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NA是细胞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正常细胞中DNA质量是恒定的 ,而恶性细胞由于其生长控制系统失调而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需要合成大量DNA以满足迅速生长的物质需要。因而 ,DNA含量的测定可作为直接反映肿瘤增殖能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1~ 3 ] 。本实验用图像细胞仪 (ICM)对口腔正常上皮、白斑、原位癌、鳞癌进行 DNA测定与增殖活性分析 ,探讨 DNA定量分析在口腔上皮组织恶变过程的中的应用及意义 ,并为计算机辅助病理诊断积累资料。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选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病理科手术切除标本共2 2例。其中包括正常上皮 4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8例正常口腔黏膜及32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的中心体形态及数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应组织DNA倍性情况,分析中心体异常与非整倍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例正常口腔黏膜均显示大小数目正常的中心体,32例OSCC组织中,25例有明显的中心体数目扩增及排列紊乱,21例为非整倍体;中心体扩增发生率在非整倍体OSCC组(19/21)高于二倍体OSCC组(6/11)(Fisher确切概率=0.032);相关分析显示中心体扩增与OSCC非整倍体之间存在相关关系(Spearman r=0.413,P=0.019),中心体扩增程度与核型异常程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earson r=0.364,P=0.041).结论 中心体扩增作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错误的始动因素,可能是OSCC非整倍体形成的潜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微量外周血培养法,对22例口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13例良性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染色体畸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PBL整倍体数占89.9%,非整倍体数占10.1%;染色体断裂率为1.94%、细胞断裂率为8.92%、畸变细胞率7.5%。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均高于对照组(P<0.001)。提示无明显遗传背景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全身染色体存在不稳定性。患者PBL染色体结构畸变与癌肿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癌肿诊断和预后估计的一个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还表明PBL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口腔癌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但二者染色体畸变组型很接近,提示PBL染色体畸变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对涎腺MEC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不断地被纳入对其预后的预测中。本文对影响涎腺MEC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因素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DNA倍体状态及增殖分数 (DNAploidyandproliferativefraction)  肿瘤细胞DNA异倍体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标示之一 ,瘤细胞的增殖分数决定肿瘤的恶性程度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 )对癌细胞DNA倍体状态及其增殖分数进行分析 ,可为预测患者的预后提供客观的信息[1] 。Batsak…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功能图象分析技术对22例涎腺良、恶性肌上皮肿瘤进行 DNA 含量的研究表明,肌上皮瘤是一种以二倍体和近二倍体为主的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属于良性肿瘤;而肌上皮癌则以增殖倍体、高倍体和非整倍体为主,其增殖倍体大于50%;高倍体和非整倍体大于20%,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良、恶性肌上皮肿瘤在核 DNA 含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者讨论了 DNA 含量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认为肿瘤中大于5C 细胞的数量是提示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恶性变形成的,这病的病毒学说在动物实验巳被证实。白血病临床治疗不断革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姑息疗法在几个月有时甚至几年内能缓解症状。目前认为造成恶性细胞的增生不仅是来自白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和它的极度增殖,而是来自一个基础的病理过程。这理论有一部分是根据在白血病患者出现染色体的变化和在疾病的某一个时期内经常出现病变染色体,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几乎所有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都出现Philadelphia染色体(染色体21)。比较正常白血球和白血病细胞显示有许多区分因素。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是移动较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涎腺癌细胞核形态和DNA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两例涎腺癌细胞核的放射性改变。一例术前放疗过的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镜下可见瘤组织大片变性坏死,残余癌细胞胞浆空泡变性,核小而规则,核面积、周长、最大径、形态因子、最小径、DNA含量均比未放疗过的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者小。DNA倍体分布:二倍体和近二倍体43.6%、增殖倍体56.1%,没有高倍体和非整倍体。一例术后放疗过的复发性腺癌DNA含量比原发性腺癌低,二倍体和近二倍体60%、增殖倍体35.8%、高倍体和非整倍体4.2%。提示两例涎腺癌细胞增殖均缓慢。  相似文献   

8.
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的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eulgen染色及图象分析仪测定口腔粘膜基底细胞核的DNA含量。结果表明:从正常口腔粘膜到各级白斑、鳞癌,细胞核DNA含量逐级升高,各组间有显著差异。随着白斑病变程度的加重,DNA二倍体病例减少,出现非整倍体,DNA直方图分布较正常分散,出现多峰型,超五倍体细胞(5CER)逐级增加。鳞癌的细胞核DNA含量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有增高的趋势,DNA直方图分布较白斑更宽且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作者取108例新鲜组织标本,包括口腔颌面部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应用流式细胞计(FCM)分析核DNA 含量和细胞动力学变化,22例正常组织和18例良性肿瘤的平均DNA 指数分别为1.00和1.02,除1例外,所有标本均呈现二倍体型。68例恶性肿瘤的平均DNA 指数为1.38,其中66%显示为非整倍体型。恶性肿瘤的S 相和G_2+M 相细胞比例分别为17.2%和7.0%。除G_2+M 相细胞数目外,其它恶性肿瘤的所有参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良性肿瘤,鳞状细胞癌的参值高于涎腺恶性肿瘤。在N_2和N_3肿瘤患者,复发或死亡患者,非整倍体的出现率和DNA 指数随着T 分类增  相似文献   

