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对循环的影响。方法:插管全麻组(G组)、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GE组)、喉罩全麻组(L组)、喉罩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LE组)各25例。GE、LE患者入手术室后行硬膜外穿刺,各组均于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结果:LE组的ABP、HR在置入/取出喉罩及切皮开腹各时点均无异常波动,而L、G组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全麻药用量和术毕清醒时间LE组均少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中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荣花  张新建  盛莉 《临床医学》2011,31(10):52-53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方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LE)、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T)和表面麻醉处理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LET)三组,每组40例。诱导前行第9~10胸椎间隙硬膜外阻滞,1.7%~2.4%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LE组置入喉罩,ET组气管插管,LET组插管前行2%利多卡因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插管(罩)前后(T1、T11)、切皮前后(T2、T22)、腹腔探查前后(T3、T33)、拔管(罩)前后(T4、T44)观察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T和LET组内、组间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和LET组内、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差异在插管(罩)前后和拔管(罩)前后。结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和应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气管导管插管也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3.
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并与气管插管全麻对比。方法:选取1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应用SLIPA喉罩通气,对照组(70例)应用气管插管,观察麻醉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置入喉罩或插管后5min、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即刻的心率、血压,观察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置入及拔除喉罩时血压和心率较对照组稳定;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结论: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使用简便,对喉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临床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中,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等方面的特点。方法85例择期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给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对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术后苏醒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彻底,肺部并发症少。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利于胸科手术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为老年患者多见手术,而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多并发潜在心血管硬化和心肌缺血,选择较安全、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尤为重要。喉罩作为喉上型通气装置,在置入和拔除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本次研究旨在观察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全髋置换手术患者麻醉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分别采用Proseal喉罩(Proseal-laryngeal mask airway)静吸复合全麻与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静吸复合全麻对病人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皮质醇(cortisol,COR)的影响。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Proseal喉罩静吸复合全麻,Ⅱ组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记录麻醉插管前后和拔管前后HR、MAP、ANP、COR的变化。结果:Ⅰ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ANP、COR变化不明显,Ⅱ组气管插管前后HR、MAP、ANP、COR明显升高。Ⅰ组拔除喉罩后HR、MAP、ANP、COR的变化较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后明显减轻,而且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ANP、COR又进一步升高。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术中使用Proseal喉罩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可显著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7.
石力 《临床医学》2009,29(11):59-61
目的探讨Proseal喉罩在妇科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比较两组插管(罩)和拔管(罩)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插入和拔出喉罩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无明显变化(P〈0.05),喉罩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Proseal喉罩具有通气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姚建武 《华西医学》2009,24(3):617-619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在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等方面的影响。方法:46例择期胸科肿瘤手术患者(ASAⅠ~Ⅲ),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并行PCEA,Ⅱ组应用单纯全身麻醉。并对术中MAP、HR、SPO2、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程度,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Ⅰ组病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轻微,全麻药用量少,苏醒迅速彻底,术后并发症少。Ⅱ组病例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较强,苏醒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更有效抑制胸科肿瘤手术的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促进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4月收治的98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各49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予以喉罩全麻,A组予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喉罩时、拔喉罩时两组HR、MAP均提高,SpO2均下降,但A组变化幅度小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04%(1/49)与B组的6.12%(3/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 =0.261,P=0.610)。术后24 h时,A组疼痛评分(1.38±0.49)分低于B组的(2.45±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9,P<0.01)。结论: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进一步稳定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持久,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胸手术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知晓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Ⅰ组)和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Ⅱ组),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ECG的变化及全麻药用量和苏醒时间。结果Ⅰ组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尤以插管及拔管时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稳定,与I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Ⅰ组(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与Ⅰ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全麻用药量减少,苏醒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开胸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术合并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n=23)和对照组(B组,n=23)A组用全麻加硬膜外阻滞,B组仅用全麻。