 12 ms( P>0 .0 5 ) ,Val组治疗前后 QTcd为 73± 12 ms vs65± 9ms( P<0 .0 5 )。治疗前 Rou组与 Val组间 QTcd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治疗后两组间 QTcd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Rou组及 Val组治疗前 VA恶性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治疗后两组间 VA恶性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Val治疗可显著降低 L VMI和QTcd,从而降低 VA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组109例(非左室肥厚组83例,左室肥厚组26例),正常组30例,测定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无论有无左室肥厚,其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QTd:43.9±15.1ms,69.2±16.9msvs36.2±11.3ms,p<0.05;Tei指数:0.54±0.06,0.60±0.14vs0.38±0.07,p<0.05)。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的左室Tei指数及QT离散度较非左室肥厚组有增大的趋势(QTd:69.2±16.4msvs43.9±15.1ms,p<0.05;Tei指数:0.60±0.14vs0.54±0.06,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时,QT离散度及左室Tei指数增大,表明高血压左室肥厚可导致QT离散度增大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