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可一次全切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并在临床上应用以验证其实际意义。方法采用15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共30侧,模拟额颞眶颧手术人路并逐步对相关的解剖标志进行详细地显微解剖。结合该区域的显微解剖,笔者回顾性总结了近几年收治的采用额颞眶颧入路治疗5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硬膜下阶段,根据垂体腺瘤生长的不同方向,可从多个间隙切除肿瘤。联合经硬膜外的海绵窦外侧壁入路可达到一次全切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目的。5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3例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结论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可采用额颞眶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需要可对该人路进行适当裁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人路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有关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研究的文献,汇总分析。结果: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分为标准入路和扩大入路。通过扩大入路,可以切除侵犯海绵窦、鞍上和斜坡的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脊液鼻漏、尿崩和出血等。结论: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暴露充分、肿瘤全切率高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垂体腺瘤切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25例,其中巨大腺瘤7例,大腺瘤18例;无功能腺瘤14例,垂体泌乳素 (PRL) 腺瘤6例,生长激素(GH)腺瘤3例, PRL+GH腺瘤2例。术前均行头颅三维CT、MRI扫描及内分泌学检查。结果:本组25例,肿瘤全切除20例(80.0%),近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2例(8%)。术后尿崩3例,鼻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第5 ~12天出院。术后随访1~10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垂体腺瘤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6例微腺瘤及39例大腺瘤,其中泌乳素(PRL)腺瘤18例,生长激素(GH)腺瘤8例,混合性(PRL GH或PRL ACTH)腺瘤12例,无功能性腺瘤7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28例,经治疗1周左右恢复。无手术死亡、脑脊液鼻漏、术区出血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8 d,全组病例术中未输血;随访1~5年,1例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安全、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是鞍内肿瘤切除的良好径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并归纳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手术相关入路的选择。方法 在PubMed、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CNKI等数据库中以“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及“手术入路”为关键词,搜索1997年1月—2015年1月国内外有关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可以概括为直接入路和自然间隙入路,直接入路包括上顶枕叶皮质入路、经颞皮质入路、经顶颞入路及经枕入路等,自然间隙入路包括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外侧裂远端入路、后纵裂经楔前叶入路、后纵裂对侧楔前叶入路及小脑上经小脑蒂侧副沟入路等,各种手术入路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结论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手术是其最佳治疗手段。应根据肿瘤生长特点选择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25例,其中巨大腺瘤7例,大腺瘤18例;无功能腺瘤14例,垂体泌乳素( PRL)腺瘤6例,生长激素( GH)腺瘤3例, PRL+GH腺瘤2例。术前均行头颅三维CT、MRI扫描及内分泌学检查。结果:本组25例,肿瘤全切除20例(80.0%),近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2例(8%)。术后尿崩3例,鼻出血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第5~12天出院。术后随访1~10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相关解剖定位标志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2例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术中根据蝶嵴、蝶窦开口、蝶窦中隔、鞍底隆凸等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结果:蝶嵴是术中确认手术入路中线的可靠标志,蝶窦开口是蝶窦前壁的重要标志,鞍底隆凸可作为蝶窦腔内鞍底定位标志。62例术中依靠相关解剖标志,均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未出现偏差。肿瘤全切除5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相关解剖标志,有助于该术式的准确定位,从而安全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鞍区占位尤其是经蝶手术者术后出现视力减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6例鞍区占住患者,分别采用经蝶入路、经额下入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显微镜下对术野能达到的地方力争全切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有MRI或者CT复查资料,其中全部切除者179例,占64.9%,大部分切除者81例,占29.3%,部分切除者16例,占5、8%;经蝶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3例(3/45例),其中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2例,均为实质性肿瘤,经额下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8例(8/67例),经翼点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25例(25/147例);术后单侧视力下降者22例,占所有患者的8%,其中右侧视力下降者16例,占所有患者的5.8%,双侧视力下降者14例,占所有患者的5%;视野缺损(双颞侧偏盲)加重者6例;这36例视力下降者,27例(75%)经3个月~8年的随访,视力均无明显改善。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有,①、术中损伤视神经,②、术中电凝止血时阻断了视神经的供血动脉,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鞍区肿瘤所致解剖结构改变的术中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鞍区肿瘤所致解剖结构改变,探讨相关的手术策略。方法:在连续进行的30例经颅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观察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3例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星形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和1例胆质瘤,均进行术中照片并记录,并作相互比较,观察细微解剖在手术中的意义与价值。