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 (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通常需开胸在体外转流下进行直视修补术 ,虽然手术死亡率低 ,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 ,且切口瘢痕形成亦影响美观 ,而经导管修补ASD创伤小 ,危险性小 ,康复快和不遗留胸部手术瘢痕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临床护理除按一般心内科常规护理和常规检查外 ,还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一、术前护理(一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 ,迫切希望通过介入治疗来解除疾病 ,但对这一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因此我们应该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新技术的治疗原理、疗效、优点、术前术后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40岁,2009年月10月21日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我科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给予抗炎、消肿、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康复出院。患者自诉2009年11月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发作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新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小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女1例,男2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根据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先选择合适球囊和封堵器进行球囊扩张和缺损封堵,术后3d出院,出院后予阿司匹林(每天3 ~5 mg/kg)口服.结果 第1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Ⅱ),存在3个分流口,前两者相距5.4 mm,后两者相距3.6 mm,中间孔距主动脉瓣13.2 mm,距左房室瓣10.3 mm,房间隔长约28 mm,选择25 mmCribriform封堵.第2例心脏超声示有2个分流口,两者相距3 mm,房间隔长度为35 mm,术中选取25 mm Cribriform封堵器.第3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多发),术中选取30 mm Cribriform封堵.所有封堵器释放后位置好,心脏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Cribriform可应用于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操作顺利,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反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一个月及三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室缺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出现不同程度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痛苦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的先心病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6.2%~22.0%[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超声成像技术,它可任意从左、右房侧方向观察房间隔及其缺损的形态、大小、部位、与毗邻结构的关系以及随心脏活动缺损形态的变化[2],并可对缺损最大径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及评估肺动脉高压(PAH)对ASD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烟台毓璜顶医院58例ASD患者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6个月心脏相关参数: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根据术前是否伴有PAH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年龄、ASD大小与PAH的关系,并对两组心脏参数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术后均有下降,而PAH组下降较明显。术前肺动脉压力与ASD的大小及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0.612、r=0.521。心脏各参数对比:其中LA时间因素(P=0.149)、LVEDd主效应(P=0.247)及LVEDV组间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介入封堵术后无论是否存在PAH,心功能在术后短期内都会有一定程度改善,同时PAH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转的肺血管变化,早期积极的方法封...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心源性血栓栓塞所致中风是房颤的一项临床常见并发症,轻则致残,重则死亡.既往研究证实,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对于具有高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1].房间隔穿刺是行LAAC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一项技术难点,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6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61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99.38%,1例缺损40mm,试封堵未成功放弃,术后1例发生传导阻滞,经治疗护理痊愈。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37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为90.1%,TTE测量ASD平均大小(24.7±6.1)mm,封堵器平均大小(28.2±8.6)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38.5±15.4)mmHg vs(57.2±14.8)mmHg,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0.8%,无死亡病例。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合并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合并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结果,评估两种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机器人组(TEASD-R),并采取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介入组(TIASD-O).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相关情况、术后近期随访结果、术后30d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及近期并发症(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栓塞及新发心律失常等),而TIASD-O组存在相应并发症,其中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术后早期右心房大小、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0d躯体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微创ASD修补术后近期无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适应证较广,但也存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11.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5岁,体重19kg。体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2007年4月9日入院。病程中无紫绀、呼吸困难,无蹲踞现象,无发育迟缓,近1个月来无发热咳嗽。心脏听诊:心率:11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级收缩早期杂音,P2无亢进。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常规片:两肺纹增多,心前间隙狭窄。心脏彩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右室比例增大。心尖四腔心切面:缺损大小13mm,距左房室10mm,距后上  相似文献   

12.
