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返祖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和  解微亚 《贵州医药》1992,16(4):197-199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或完整性被破坏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后,可有两种类型:不稳定 L 型(unstable L—form)和稳定 L 型(stable L—form)。不稳定 L 型未涉及基因型的改变,因此在无诱导剂的环境中可重新合成细胞壁而返祖。不稳定 L 型在自然界及人或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同某些疾病的慢性过程或反复发作以及传染病非流行期病原体的保存有关。稳定 L 型在无诱导剂的环境中不能自发返祖。研究表明,稳定 L 型的染色体 DNA 片段缺失,系染色体畸变。稳定 L 型可丧失其亲代细菌型具有的多种性状和表达某些特殊性质,如细胞膜含类固醇、细胞内出现  相似文献   

2.
王和  解莉亚 《贵州医药》1992,16(3):155-156
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L 型生存。传统认为 L 型是表型变异,在无诱导剂存在的环境中可重新合成细胞壁而返祖,但近年来已发现有些 L 型是稳定的,在无诱导剂的培养基中生长不能自发返祖。我们用青霉素诱导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形成 L 型,在不含诱导剂的非高渗透性培养基或常规细菌学培养基中经一年余时间数十代培养未发生自发返祖,表明这些 L 型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质。本文提取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 L 型和细菌型的染色体 DNA,用核酸内切酶消化。研究其 DNA 内切酶谱特点以及稳定 L 型变异的  相似文献   

3.
伤塞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L型抗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  解薇亚 《贵州医药》1991,15(3):141-142
  相似文献   

4.
用伤寒杆菌特异性DNA引物通过聚合酶键反应(PCR)检测伤寒杆菌粗糙型和稳定L型,探讨PCR技术在特异性鉴定伤寒杆菌细胞壁缺陷变型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及其粗糙型和稳定L型的DNA经PCR扩增和电泳后,均获得了特异性阳性反应。PCR技术在特异性检测常规细菌学方法难以检出或鉴定的伤寒杆菌的粗糙型或稳定L型具有可用的前景,有利于对携带伤寒杆菌稳定L型的潜伏带菌者进行有效的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L型抗原结构及其同亲代细菌型抗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L型菌株:按文献方法获得营养琼脂传代培养的伤寒杆菌H901L型(LST)和甲型副伤寒杆菌L型(LSP)。  相似文献   

6.
255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率。方法: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2年9月收集的255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卡比西林耐药率为91.7%,氨苄西林75.8%,氨苄西林/舒巴坦为61.6%,美洛西林为34.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25.3%;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在30%~40%之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卡那霉素为28.4%,而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均小于15%;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为70.4%,环丙沙星为30.9%,氧氟沙星为37.1%;氯霉素为11.7%。结论:所调查的抗生素耐药率无低于10%。  相似文献   

7.
伤寒村菌粗糙型和稳定L型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和  陈峥宏 《贵州医药》1997,21(5):270-271
用伤寒杆菌特异性DNA引物通过聚合酶链(PCR)检测伤寒杆菌粗糙型和稳定L型,探讨PCR技术在特异性鉴定伤寒杆菌细胞壁缺陷变型上的应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及其粗糙型和稳定L型的DNA经PCR扩增和电泳后,均获得了特异性和阳性反应。PCR技术在特异性检测常规细菌学方法难以检出或鉴定的伤寒村菌的粗糙型或稳定L型具有可用的前景,有利于对携带伤寒杆菌稳定L型的潜伏带菌者进行有效的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对药物敏感变迁及抗生素联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对60例血培养证实的副伤寒甲患者进行药敏分析对比,并将抗生素二联和二联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甲型副伤寒杆菌抗药高低依次为: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菌必治、氧氟及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氟霉素。抗生素疗效单用优于联用,二联优于三联。结论氟霉素、妥布霉素、喹诺酮、菌必治为治疗副伤寒病首选药,抗生素应用尽量避免联用。  相似文献   

