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掌握镇海区居民卫生防病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镇海区14-59岁之间6类人群600人进行居民基本、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结果:宁波市镇海区6类人群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89.7%,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84.5%,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为83.5%。结论:流动人口及农村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需要对2类人群重点进行健康知识传播,选择适宜的传播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镇海区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镇海区14~59岁之间6类人群600人进行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和行为调查。结果 6类人群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89.7%,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平均为83.5%。结论流动人口及农村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需要对此两类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知识宣传,选择适宜的途径和方法 。  相似文献   

3.
徐博  杜萍 《现代保健》2012,(12):153-154
目的:评价笔者所在所培训部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鞍山市6家酒店新雇佣的350名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并就员工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前后对有关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350名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卫生知识的程度与培训前相比均显著提高。结论: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效果显著,是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及贯彻《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索适合二炮部队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方法;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对二炮某部两个健康教育试点单位的官兵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健康需求,卫生行为,健康信念等基线调查和中期效果评价。结果:总体水平较基线调查时有明显提高,同时发现不同类别被测人群中在健康教育前后统计学上也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对现状提出,今后进行部队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应放在营以下单位;教育的内容要以基础卫生知识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状况并验证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数据,从主要卫生宣传活动、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目标人群行为干预3个方面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状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卫生宣传活动的平均开展完成情况为97.8%、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3.6%、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为0.916,均接近或达到绩效考核标准。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总体开展良好;相关的考核指标是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公务员、医生、教师、工人、农民等5种人群,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结果: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医生较高,工人和农民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有针对性地抓好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吴忠市利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行为水平,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吴忠市利通区城乡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604名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63.5%,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63.7%,卫生行为形成率36.1%。不同人群健康知识、行为水平与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加强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田东县小学生肠道蠕虫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城乡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上卫生课等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从学生肠道蠕虫防治的卫生知识、行为、蠕虫感染率三方面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城乡小学生的肠道蠕虫防治知识,并使城镇组学生的卫生行为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卫生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不良卫生行为尚普遍存在,感染率仍达22.64%。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城乡学生肠道蠕虫防治知识的提高,并促使城镇学生卫生行为明显改善,而对农村学生卫生行为干预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掌握镇海区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公众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科学评价镇海区各地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使该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平衡发展。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镇海区的6个街道(社区)共500人进行公民素养的调查。结果:宁波市镇海区6个街道基本技能的知晓率平均为78.64%,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形成率平均为65.88%。结论:镇海区常住居民中庄市街道和九龙湖街道的基本技能知晓率和生活方式及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文盲人群、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基本技能知晓率和生活方式及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农村地区人群、文盲人群和青少年健康教育为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德州市开展行业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健康教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中,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业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与卫生法制观念,加强行业自身卫生管理,改善公共卫生法规管理对口单位的卫生面貌,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部队健康教育正在蓬勃展开,卫生知识传播任务相当繁重,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介能使指战员在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电视本身具有直观性、色容性、声影并茂,以及传播的广泛性、及时性、同步性,通过荧屏折射出当今行为模式、化意识,道德观念等各层次的表象活动,可以对人群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利用连队电视录像设备或机关闭路系统开展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创建健康社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846例。结果梅亭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9%和59.5%。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男性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非户籍人群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在梅亭社区开展创建健康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居民存在的慢病危险因素,在天津市慢病基地对人群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行为健康教育,并对中、小学生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重点人群强化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人群健康知识水平。从基地人群高血压知识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受检人群中各项知识知晓率均超过90%,最高达966%。通过行政干预、社会协调,以卫生部门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后使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基地内、外人群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基地内人群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基地外人群,基地内医生在健康知识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也明显大于基地外人群。  相似文献   

14.
赵莹颖  何朝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3-1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农村地区2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地区居民在干预之前(2008年)和干预后(2009年)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5%提高到77.6%、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由57.9%提高到65.2%,主要卫生技能提高不明显。结论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居民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应针对提高健康相关技能方面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对各种人群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其中食品从业人员是宣教的重点人群。为了解我市食品从业人员对一般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工作,于1998年8~11月间进行本调查,结果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所有1998年8~11月间经体检合格,前来本市防疫站办理健康证的食品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为在岗人员,小部分是新参加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1-2 方法参考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时,考核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6.
用健康教育覆盖率分级评价法对701名干部、工人、学生和农民的健康教育覆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一级覆盖率为83.64%,二级覆盖率为79.6%、三级覆盖率为84.6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的人群、其受过健康教育传播媒介的影响、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行为均有较大差异。同时,对健康教育覆盖率分级评价与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知识普及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概念及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湖区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及行为情况,为西湖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年龄在18~69岁的西湖区常住居民开展抽样调查。采用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和调查员询问两种方式。调查内容主要为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结果: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 158份,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22%。其中不同年龄组人群和不同地域人群的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7,P=0.004,χ2=40.129,P=0.000)。相关行为情况中,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占92.06%,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1,P=0.000);其他卫生行为习惯最多的是饭前便后洗手(91.62%),最低的是发现传染病疫情向疾控中心报告(83.94%)。结论:西湖区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也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高密市农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干预的近期、远期效果。[方法]1990年在高密市整群随机抽取4个自然村的6岁以上居民为观察对象,以其中2个村为实验组,2个村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3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分别于开展健康教育前、干预中期、干预末期,对2组人群的的卫生知识得分、卫生行为形成率、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与老年人8种常见病患病率进行调查。[结果]在实验组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对象的卫生知识得分与卫生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干预结束后低于对照组;7种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引导农民改变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消除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徐冠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80-1480
目的:了解小学生卫生知识和行为情况。方法:选择城镇、乡村学校各两所,其中健康教育试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各一所,共413人。结果:健康试点学校的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均显著优于普通学校(P〈0.01)。城镇小学校的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优于乡村学校(P〈0.01),男女生之间对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卫生行为的表现则女生优于男性。结论:小学生对卫生知识是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各学校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才能使我市的健康教育步入轨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项目实施前后目标人群相关知识、行为变化,探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法。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对目标人群进行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目标人群住院分娩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有显提高,旧观念对住院分娩的影响明显减少。结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够使目标人群掌握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