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丽  徐照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38-541
目的研究内关透外关透刺针局部的毗邻结构。方法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男性上肢标本26例,对内关、外关穴进行定位标识,毫针透刺后进行局部断层解剖。结果与透刺针密切相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毗邻结构依次为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骨间后神经等神经干;正中动脉、静脉,骨间前动脉、静脉等血管;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等前臂前群肌及前臂骨间膜,拇长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等前臂后群肌。结论透刺针的长度以40 mm或50 mm为宜。正中神经是内关-脊神经节-心脏的主要联系途径,为了通过刺激正中神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紧贴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进针。  相似文献   

2.
外关透内关在心脏病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卫华 《中国针灸》1998,18(1):23-24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是治疗心胸疾患的常用经验穴位。《四总穴歌》云:“心胸内关谋”。外关隶属于手少阳三焦经,虽不常用于心脏疾病,但《医宗金鉴》载“心中动悸,内热手心热,胸腋与臂手疼痛……唯有外关针极灵”。故笔者临床每以外关透内关用于心脏疾病的治疗而收效满意。1 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快速心房颤动  杨××,女,77岁,退休工人。1993年10月11日就诊。主诉:头昏、头痛、心悸、胸闷3年。10分钟前在散步途中突感头昏、心悸加重,急来就诊。症见:心悸,胸部牵涉背部剧烈抖动,伴头昏、胸闷、呼吸困难、下颌酸痛、脚软乏力、小便频数。查…  相似文献   

3.
朱现民  刘小庆 《中国针灸》2012,32(3):264-266
“液门透中渚”的刺法用穴精简,疏通少阳经气功效卓著,主治三焦热证效果明显,常作为治疗感冒、高热、热病汗不出、偏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耳痛、牙齿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项强筋急不舒等病证的针刺方法.施术时由液门穴进针,斜向上顺掌骨间隙朝中渚穴深刺,不断行针使针感向上传递.本法一针贯通荥输二穴,具有取穴少、刺法精、感应强、操作简易、应用安全、即时效果明显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针灸临证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1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7年开始,采用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13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8例中,男100例,女38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6岁,平均46.3岁;病程最长者10天,最短者1小时,平均2.7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伤膏外敷配合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治疗组运用理伤膏外敷配合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对照组采用腰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理伤膏外敷配合针刺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朱现民  刘小庆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90-1791,1816
<正>针灸穴位中的"行间"功专疏闭祛瘀,使气血流行而百病皆愈;而"太冲"为经气盛大冲突之处,能通调全身气血,两穴功效相近。行间为肝经"荥穴",以清肝热、息肝火、平肝风、泻肝实为用;太冲同为肝经"输穴"和"原穴",以疏肝郁、理肝气、通肝经、益肝虚为用。两穴既能用于足厥阴经脉循行部位之病证,又能用于肝脏胆腑之病证,既可调补以治虚,又可泻邪以治实。行间、太  相似文献   