9.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质粒DNA图谱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质粒DNA图谱及其与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50株获自患者血清标本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药物敏感性和分离其质粒DNA进行图谱分析。结果 根据指纹图谱特征可将15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为4种指纹图谱类型。其中81.3%菌株具有分子量为3000bp和20000bp的两个质粒,各菌株对菌必治,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的耐药率分别为8%-81%,但与质粒DNA图谱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15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包括4个质粒DNA图谱类型81.3%的菌株具有同源性。在所分离的菌株中以基因Ⅲ型为优势菌株,且对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是引起我市近年甲型副伤寒流行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10.
葡萄球菌和白喉棒状杆菌的L型抗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  徐英 《贵州医药》1990,14(4):196-198
细菌丧失细胞壁而成为L 型,其形态、代谢、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等特性均可发生改变。文献报道,L 型可部分丧失或仍保留其亲代细菌具有的表面抗原结构。本文将细菌学常规培养基传代培养的葡萄球菌CowanⅠ株和白喉棒状杆菌的L 型免疫动物制备抗血清,对其抗原结构及其与亲代细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00例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李文珠  丁彬 《贵州医药》2004,28(11):965-965
本文收集2002~2004年100例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以观察不同类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9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外周血白细胞总数 (WBC)和血小板计数 (PLT)进行测定。用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CRP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  87例 (96 6 7% )血清CRP升高 ,4 3例 (47 78% )血清ALT升高 ,4 6例 (5 1 11% )血清AST升高 ,2 7例 (30 % )血白细胞计数下降 ,2 4例 (2 6 6 7% )血小板计数下降。显示血清CRP浓度与ALT呈低度正直线相关 (r=0 2 4 5 ,P <0 0 1) ,CRP浓度与AST呈中度正直线相关 (r=0 5 72 ,P <0 0 1) ,CRP浓度与血PLT计数呈低度负直线相关 (r=0 2 5 8,P <0 0 5 ) ,CRP浓度与WBC总数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r=0 10 5 ,P =0 32 6 )。结论 甲型副伤寒中血清CRP升高为一重要指标 ,结合肝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下降及流行病学资料则有助于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13.
从爆发腹泻人群中检验出甲型副伤寒杆菌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2002年6月24日,金川县观音桥镇中小学校发现腹泻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该次腹泻病是由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所致。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SD大鼠肌注甲型副伤寒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长期毒性。方法:对照组大鼠(n=24)免疫3剂,每次每只肌注生理氯化钠溶液-甘氨酸溶液05mL,疫苗组大鼠(n=24)免疫3剂,每次每只25μg(以多糖量计)。第1剂免疫后2周、第3剂免疫后1,3和5周各处死6只大鼠,测血常规、血清测特异性抗体、血清生化,并进行组织器官病检。结果:疫苗组大鼠血液学白细胞分类出现可逆性的变化(P<005),但无明显毒性,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大鼠病理组织检查未见免疫毒理学损伤。疫苗组大鼠的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等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甲型副伤寒结合疫苗对大鼠有明显的免疫原性,但无明显毒性和局部刺激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抗结核药物诱导结核分支杆菌形成L型及其特性进行观察。方法将结构分支杆菌接种于含有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的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通过显微镜逐日对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在形成L型后过滤培养物,最终生成结核分支杆菌L型纯培养物同时观察结构分支杆菌特异性基因、抗菌药物敏感性、培养以及形态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在常规药物试验浓度下,结核分支杆菌在乙胺丁醇、异烟肼以及利福平作用的过程中均能够形成L型。这些抗结核药物与结构分支杆菌之间的作用不再明显,但对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依然存在比较大的敏感性。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的结核分支杆菌呈现不规则或圆球形态,成链状排列或单个、成双存在。不运动、不黏附瓶壁沉于培养基底部,革兰染色阳性或阴性,抗酸染色阴性,结构分支杆菌保留了原有的特异性PCR引物基因序列。结论乙胺丁醇、异烟肼与利福平虽然对于结核分支杆菌有着比较良好的杀菌作用,但部分情况下也能够被诱导并形成L型,使以上几种药物失去对于结核疾病的治疗作用。在传代培养环境下,非高渗培养基中的结构分支杆菌L型能够使PCR引物基因序列得到保留,能够通过特异性PCR的方式对分支杆菌进行鉴定。依照各种药物与结核分支杆菌L型之间的敏感性特点,需要在应用抗结核药物的过程中与能够作用于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染色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豫萍  王和 《贵州医药》2004,28(7):584-585
目的 探讨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的特异性PCR扩增片段进行HaeⅢ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具有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主要酶切片段,但也显示出不同于其亲代细菌型DNA的酶切片段。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稳定L型可保留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但也发生了染色体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甲型副伤寒杆茵药敏率,指导抗茵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对经血培养检出的52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的药物敏感率分剐为93.27%、91.35%、88.47%、88.47%.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及复方新诺明治疗儿童甲型副伤寒有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8.
L型细菌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大多要在高渗环境中才能存活,往往因一般培养基不能生长而报告为阴性。近年来临床已注意到确系细菌感染的诊断可能与厌氧菌有关。在应用抗菌素治疗后仍持续发热或一些慢性反复再发的感染则还可能与细菌变异为L型有关。我们先后从33份(脓汁10份、胸水4份,尿16份,脑脊液3份)标本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19.
李红光  田艳生  王江勇  张卫 《河北医药》2011,33(22):3485-3486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研究表明,一些体内有结核分枝支菌L型(MTB-L)存在的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疾病具有潜在活动性,并有复发的可能,且有可能将其DNA整合到体细胞染色体上,激活原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或引起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而致癌。为此,我们以结核病和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MTB—L培养和TaqMan聚合酶链反应(TaqMan—PCR)技术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解傅磊  全家妩 《医药导报》1996,15(5):282-283
报告康赛宁对L型菌的检测,无论形态、培养特性、回复性试验,均不符合L型特征;讨论康赛宁不形成L型的原因及制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