结果:垂体腺瘤多数经间隙1扩展,常经间隙1、2操作,多需要偏前方的翼点入路或额下入路手术。鞍区的颅咽管瘤多经视交叉后扩展,与垂体柄关系密切,一般需经偏侧方的翼点入路手术,充分利用鞍区的多个间隙仔细分离。而鞍结节脑膜瘤起源偏前.向外侧和后方推压视神经和视交叉,间隙1为主要操作间隙.垂体柄也不容易损伤:胆质瘤呈推挤性生长,而胶质瘤则浸润和破坏周围结构,结构辨认难度大。Rathke囊肿起源于垂体腺内,情况因大小而异。结论:不同类型的鞍区肿瘤由于起源部位及扩展方向不同,对邻近结构的推压移位即不同,手术间隙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各间隙的利用价值不同,应根据肿瘤显露和切除需要规划出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与操作间隙。无论采用哪种手术入路,都要按照显露好的原则.细心识别和保护鞍区的所有小动脉,努力保持垂体柄的完整性是所有鞍区手术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影响经蝶进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有关解剖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建春 《解剖与临床》2005,10(3):171-172
经蝶窦入路手术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术方法。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在临床上渐趋成熟。该手术对垂体功能及周围重要结构的影响轻微,不仅能切除垂体微腺瘤而且也可以切除垂体大腺瘤(直径≥1cm)及巨腺瘤(直径≥3cm)。与经蝶窦入路相关的蝶窦与鞍区的解剖对手术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根据本院从1982年~2002年间开展的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病人1047例临床资料,对影响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相关解剖学问题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6例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经鼻蝶入路手术。采用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32例。结果:(1)采用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在蝶窦内可观察到更多的周围结构,利于确定鞍底、海绵窦与鞍结节位置,在显露硬膜下结构时,内镜下侧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前方可显露双侧嗅神经和直回。(2)3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经鼻蝶入路对鞍区显露良好、肿瘤全切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切除垂体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 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垂体瘤的经验。方法: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直径在30mm以上的巨大垂体瘤58例。结果:58例中,镜下全切除者52例、大部分切除者6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于术后1个月死于垂体危象。余57例患者术后随访2~5a,复发5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仍以经蝶窦进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采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患者39例,其中微腺瘤13例,大腺瘤20例,巨大腺瘤6例。术后接受放疗2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51.3%),次全切除8例(20.5%),大部切除5例(12.8%),部分切除6例(15.4%)。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双目失明1例。随访3个月~3a,视力视野改善31例,肿瘤复发5例。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深部照明好、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疗效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并将其应用于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方法:8具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鼻腔、蝶窦和鞍底分阶段观察并测量解剖标志;指导临床实施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10例.结果:内镜下经蝶入路可清晰显露各阶段解剖标志,蝶窦开口下缘距后鼻孔上缘为(15.4±1.8)mm;蝶窦开口中心点至鞍底中心点相距(13.4±2.1)mm;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连线中点至鞍底中心点距离(11.0±2.8)mm;鞍底均位于中线部位,以鞍底为中心,可看到鞍底前外方的视神经隆突,侧下方的颈内动脉隆突,前上方可见鞍结节,后方可见斜坡凹陷.10例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肿瘤全切除7例(70%),次全切除3例(30%);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熟悉蝶鞍区结构的内镜下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中准确定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三维CT观察,探讨垂体腺瘤患者蝶窦解剖结构改变及其经鼻蝶手术意义。 方法 选择东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1例垂体腺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鼻窦CT扫描,将CT扫描图像输入计算机,应用Mimics 15.0软件重建蝶窦分隔,观察并记录其数目、形态、偏向,术中所见与之对比;观察蝶窦的气化类型、颈内动脉隆突及裂隙和Onodi气房的出现率。 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蝶窦呈鞍前型3例,半鞍型12例,蝶鞍型18例,鞍枕型18例。蝶窦内无分隔1例,1纵隔36例,2纵隔11例,3纵隔2例;肿瘤充满窦腔、分隔数目无法判断者1例;横隔2例,斜型隔1例。分隔的前缘居中19例,偏左14例,偏右16例,分隔前缘遭肿瘤破坏,无法判断者1例。有5例共7侧蝶窦分隔的后缘附着于颈内动脉隆突。观察到颈内动脉隆突双侧12例,单侧2例;颈内动脉隆突裂隙5例。5例9侧存在Onodi气房。所有患者术中所见蝶窦内骨性分隔与术前三维重建图像一致,在蝶窦分隔的导引下均快速、准确地实现了鞍底的定位。 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能良好显示蝶窦内骨性分隔及蝶窦侧壁的隆突,有利于指导经鼻蝶手术中快速、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97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的垂体瘤患者,其中神经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为105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治疗的患者为92例(显微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1年后随访复发率、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率、内分泌激素下降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年后随访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尿崩症、低钾血症、视力障碍、颅内血肿、鼻腔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显微镜组;肿瘤全切率、内分泌激素下降率均高于显微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