观察两组患者的肺活量△VC(L)、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动脉血管分压△PaO2(mmHg)。【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镇痛评分、肺功能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合并硬膜外阻滞术后有利于早期咳嗽排痰,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2组异丙酚、芬太尼使用量、术后疾病恢复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情况,并对2组麻醉前及术后6、24和72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24和72 h MMSE得分、异丙酚使用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芬太尼使用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和术后疾病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较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且不增加麻醉药量,对老年患者实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容量高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Ⅱ~Ⅲ级择期拟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小容量高浓度组(H组)、小容量常浓度组(L组)和常规容量浓度组(C组)三组。手术开始前H组硬膜外推注0.75%的罗哌卡因针2—3m1,L组推注0.25%的罗哌卡因针2—3ml。C组推注0.25%的罗哌卡因针6~8ml。以1%七氟烷针+丙泊酚针4mg·kg-1·h-1微泵维持全麻.术中根据需要给予升压药或降压药稳定循环。必要时追加肌松剂。观察三组硬膜外穿刺点的选择和术中用药情况,三组呼吸恢复、清理和拔管时间。结果三组间硬膜外穿刺点选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99、O.63、0.22,P均〉0.05),术中应用苯肾上腺素患者数H组和L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83、8.90,P均〈0.05),关腹时H组需要追加肌松的患者数较L组和C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53、3.91.P均〈0.05);术毕H组自主呼吸恢复、拔除导管及完全清醒时间较L组和C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6、3.97、2.42;2.07、2.77、2.76,P均〈0.05)。结论小剂量高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龄患者腹部手术.术申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为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含量;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全身麻醉用药量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糖、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浓度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在切皮时、手术开始60 min、术后3 min均无异常波动,而对照组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全身麻醉药用量和术毕清醒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罗哌卡因丁丙诺啡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可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对生理干扰小,术毕清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拟行下腹手术老年患者8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后1 h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效果,术后随访有无头痛等副作用。结果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EA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明显少于CEA组(P<0.05),术后均无头痛。CSEA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CEA组(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者100%,CEA组麻醉效果优良者80%,CSEA组效果优良者明显高于CEA组(P<0.05),两组麻醉最高平面均在T8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卒中发生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Ⅱ级且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4例,术前均无心、肺、脑合并症,将其随机分为3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n=8),全麻组(n=8),硬膜外阻滞组(n=8)。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选用0.375%布比卡因;全麻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选用0.5%布比卡因。分别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为手术开始即刻)、术毕即刻(T3)、术后72h(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complexes,TA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结果:(1)vWF:T2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T3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间无显著差异。(2)FIB: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3)DD:T2时全麻组DD水平显著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4)TAT: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减少因手术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小板活化、降低围术期老年患者的高凝状态,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溶状态,故这两种麻醉方法有利于维持患者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降低围术期卒中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王峰  李家宽 《华西医学》2011,(2):232-234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下喉罩置入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0年2月间,46例需全麻手术、适合使用喉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乳剂组(E组)23例,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单次硬膜外阻滞附加连硬(简称小剂量单次+连硬)的麻醉效果、并发症、风险和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39例,分成3组,15例施行小剂量单次+连硬的设为A组,14例施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设为B组,10例施行常规连硬的设为C组。结果麻醉开始至术始的时间,B、C组与A组均差异显著(P〈0.05);B组阻滞效果最好,A组和C组的阻滞效果其次:A、B、C 3组的术始最高阻滞平面≥T10者分别有86.67%、92.86%、90%,术中辅用止痛镇静药者分别有40%、7.14%、50%,术中加浅全麻只有C组1例;B组围术期使用升压药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小剂量单次+连硬麻醉效果和诱导速度仅次于CSEA,但比常规连硬在这两方面稍优;只要使用得当,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麻醉风险低于CSEA。  相似文献   

19.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肝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范 《临床医学》2009,29(6):30-31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肝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布比卡因100mg自控镇痛,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的VAS评分于术后各时点分别明显高于相对应的Ⅱ组的VAS评分(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是肝癌患者术后较为合适的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开胸前双肺通气15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10min(T2)、30rain(T3)、60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患者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中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较稳定,GE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各对应时点也明显低于GA组(P〈0.05),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插管后较麻醉前上升,单肺通气后无明显下降趋势;所有患者pH值、PO。、PaCO:均在正常范围内;PaO2插管后明显上升(P〈0.05),但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下降,GEA组较GA组下降更明显(P〈0.05);QS/QT值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上升(P〈0.05),GEA组较GA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可增加肺内分流,使PaO2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围术期应严密加强血气监测,维持好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