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腰椎滑脱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最常表现为L5/S1节段前滑脱.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内置物的发展,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式日趋多样化,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手术方式,而且不同学者对于不同的手术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现就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庆升  廖承杰  华凯  吴峰  张世斌 《中国骨伤》2002,15(12):739-739
通过11例腰椎滑脱病人的手术体会,对各种类型腰椎滑脱所选择不同术式的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背景: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以及滑脱复位是难点,目前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康复更快.目的:分析微创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依据随...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峡部不连、椎体退行性改变等导致腰椎滑脱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椎弓根系统和界面固定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明显提高.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DRFS系统复位固定并配合针灸治疗腰椎滑脱症3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Killian于1853年首先提出腰椎滑脱的名称。随着放射诊断学原理的建立和矫形外科手术的开展,对腰椎滑脱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腰椎滑脱好发于L5和L4椎体,约占95%,其中L5椎体的发生率为82%~90%。其他腰椎少见,偶尔也可见发生于颈椎、胸椎。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手术治疗仍存有较多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笔者对腰椎滑脱的手术适应证、手术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及分析。1腰椎滑脱…  相似文献   

6.
熊国相  彭京豫  唐尚权 《骨科》2018,9(2):162-164
腰椎滑脱是常见的脊柱疾病,以退变性滑脱最为多见,有约20%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性手术曾经作为处理腰椎滑脱的“金标准”。但近年来,微创技术在腰椎滑脱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总结,主要是对近5年各种入路手术方式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在临床上分为发育性和获得性滑脱.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方可获得理想的效果,我科自2004年4月-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6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一种胸腰椎后路短节段矫形手术中的测量工具,以期提高腰椎滑脱复位效果.方法 研制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将成人脊柱腰骶段带骨盆尸体标本6具制成第五腰椎滑脱模型,双侧置入第五腰椎、第一骶椎椎弓根螺钉,使用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测量椎弓根螺钉之间的距离、矢状面夹角,根据数据确定固定棒长度及折弯曲度并用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检验,在适当撑开椎间隙下安装固定棒完成腰椎滑脱复位手术模拟.比较脊柱标本、置钉后滑脱模型、复位后滑脱模型的滑脱百分率、滑脱间隙椎间节段前凸角、滑脱间隙椎间后缘高度.结果 模型复位后滑脱百分率(0%、1%、0%、1%、0%、2%)、滑脱间隙椎间节段前凸角(20.60°、20.50°、21.30°、21.00°、20.00°、20.40°)、滑脱间隙椎间后缘高度(6.03、6.81、6.71、6.95、6.31、6.60 mm)均恢复到脊柱标本初始状态,达到了解剖复位.结论 胸腰椎钉棒角度距离测量仪有助于腰椎滑脱的解剖复位,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获得随访的9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男38例,女60例.根据Meyerding分级: Ⅰ度滑脱53例,Ⅱ度滑脱29例,Ⅲ度滑脱16例.单节段滑脱85例,2个节段滑脱13例,真性滑脱78例,假性滑脱20例.其中L3滑脱7例,L4滑脱40例,L5滑脱38例.L3、L4滑脱4例,L4、L5滑脱9例.81例合并椎间盘突出,17例合并椎管狭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或椎间融合器融合方法的进行治疗.结果 根据JOA标准,本组患者术后疗效为优为73例,良15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达89.4%.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仔细操作,选择个性化的减压、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方案,腰椎滑脱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手感探路法在腰椎滑脱椎弓根植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腰椎滑脱的治疗上,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同时复位与稳定滑脱椎体,矫正脊柱矢状位对线,而准确植入椎弓根螺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腰椎滑脱骨结构的改变,易导致椎弓根螺钉植入点和植入角度的错误.2002年9月~2003年10月,我科对22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手感探路法植入椎弓根螺钉120枚,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根损害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其手术适应证和方法尚有争议,本文对腰椎滑脱症何并神经根损害的解剖学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腰椎滑脱症手术复位与未复位的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经手术减压、神经根松解后,对滑脱椎体行复位与未复位进行对比,为指导临床对该症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患腰椎滑脱症经手术减压,神经根松解、行Steffee或M8腰椎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病人61例,术中对滑脱椎复位或未复位。[结果]术后随诊平均37.8个月,参照Yuan评价标准。复位组与未复位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轻度(<50%)腰椎滑脱病人,术中对滑脱椎节段椎管、神经根管彻底减压,神经根松解,椎弓根内固定后,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与不复位无显著性差异。轻度腰椎滑脱症,可以选择不复位。  相似文献   

13.