7.
急性胸部扭伤疼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扭伤部位剧烈疼痛,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继而影响功能活动,甚者局部肿胀。笔者采用缪刺法以内关透外关治疗急性胸部扭伤93例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93例中,男58例,女3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扭伤部位以胸部为主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前后温度进行测定,总结“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干预后温度特征。方法: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内关透灸外关30 min和常规艾灸内关30 min,比较干预前后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郄门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与三阳络穴8穴温度及红外热图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相同穴位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后各穴位温度变化均存在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陵穴、内关穴和外关穴干预前后温度差值相较于对照组大陵穴、内关穴和外关穴干预前后温度差值存在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内关穴与外关穴温度差值较对照组中内关穴与外关穴温度差值具有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虽与常规艾灸内关穴一样可以促进艾灸腧穴本经与表里经气血的运行,沟通表里两经,产生循经热效应。但“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相比于普通艾灸方式具有更强渗透作用及传导作用,其平衡表里两经气血的作用更强,能更好地起到阴阳相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中渚、外关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加针刺患手中渚、外关.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手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巴氏指...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中渚、外关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g XK  Wang ZM  Sun L  Li YH 《中国针灸》2011,31(2):117-120
目的:观察针刺中渚、外关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加针刺患手中渚、外关.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手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巴氏指数量表等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手功能、步行能力、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观察组手功能、步行能力、ADL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中渚、外关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提高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1.
Acupoint Neiguan (PC 6) is first recorded in Ling Shu (Spritual Pivot). It is the Luo-Connecting point of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communicates with acupoint Waiguan (TE 15); it is also one of eight confluent points, and associates with the Yin Link Vessel. We often use Neiguan (PC 6) alone or as the cardinal acupoint to treat many disord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now report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2.
针刺缺血性中风病人外关穴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外关穴对脑部功能区激活/负激活的作用。方法: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6例,接受右侧外关穴针刺。针刺过程中接受fMRI扫描,所得数据由SPM2分析、比较。结果:与留针状态比较,针刺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外关穴捻针时,激活的脑部功能区为BA7、10、17、18、19、31、39、40区和小脑前、后叶,负激活的脑区为BA1、4、22、45区。结论:针刺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外关穴,能较为特异地激活主管感觉的脑区,负激活主管运动的脑区,可能是外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温针灸外关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外关穴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针刺及康复训练每次各30min,温针灸每次2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温针灸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论:常规针刺及康复疗法配合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获得局部脑组织激活与否的试验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小脑、脑桥、脑岛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激活几率、激活数量和激活强度上看,针刺右侧内关穴以激活左侧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为主,并且特异性激活左侧海马和双侧桥脑;尽管在脑区的激活上,有上述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和非穴激活的脑区有相对的差异性,针刺外周穴位能特异性的激活脑中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对胸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胸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60例)和药物组(60例).电针组使用电针刺激内麻点和内关穴进行手术后镇痛治疗;药物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进行手术后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效果、安全性及血清β-内啡肽含量.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均P<0.0l),且电针组低于药物组(P<0.01);两组镇痛疗效比较,电针组术后2h优良率为96.7%(58/60),优于药物组的75.0%(45/60,P<0.01);两组治疗安全性等级比较,电针组高于药物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均增高,且电针组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和内关穴对胸科手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 h)及安全性均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6.
针刺内关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明金  魏明文  李婧 《中国针灸》2003,23(3):169-170
目的:观察了解内关穴对心脏生理的调整效应。方法:采用5分钟心率变异性取样,对24例健康人针刺内关穴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时可以使心率波动性增大。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变。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健康人的心脏功能起着保护性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同时,运用GE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桥脑、小脑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刺外关穴对右侧小脑的激活几率高于针刺外关穴配伍非穴(P〈0.05),并有趋势表明,针刺外关穴还能较为集中地激活左侧顶叶、右侧额叶、颞叶。[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外关穴与非穴的配伍关系,不是简单的1+0=1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刺内关穴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进  徐珊珊  马玲  杨绍美 《中国针灸》2008,28(9):639-641
目的:为临床运用内关穴治疗心脏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阻断组35例,分别于针刺内关穴前后采用食道左房调搏技术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P)和心率(HR);阻断组15例,用静脉注射心得安和阿托品进行植物神经阻断,分别于阻断前和针刺后测定SNRT、SACT、SNERP和固有心率(IHR)。结果:非阻断组针刺前后比较,SACT、SNER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N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针刺前后比较,SNRT、SACT和SNE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HR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窦房结功能有显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内关对窦房结的自主神经具有双相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电针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ao LH  Yang ZB  Zhou GX  Chen Y  Fan LY  Zhang YY  Liu H  Liu ST 《中国针灸》2011,31(7):591-594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结合辨证分型选穴,予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率、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药物组75.0%(15/20,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P<0.05),电针组较药物组降低明显(均P<0.05);24 h动态心电图示,两组治疗后SMI段压低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P<0.05),且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SMI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减低心率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减轻左室后负荷,优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