田英军  张军  姚志勇  田雪  宋艳 《武警医学》2008,19(7):585-587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对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的左、右室壁运动状态进行观察,评价左、右室功能变化.方法 ASD封堵术患者30例,均于术前、术后48 h及术后3个月行DTI检查,观察左、右室壁收缩波、舒张早期波和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S'、E'、A'.结果 与术前相比,三尖瓣环及右室侧壁中段术后48 h和3个月各峰均显著减低;室间隔中段术后48 h S'、E'峰及术后3个月各峰均显著降低;左室侧壁处二尖瓣环术后3个月各峰显著升高;左室侧壁中段术后3个月S'及A'峰显著升高.结论 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准确评价ASD封堵术后各室壁和房室瓣环的运动变化,反映左、右室壁功能改变,可为临床评价ASD封堵术疗效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30例ASD患者应用TTE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用TTE术前检查ASD大小8~36(25.0±6.8)mm,选用Amplatzer封堵器大小为12~40(28.2±7.0)mm。TTE测量ASD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r=0.94,P<0.01)。硬缘ASD的封堵器选择比超声所测ASD大1~6mm。软缘ASD通常不考虑摆动较大部分为有效缘而予以去除,封堵器选择比超声所测ASD大7~13mm。随访6个月封堵器牢固,无脱落及残余分流。结论 TTE术前检查及术中指导ASD封堵是一种可行、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介绍在经右心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经食管超声的应用。方法:观察对象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例;所用仪器为ACUSON 128 XP10双功超声仪,探头频率5-7MHz;房间隔封堵器为AGA公司的Amplatzer封堵器;主要观察项目:堵封前明确缺损的大小、房间隔残留的大小、残留边缘的厚度及整个房间隔的长度;封堵过程中监测导丝和输送鞘管的位置、指导封堵器左房盘片位置的调整;封堵后了解有无封堵器周围及房间隔残留漏,确定二、三尖瓣活动是否正常。结果:第1例的缺损较小1次放置即封堵成功;第2例在放置过程中发现另1约1.2mm的缺损位于下腔静脉侧残留房间隔内,同时较薄的部分房间隔不能挂住右房盘片,致使第1次放置后下腔静脉侧左房盘片与房间隔之间的角度较大,没能封住小的缺损,收回右房盘片,调整角度,第2次放置成功。手术耗时1.0-1.5h。术中及术后患者均无明显的异常反应。术后1周复查,右心房、室均有不同程度的回缩。结论:超声监测下房间隔缺损经右心导管封堵术患者痛苦小,效果确实,安全性高,手术风险小,封堵易成功,术后恢复快,适合在我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封堵伞封堵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80例ASD患者,术前用TTE观察ASD位置,形态,大小及周缘情况,术中采用TTE进行封堵术中引导和监测CX,术后即刻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残余分流。结果:880例ASD患者,873例均在TTE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地完成ASD封堵,8例有(2~3)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21例多发孔ASD,其中16例2处缺损,5例3处缺损,16例置入一个封堵伞,2例术后少量残余分流;6例置入2个封堵伞,1例置入3个封堵伞。12例合并其他畸形,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分别先用封堵动脉导管、室间隔缺损和球囊扩张肺动脉狭窄,然后再封堵ASD成功。3例封堵伞脱落,2例开胸取出伞修补ASD,1例通过抓捕器取出伞,二次封堵成功。5例ASD患者封堵失败转入外科手术,TTE测量ASD直径(3~38)mm,选用封堵伞大小为(6~42)mm。结论:TTE在术前选择合适病例,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及术后判定疗效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ASD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水平,对治疗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D患者介入封堵术治疗后AST和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LDH、CK-MB、CK和α-HBD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经导管介入ASD封堵术治疗对患者心肌酶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AST和cTnI的影响明显.该影响可用适当药物干预,但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2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AGAAmplatzer闭合器介入性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2 3例住院患者 ,男10例 ,女 13例。年龄 5~ 49岁 ,平均 33 5岁。体重 17~ 88kg ,平均 6 0 4kg。ASD病理分型 :中央型 2 2例 ,中央偏下型 1例 ,均为单一ASD。ASD直径 (球囊伸长直径 ) 2 8~ 3 6cm。应用AGAAmplatzer闭合器 ( 2 8~ 40型号 ) ,在X线和食道超声 (TEE)监测下闭合ASD。其闭合器型号与球囊伸长直径相等或大于 2~ 4mm。结果 :2 3例ASD中 ,2 1例闭合成功 ,成功率 92 %。 2例闭合器脱落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AGAAmplatzer闭合器闭合大型ASD是安全的 ,有效的 ;但在操作中注意防止闭合器脱落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监测的方法和价值。方法9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室间隔缺损(YSD)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超声监测下8例ASD封堵成功,1例因缺损口太大,封堵器无法固定而失败。14例VSD封堵成功,其中1例VSD术后有轻微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监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解放军463医院采用右胸小切口封堵治疗的72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缺损大小6~30 mm,中央型ASD 32例,混合型ASD 40例,其中,有6例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结果全组患者均封堵成功。4例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无死亡患者。术后1、4、10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右胸小切口封堵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成功实施ASD封堵术的30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于术前24h、术后48h及术后3个月记录三尖瓣口及肺动脉瓣口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和速度时间积分。结果:ASD封堵治疗术后三尖瓣口E峰、A峰峰值速度及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积分和压力阶差显著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方便检测ASD封堵治疗术前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反映右心功能改变,为临床评价掌握ASD术后的恢复情况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