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安慰剂、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安慰贴、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加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后观察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的变化。结果3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脾肾阳虚型UC,可调节体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与溃结宁穴位贴敷及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清IL-4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综合疗效、黏膜病变及黏膜病理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4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能提高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UC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脾肾阳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溃结宁穴位贴敷及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两组均配合综合护理,60 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护理疗效显著,且可以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ia YB  Feng XX  Liu XF 《中国针灸》2010,30(9):717-719
目的:对比电针配合穴位贴敷及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穴位贴敷组和西药组,每组45例。电针+穴位贴敷组穴取①中脘、天枢、关元、气海和②上巨虚、脾俞、大肠俞、足三里两组穴位,轮流采用电针和药物贴敷的方法;西药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结肠镜检查,比较疗效差异。结果:电针+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结肠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为84.4%(38/45),均优于西药组的73.3%(33/45)和66.7%(30/45),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贴敷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程度,效果优于西药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5.
痛泻宁穴位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痛泻宁穴位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痛泻宁贴敷组),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每组各30例,治疗1月,结果:临床痊愈率分别为46.67%,和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6.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P<0.01),结论:痛泻宁穴位贴敷有调整胃肠功能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r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穴位敷贴和药物内服,治疗周期为6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血清IFN-r的含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r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血清IFN-r含量下降更大。结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能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道黏膜病变,并能降低促炎因子IFN-r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8.
我们采用溃结灵Ⅱ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结肠黏膜层,常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以血性黏液便、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个难题,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我科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外治法综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久泻灵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久泻灵颗粒7、14、21 d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久泻灵颗粒21 d组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久泻灵颗粒通过调节脾肾阳虚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IL-1、IL-6、TNF-α及IFN-γ的分泌达到抑制炎症发生,从而保护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长蛇灸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每次2.0 mg,每天3次)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每次0.5 g,每天3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长蛇灸治疗,选取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温针灸联合耳针埋压与单纯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13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针刺穴取脾俞、中脘、肾俞、中极、关元、命门、太白、丰隆等,并于脾俞、中脘、肾俞、中极行温针灸,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埋压,穴取脾、肾、膀胱、三焦、内分泌、内生殖器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体质量(W)、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A、BMI、F%肥胖指标,TC、TG、LDL-C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TC、HDL-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1),在改善各项肥胖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综合总有效率为95.4%(62/65),优于对照组的84.6%(55/65,P<0.001).结论:温针灸联合耳针埋压及单纯温针灸对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异常的脂质代谢均有良性调整作用,且温针灸联合耳针疗法在减肥作用和改善TC和HDL-C水平方面优于单纯温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联合四神丸超微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将78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组加用四神丸超微颗粒剂保留灌,比较两种方法对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差异[。结果]两者均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控制疾病活动程度(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四神丸超微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控制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2例采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黏膜组织学检查疗效评价标准(Geboes指数)、症状评分、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巧克力囊肿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穴取关元、子宫、血海,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异位囊肿最大截面积、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7(IL-17)水平,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MSS严重程度、发作时间评分及血清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7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CMSS痛经症状严重程度、发作时间评分及血清TGF-β1、IL-17水平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异位囊肿最大截面积均减小(P<0.05),且观察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巧克力囊肿痛经可明显改善痛经症状、缩短痛经时间,促进卵巢异位囊肿萎缩,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GF-β1、IL-1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脊柱调衡合气街干预与常规针刺推拿治疗各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7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调衡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137例.脊柱调衡组取头、腹气街部穴位(头气街:百会、天柱、完骨等;腹气街:肾俞、关元、中极等),行双手同刺法,配合脊柱调衡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C3~C7夹脊穴、风池、完骨、百会、大椎等,采用常规针刺法和常规推拿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颈痛量表(NPQ)综合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脊柱调衡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脊柱调衡组愈显率为83.2%(114/137),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9.3%(95/137,P<0.05);脊柱调衡组治疗颈椎病各型疗效从高到低依次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结论:脊柱调衡合气街干预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推拿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臌贴"敷脐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水臌贴"敷脐加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采用"水臌贴"模拟安慰贴敷脐加西医常规疗法。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1疗程结束时,共有107例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2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63%、66.0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24 h尿量、腹围、体质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臌贴"敷脐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麦粒灸与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针刺穴取百会、印堂、风池等,留针30 min;麦粒灸穴取肝俞、肾俞、命门、涌泉,每穴灸3壮,均隔日1次,每周3次。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每次20 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3、6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各时点HAMD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P<0.01)。结论:针刺结合麦粒灸可有效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较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具有更加稳定、持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观察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联合针刺治疗,针刺选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再根据原发脏腑和疼痛部位配合相应的背俞穴、郄穴、阿是穴,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周。试验期间两组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且未行其他止痛治疗。记录试验期间两组患者每24小时服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量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分,运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24 h服用阿片类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KPS、QOL量表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缓解疼痛的总有效率达到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可明显减轻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行为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尿失禁患者204例随机分为电针组(136例)、留置导尿组(68例).电针组穴取曲骨、中极、水道、气海、百会等,行电针疗法,每周治疗5次;留置导尿组给予留置导尿,每2~4 h放尿1次,定期给予膀胱冲洗,配合膀胱康复训练,4周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每次排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排尿不畅、尿失禁程度)、膀胱容量、病人满意度等,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2%(125/130),优于留置导尿组的87.5%(56/64,P<0.05);治疗后除留置导尿组夜尿次数无改变外,两组排尿日记各项评分与总分均显著改善(均P<0.001),且电针组均优于留置导尿组(P<0.001,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满意度、膀胱容量均显著改善(均P<0.001),电针组亦优于留置导尿组(均P<0.001).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增加膀胱容量,疗效优于常规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