姜峰  王运涛  吴小涛  刘国臻  徐玉柱 《骨科》2020,11(6):573-576
近年来,性别的差异引起了各专业的广泛兴趣。尽管有些因素可以用性别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来解释,但性别差异对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影响仍存在许多争议。目前人们对于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流行病学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有了初步认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腰椎退行性滑脱发生率较男性高,提示性别差异与腰椎退行性滑脱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回顾以往文章,总结女性病人腰椎退行性滑脱可能的独立发生机制,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分析性别差异对腰椎退行性滑脱病人的手术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女性腰椎退行性滑脱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多节段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3月至2008年9 月,采用后路彻底减压、复位、椎弓根内螺钉固定360°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滑脱患者2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38-75岁,平均56.6岁.滑脱均为退行性变化引起,类型有:前滑脱12例,后滑脱2例,混合滑脱11例.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根据 Lenke 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情况,根据 Henderson 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5例患者均获得完全 复位.植骨融合结果:Lenke A级23例,B级2例;临床疗效Henderson评价结果:优16例,良6例,可 3例.结论 多节段腰椎退变滑脱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与单节段腰椎滑脱不尽相同,后路彻底减压, 适度复位,后外侧植骨融合结合椎间融合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多节段滑脱复位时应根据滑脱的类型选择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里,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和腰椎椎管狭窄的方法一直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单纯腰椎减压融合术逐渐被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椎间融合术所取代.该文主要对单纯腰椎减压融合术、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腰椎椎间融合术等3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和腰椎椎管狭窄中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超  杨长伟  石志才 《骨科》2018,9(6):498-500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是引起成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恰当的腰椎滑脱分类对于了解腰椎滑脱的程度,预测滑脱进展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无论是基于滑脱病因的Wiltse分类法还是反映滑脱程度的Meyerding分类法,都无法预测滑脱的进展,同时也不能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2011年,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DSG)基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提出了腰椎滑脱的新分类方法,这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新分类提出的背景、方法及其对手术方案的指导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后路腰椎滑脱手术失效原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随着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手术日益普及,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尤其腰椎滑脱后路手术后失效,应当引起骨科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随机抽取从1998年6月~2002年6月13例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腰椎滑脱减压复位内固定失效的原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自制腰椎滑脱复位器辅助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自制腰椎滑脱复位器辅助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患者21例。置钉、椎管减压完成后,将复位拉钩分别钩住重度滑脱椎体两侧的横突与上关节突连接部位,按压调节手柄,牵引柄随之向后运动,连接件带动复位拉钩向后提拉,从而将滑脱的脊柱向后牵拉复位,再行椎间融合术。[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横突劈裂,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下肢VAS评分、腰背部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影像检查显示术后患椎滑移距离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平均滑脱复位率(97.52±4.06)%。[结论]自制滑脱复位器辅助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滑脱复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前路与后路Steffe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式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总结了1989~1995年我院61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效果,其中Ⅰ°滑脱28例,Ⅱ°滑脱28例。前路腹膜外腰椎融合术22例,优良率90.9%;后路Steffee手术39例,优良率79.5%。本文对本组资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两种术式的个人见解,认为L_(3.4)滑脱选用前路腰椎融合术为好,而L_5滑脱以后路Steffee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20.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临床最常见的脊椎滑脱。目前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包括手术还是非手术保守处理,腰椎融合还是非融合,以及开放还是微创术式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治疗的研究进展,从循证医学证据的角度,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