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轮状病毒(Rota Virus)引起的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可达10~9—10~(11)/ml),可从粪便中直接提取RNA,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淀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 RNA 基因组(简称核酸电泳法)、根据特有的电泳图型(显11条带)进行诊断。1984年我站在研究病毒性腹泻时首次建立起此方法。采用电镜观察轮状病毒阳性与阴性粪便各20份,其核酸电泳检测结果:电镜阳性者均见到清晰的11条带,即为核酸电泳阳性;电镜阴性者均未见到显带,为核酸电泳阴性。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东莞市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埗医院、寮步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检测粪便样品共831份,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64%和17.57%。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感染则无特殊的季节特征,阳性样品以GⅡ型为主。0~3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结论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冬季的感染率较高。各年龄组男女性人群都可感染。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318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镇松  刘秀卿 《河北医学》2009,15(6):698-700
目的: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儿科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31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106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33.3%。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6周组为14.3%,6个月至2岁组为36.0%,2~5岁组为12.5%。经X2检验,P〈0.01,表明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34.6%,女性患儿感染率为30.1%,经U检验,P〉0.05。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别。本文中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每年的10~12月为高发感染期,感染率为44.9%,每年的其它月份的感染率为8.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和每年的10~1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以期为病毒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腹泻就诊的昆明市5岁以下患儿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及札如病毒,并分析各种病毒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1个月~5岁之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该院2008~2010年住院部儿科及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在1813例腹泻的患儿粪便中检查536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9.6%;其中秋季779例,检出RV阳性标本320例,占41.2%;冬季544例,检出RV阳性标本174例,占32%;年龄段在0~0.5岁婴幼儿感染率达到26.2%;0.5~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46.7%,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结论 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秋冬季为感染高发期。从粪便中检测RV抗原,对婴幼儿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的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原流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原流行情况,方法:采集四川地区949例3岁以下疑诊为冬季腹泻患儿全大便,用ELISA法,直接电镜和核酸电泳进行轮的和形态的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捩的阳性71.1%;直接电镜阳性为80.0%;核酸电泳阳性为87.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洒季节为每年11月一次年2月,流行高峰为12月。1岁以下患儿占75.6%,性别、男女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2011年深圳市1 158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同时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四种常见腹泻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22.02%、19.43%、1.30%和1.47%。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全年各月均维持较高的感染率;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感染的季节特征则相反,秋冬季较低,春夏季较高。5岁以下年龄组患者的病毒性腹泻感染率显著高于5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结论 2011年深圳市病毒性腹泻呈高发状态,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其次为星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应全年加强对病毒性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邓迎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54-154,156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736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采用胶体金法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36例粪便标本中,291例感染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9.54%。291例中6个月至2岁251例,占42.83%,由此表明,6个月至2岁组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2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高,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南山区227例腹泻患者(非细菌性感染)的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腹泻患者的病毒阳性率为39.2%,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28.2%和15.4%。诺如病毒全年各月均有检出,无特殊的季节特征和年龄特征;轮状病毒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婴幼儿和老人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结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辖区内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应加强全部人群的病毒性腹泻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温州市6岁以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胶体金法检测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核酸分型。结果 2007~2009年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6.1%、42.7%、30.0%,在6个月~2岁腹泻患儿中检出率最高,最高达40%。每年的2月、5月和10~11月是感染的高峰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以长型为主,占94.4%,其中长型以L1型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春秋季节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不同电泳型引起的临床症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梅州市小儿腹泻中病毒性感染的病原。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先后到梅州市各医院收集56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用酶免疫试验,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结果在568份标本中,轮状病毒(RV)阳性238份,阳性率为41.9%。7月~1岁年龄段的患儿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12月~1月份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结论在梅州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是复杂的,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严重,其中杯状病毒与星状病毒的病例也占用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宋菊 《求医问药》2014,(18):58-59
