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路路  褚瑞萌 《新中医》2014,46(2):234-235
<正>外感咳嗽乃由六淫袭肺,肺气不清,致失于宣发肃降之职所致。然由于失治或误治,咳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致久咳。临床中外感久咳者为数实不在少,治疗外感久咳常用辛温之药,如细辛、干姜、麻黄等,以温宣肺气,配以降气止咳,疗效明显。现将笔者治疗外感久咳体会介绍如下。1外感久咳病机盖肺主气,司呼吸,为玲珑通彻之体,具开合之机,其用在于宣发肃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外感咳嗽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虽属常见病,但经常见因治不得法而经久不愈者。刘景源教授认为治疗外感咳嗽以宣肺为第一要义,麻黄是宣肺治咳的第一要药。他借鉴前人经验,自拟"治咳八味汤",多年来以此方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治疗哮病发作期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笔者临床常遇一些咳嗽病人迁延日久不愈,患者多无寒热,仅自觉咽喉、气管发痒而咳,咳甚则牵连胸胁疼痛,或呕吐不能进食,无痰或少痰,应用西药抗生素疗效欠佳,此种咳称之为“肺痹咳嗽”。笔者采用三拗汤加味治之,每获良效。药用:炙麻黄6g,炒杏仁15g,甘草6g,桔梗10g,橘红10g,炙款冬花15g,炙紫菀15g,炙杷叶30~60g,百部10g,北沙参15g,牛蒡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本证多因外感失治,邪闭肺卫,  相似文献   

4.
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笔者依此理,对一些疾病,使用外治法,均获良效。如用苍术、麻黄煎蛋以治小儿喘咳数百例,屡见奇功。现将药物配制及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药物配制:苍术、麻黄各50克(一帖量),鸡蛋一个,加水500毫升。以文火煎约30分钟(务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肾病外感咽痛验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原方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设。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肾病外感咽痛病人,每获良效。此举验案2则,以示其冶。  相似文献   

6.
曹存心是清代吴门医派著名医家,其医术超群、名扬海外,曾书长信为琉球国医官指迷解惑,开创了中医函授教育之先河。笔者通过研读《曹存心医学全书》分析其治疗咳嗽医案,探究其诊疗思路以及治疗特色。并从外感咳、内伤咳、伏邪咳分别立法,治疗分别以祛风化痰、补阳健脾、养阴清肺等为用,绝少使用苦寒伤阴以及碍胃滋腻之品,还强调四时节令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并分而治之,指出对于伏邪咳嗽当究其本源、搜剔邪气以此来尽除病根。  相似文献   

7.
百部合剂是南通市中医院名老中医蒋仰三的经验方。我们运用该方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年龄1个月~4岁,病程1周~两个月。全部病例就诊时已基本进入痉咳期。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均为痰热型。治疗方法:无论百日咳初咳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均可以百部合剂化裁。药物组成:麻黄、天竺子、百部、葶苈子、甘草、芦根。有汗者用炙麻黄,无汗者用细麻黄。随症加减:痰多酌加瓜蒌皮、紫菀、海蛤壳、(?)浆壳、天胡荽;咳甚呕吐属痰热者加姜竹茹,属寒痰加陈皮、旋复花;痉咳明显酌加广地龙、炙蜈  相似文献   

8.
正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以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邪己解,但仍喘咳者,也仍可以继续用之,这时可改用炙麻黄或加用其它药配伍,因生麻黄的发汗力大,炙麻黄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常用方如: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治热郁于肺,发热口渴,咳逆气喘,甚则鼻翼扇动,苔黄,脉滑数等,此方用麻黄配石膏杏仁,重在辛凉宣泄,清肺热而平喘。  相似文献   

9.
经方峻剂治顽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验案举隅上海金山县枫泾医院姜善忠,沈月英(201510)关键词:麻黄附子辛细汤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中主治“太少两感”之名方,具有助阳解表之功,适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之症。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灵活运用,常...  相似文献   

10.
介绍吴银根运用中医方法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吴银根认为,慢性咳嗽在治疗时应注意分清外感与内伤、辨别实邪与正虚、区分治咳与治嗽、辨析宣肃与收敛,综合考虑,灵活运用,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并附验案2则以证之.  相似文献   

11.
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顽咳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顽咳指外感咳嗽因治不得法,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每由咽痒而作,呈单声咳或连声痉咳,少痰或咯痰不爽,临床常以经久不愈之干咳为主诉.  相似文献   

12.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多属病毒感染,对症处理疗效不佳。祖国医学对外感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主宣降,不耐寒热”。提示我们治咳之药宜轻扬清灵,直达病所;宜宣中有降,顺应肺气;宜温凉适度,正对病的。今将辨治外感咳嗽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代名医张锡纯善治危急重症,效验颇丰,兹将其治疗喘证经验作一探析,以资借鉴。1 外感痰喘,灵活运用小青龙汤 《伤寒论》所述心下蓄有水饮作喘者,后世归之于外感痰喘。张氏认为,喘证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均非善治之症。外感痰喘为外感中极危险之症,多责之于肺。张氏在治疗外感痰喘时喜用小青龙汤,认为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痰喘的神方,但其遵古而不泥古,常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稳妥奏功。如治喘证之脉证俱实者,恒加杏仁三钱,而仍用麻黄一钱,认为“其效更捷”;若证虽实而脉虚弱者,麻黄则不用或只用五分,再加山药三钱以佐之;若素有血证时,则去桂枝,留麻黄,加龙骨、牡蛎各数钱,  相似文献   