10.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畸变),探讨这些异常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检测22例头颈部原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活检标本,临床数据按前瞻性医学资料获得。结果: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发现共有19例标本发生染色体获得和(或)缺失。本研究发现染色体获得多于缺失,染色体的获得可见于18q(4/19)、2p(3/19)、4q(2/19)、5q(2/19)、8q(2/19)和13q(2/19)等,其中1例成人T细胞淋巴瘤发生2p16-ter扩增。染色体缺失可见于1p(4/19)、9p(4/19)、8p(3/19)和6q(3/19)等。结论:染色体异常在头颈部原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较为常见,染色体获得(包括扩增)多于缺失。染色体异常数目的多少与分期有关,Ⅲ-Ⅳ期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数目多于Ⅰ-Ⅱ期患者(P=0.0145)。  相似文献   

11.
涎腺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唾液在保护口腔组织、免疫、消化食物等维护口腔内器官的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是由各个涎腺的上皮细胞分泌物的混合物 ,但是涎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的自身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涎腺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生长的时间有限 ,妨碍人们的研究工作 ,那么在体外建立永生化细胞系作为研究这些机制的一种模型是必要的。体外初代培养的细胞一经传代便称为细胞系 (cellline) ,一般正常细胞在经过一定的代数后衰退而死亡 ,称为有限细胞系 (finitedcellline)。一些细胞自发地或经人工诱导等方法而转化 ,细胞获得持久性增殖能力这样的细胞群体称无…  相似文献   

12.
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hTEBT)介导的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及转化特征.方法:测定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绘制细胞累计生长曲线;榆测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率、软琼脂克隆形成情况;胰蛋白酶-Giemsa染色法分析染色体核型;接种于裸鼠皮下检测细胞的致瘤性.结果: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越过衰老期,增殖较活跃.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该细胞不能在软琼脂内形成细胞克隆;第25代细胞染色体形态结构正常,为二倍体核裂;在裸鼠皮下不能形成肿瘤。结论:永生化外胚间育质干细胞增殖旺盛,核型正常,无悬浮生长能力,在裸鼠体内不具成瘤性,是正常细胞而非转化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人TMJ滑膜细胞生长特性和遗传稳定性。方法:采用MTT法、HE染色及培养细胞染色体制备法,测定3种细胞(SMC、TGC、NMC)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贴壁率,观察不同代数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结果:3种细胞体外生长都较为稳定,滑膜细胞生长速率略低于其它两种细胞,分裂指数最多为15‰,贴壁率8h为60%,12h达95%,不同代数的滑膜细胞染色体形态正常,数量均在23对,遗传性状稳定。结论:体外培养人TMJ滑膜细胞生长稳定,在一定培养代数以内,生长较为规律,保持二倍体正常细胞特性,可以应用该细胞进行TMJ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银染核仁组织区技术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染技术AgNOR(以下简称AgNOR技术)可在常规组织切片上,特异地显示细胞核内的银染核仁组织区,由于AgNOR的数目取决于细胞核内的rDNA的转录水平和细胞染色体中NOR染色体的数目。故对NOR的定量分析不仅可反映细胞和细胞核的活性,而且可反映肿...  相似文献   

15.
癌细胞染色体其数目或结构上的异常均可被DNA含量多少反映出来。对口腔癌前病变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细胞核DNA进行定量研究表明:在口腔癌前病变中,正常细胞向恶性肿瘤细胞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核DNA含量异常可能是癌变的主要标志;在涎腺肿瘤中,检测DNA含量对估计恶性潜力有帮助。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中显示其与肿瘤的恶性分级、分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多形性腺瘤的计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18例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形态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肿瘤在核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等效圆直径上差别有显著性,在DNA含量和近4C%含量上相同,而在近2C%和5CER上差别有显著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DNA含量和5CER的含量已达到恶性肿瘤细胞水平,提示该细胞的这一特性与多形性腺瘤“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骨形成蛋白(BMP)对牙周膜细胞(PDLC)在不同根片上生长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应用了细胞培养和扫描电镜等技术。结果:在离体的牙周病患牙根面上PDLC附着和增殖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牙根面,细胞生长状态也较差;但经BMP作用后,其数量明显增殖至与正常牙几无差别。结论:证实BMP对PDLC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促生长因子。还提示BMP的促附着和促增殖作用有所差异,表现在促增殖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涎腺肿瘤中P53,Bcl-2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 p5 3 ,bcl 2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 ,对 18例多形性腺瘤和5 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Bcl 2 ,P5 3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恶性涎腺肿瘤的凋亡细胞指数和增殖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 (P <0 .0 5 ) ;恶性涎腺肿瘤中Bcl 2 ,P5 3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 (P <0 .0 5 )。结论 :在恶性涎腺肿瘤中 ,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且伴有P5 3的过度表达 ;Bcl 2蛋白在涎腺肿瘤中可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细胞(Dysplastic Oral Keritinocyte,DOK),为口腔癌前病变体外细胞模型建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染色体倍性检测等方法,比较DOK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角化细胞(Oral Keritinocytes,OKC)及Tca8113(舌鳞癌细胞)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结果:DOK在生长速度,克隆形成率,染色体异倍体率均介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结论:DOK细胞属正常细胞向癌转变的中间过渡型细胞,可作为研究口腔癌前病变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诱导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分化与细胞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周期的关系。方法:MTT比色法测定HMBA对MEC-1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Feulgen染色测定细胞DNA含量;ABC免疫酶染色检测P53蛋白;FCM法测定细胞增殖周期。结果:HMBA对MEC-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HMBA诱导的细胞与对照细胞比较,DNA含量减少,P53蛋白水平降低,G1期细胞数增加和S期细胞数减少。结论:HMBA对MEC-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与其调节P53基因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