目的 :探讨分析对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的检测结果,旨在为了解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腹泻婴幼儿1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这182例患儿中,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有126例,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69.23%。在年龄为1~12个月的106例患儿中,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有92例,占患儿总数的73.02%;在年龄为1~2岁的58例患儿中,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有28例,占患儿总数的22.22%;在年龄为2~3岁的18例患儿中,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有6例,占患儿总数的4.76%。在这182例患儿中,在秋季发病的患儿有74例,占患儿总数的58.73%;在冬季发病的患儿有36例,占患儿总数的28.57%;在春季发病的患儿有10例,占患儿总数的7.94%;在夏季发病的患儿有6例,占患儿总数的4.76%。结论 :轮状病毒的感染率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而降低。此外,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及早地为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对明确临床诊断、指导临床用药、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1年10~12月采取54例婴幼儿秋季腹泻忠儿的粪便标本,应用电镜直接观察和细菌培养法进行病原学研究。从38例的粪便中检查到轮状病毒,阳性率为7O.4%;其中2例同时发现冠状病毒。均末检出肠道致病菌。病毒阳性率似与粪便外观性状无关。1例患儿在发生腹泻2个月后从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上述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合肥地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宁沛雯 《当代医学》2011,17(24):60-60
目的对西安地区儿童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住院的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在770份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254份,阳性率33%。其中0~12个月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244份,占阳性率的72%。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西安地区引起幼儿病毒性腹泻、肠炎的重要病原体,并且高发于1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用免疫电镜法检测秋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毒。在29例病人粪便中检出了病毒颗粒的16例(55.2%),即轮状病毒11例(37.9%),小圆形病毒1例(3.4%),其中,同时具有轮状病毒和小圆形病毒者3例(10.3%),类冠状病毒1例(3.4%)。免疫电镜的检出率比直接电镜法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从腹泻患儿粪便中提取轮状病毒抗原,免疫注射豚鼠,制备抗轮状病毒诊断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CIOP)法检测粪液中轮状病毒抗原。作者以14份电镜证实的轮状病毒粪液标本,再用CIOP法检测,结果13份标本呈现阳性(13/14,)。同时取5份健康小儿粪液用同法检测均属阴性。表明此法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准确,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00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伟 《海南医学》2009,20(11):104-104,103
目的了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并对1岁以下患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2007年感染率为22%,2008年感染率为25%,总感染率为23%。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0月到12月为发病高峰,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23%;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病源之一,母乳喂养婴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的程度相对较轻。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时存在菌群紊乱,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对症处理和调节肠道菌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7-2008年广州市监测点医院门诊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散发病例中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方法收集广州市2007-2008年监测点医院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95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954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各种病毒的抗原阳性率为诺如病毒18.8%(179/954),其中07年12.2%(32/262),08年21.2%(147/692),轮状病毒30.8%。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8~11月份,2岁以下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91.6%,病例集中在6~23月龄。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0.4%(144/179),144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有1份是GⅡ2型,其余全部为GⅡ4型。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门诊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2007-2008年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春市2013年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变化及临床特征。方法:在长春市儿童医院收集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对粪便标本,用ELISA方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用逆转录PCR方法进行轮状病毒G型和P型分析及杯状病毒检测;用PCR方法进行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测;用EpiData软件录入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长春市2013年小儿病毒性腹泻,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均小于24月龄,发病高峰年龄为7~24月龄婴幼儿;乡村略多于城市;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季节为1月、2月、11月和12月;杯状病毒一年四节散发。病原检出率,轮状病毒居首位,其次为杯状病毒,再次为星状病毒,最后为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G9型为流行优势株(占71.59%);P[8]型为流行优势株(占82.91%);最常见组合为G9P[8](占76.11%)。混合感染率为13.19%。临床特征100%有体温升高和腹泻;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分别有69.6%(165/237)、67.15%(45/67)、60%(9/15)和33.33%(2/6)出现呕吐症状。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性腹泻患儿分别有25.3%(60/237)、28.36%(19/67)、33.33%(5/15)和50%(3/6)伴有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性腹泻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26±2.05)d、(5.54±3.55)d、(5.15±1.57)d和(7.00±0.82)d。结论:长春市2013年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流行的优势株,G分类是G9型,P分类是P[8]型,并且呈现多样性。长期监测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原变化对于预防病毒性腹泻和疫苗研发有重要意义。研究腹泻病原及临床特征,可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病原的变化规律,为疫苗研发,疾病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云 《当代医学》2014,(24):64-64
目的 总结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感染轮状病毒患儿按喂养方式不同分3组,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结果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011~2012年间2年的总感染率为26.67%(112/420)。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24月内小儿发病率高,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32.5%;感染轮状病毒患儿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较母乳喂养组相比腹泻症状更严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是2岁内小儿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母乳喂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腹泻程度相对较轻,治疗方式以对症处理和调节肠道菌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