14.
张磊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二批500名带徒专家之一,学验俱丰,长于治内科杂病。张师治疗外感咳嗽用药具有轻、清、透、宣、润等特点。我们有幸跟师学徒,现将其治疗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轻 张师认为,肺居上焦,为华盖,有娇脏之称,治疗外感咳嗽要突出“轻”字,即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具体应用含义有四:①药味少。治疗一般咳嗽药味不宜太多,不宜太杂,用药要精当,多则10余味,少则3~5味即可。如风寒外束致咳用三拗汤加味;肺有蕴热外有风寒之邪则用麻杏石甘汤;风邪致咳用止嗽散;风热致咳则用银翘散加减等。②药量轻…  相似文献   

15.
外感喘咳症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类型各有不同,治疗的方药也较多,考麻黄剂治疗外感喘咳症,始见于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后世方书中也均有记载,但历代医家却有认为麻黄系发汗峻品,而心存顾虑,不敢轻易采用,影响至今,致使良方废置。前贤张山雷谓:“治外感之病,第一要着,即在轻泄肺邪,疏达气分。唯麻黄轻清上浮,专主肺郁,宣泄气机,是治外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日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因得之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以宣通。而俗以为专主表寒之猛剂,误矣”。验之临床,只要辨证确  相似文献   

16.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系清代程钟龄创立用于治疗咳嗽的代表方,配伍严禁、精密得当,温润平和、不寒不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咳嗽,程钟龄认为风寒之邪是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者,肺寒也""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强调要重视咳嗽初期治疗,毋令失治、误治而变为他证;少阳证、直中证、水气证引起咳嗽均与寒邪有关,少阳证兼咳嗽,肺有寒,小柴胡去参、枣加干姜,温肺散寒;直中证兼咳嗽,寒水上束于肺,温其中而咳自止;水气证兼咳嗽,寒水上射于肺,分表里水气治之:表有水气而发热,小青龙汤发散以行水;里有水气而下利,则用本方去麻黄,加荛花,以攻之;轻则小半夏加茯苓汤,以疏之,俾水饮流通,咳自止矣。咳嗽乃常见症状,急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可表现为咳嗽,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黄帝内经》最早记载论述了咳嗽的病名、成因、症状、证候分类、治疗及预后转归,外伤六淫或内邪犯肺为主因,系外感或内伤之邪犯肺,宣降失常,气机上逆。"止嗽散,治诸般咳嗽",止嗽散虽为外感风寒咳嗽之主方,临床多数医家用止嗽散加减配伍,化裁运用,对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各种证型、内伤等咳嗽均可获效。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周奎龙 《江苏中医药》2014,46(10):22-23
史锁芳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宗仲景六经辨证,遣方用药灵活多变,常取佳效。辨太阳经发热,卫强营弱自汗用桂枝汤,阳气闭郁无汗用麻黄汤,虚人外感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方。辨阳明经高热,见大渴以白虎汤加减为主,石膏量重多则100余克,阳明腑实发热且见潮热予承气汤辈。辨少阳经寒热往来,治以小柴胡汤为主,重用柴胡30g辛透外邪。辨太阴病发热多属虚人外感,推崇薯蓣丸,伴阳明热盛口渴喜饮用石膏,腹中大实痛加制大黄。辨厥阴病发热,实肝阳虚馁,形成寒热错杂之证,治以乌梅丸、吴茱萸汤、通脉四逆汤为主。辨少阴病发热,素体肾阳不足,复感外邪,有汗用桂枝加附子汤;无汗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附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外感咳嗽起病急 ,病程短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由于肺为娇脏 ,为五脏之华盖 ,居于上焦。“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故治咳之药宜轻扬清灵 ,使药力直达病所 ,“宣肺祛邪”为治疗总则。盖肺气以宣降为顺 ,以清肃为用 ,壅阻为逆 ;肺为贮痰之器 ,气滞则痰生 ,痰去则咳自宁 ,故治咳宜配合顺气化痰之品 ,使痰清气顺 ,肺气宣畅 ,咳嗽自宁。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 ,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 ,必须追本求源 ,审因论治 ,按照不同的病情而分别处理。调治不妥 ,可由外感转为内伤 ,导致咳嗽缠绵不愈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宣肺不宜太…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性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只能短期控制症状且复发率较高。岳仁宋教授认为SAT发病与伏邪相关,基本病机为伏邪内藏少阳,待正气不足,外邪引动而发病,故治疗应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分期辨治。初期邪伏少阳,郁而化热,治宜清解伏毒、透发邪气;中期邪毒渐微,余热未尽,治宜和解少阳、宣透伏邪;后期气液内耗,邪退正虚,治宜透达气机、扶正固本。验之临床,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仲景辨治尪痹立法严谨,化裁灵活,用之得当,可收桴鼓之效。运用仲景经方桂枝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治疗尪痹,疗效卓著,并附临证治验四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