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普伐他汀钠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普伐他汀钠 (普拉固 )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旨在探讨普伐他汀钠降血脂以外的有益作用。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和/或高血压患者 ,总胆固醇 (TC)>220mg% (高TC组 )和TC<220mg% (正常TC组 )各20例。分别给予口服普伐他汀钠10mg,每晚1次 ,共服2月。服药期间停用已知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肝素、抵克力得等。给药前后检测血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最大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F… 相似文献
2.
吴杰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2):131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5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存在明显高粘滞血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方法: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皆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显效率89.36%(42/47),对照组则为59.57%(28/47),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在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上都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相关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方法: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皆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显效率89.36%(42/47),对照组则为59.57%(28/47),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在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上都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相关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次,1次/d)静脉注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治疗组显效率为82.50%(33/40),对照组显效率为60.98%(25/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奥欣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先用降压药物如尼群地平10mg,po,tid和(或)卡托普利25mg,po,tid,连用4w,作为降压药组,然后在保持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维奥欣胶囊160mg,po,tid,同样应用4w为维奥欣组。结果:降压药组用药后血压有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与用药前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加用维奥欣治疗的血压无明显变化,血流流变学指标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维奥欣可降低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梗死是糖尿病(DM)的常见并发症,与较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下,血脂代谢紊乱,致使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度增加,导致血液淤滞,血栓形成有关。为了解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我们分析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6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分析仪分别对20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0名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及20名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全血黏度明显增高(P<0.01),相对血液黏度在部分切变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的全血粘度变化不明显,而相对血液粘度在各切变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是一个高粘滞状态,通过治疗或机体自身的反馈机制,恢复期患者的血液相对粘度降低,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2周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静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试验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超声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2 月—
2016 年2 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诊疗的脑梗死患者120 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HBO 治疗(HBO)
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HBO 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BO 治疗,两组
观察3 个月。结果 HBO 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3% 和88.3%,HBO 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HBO 组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1.49±3.19)和(14.20±4.19)cm/s,高于治疗
前的(6.98±2.11)和(6.81±1.99)cm/s(P <0.05),且HBO 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HBO 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 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 分别为(1.98±0.82) 和(1.18±
0.24)mmol/L,而对照组分别为(2.68±0.56)和(1.19±0.24)mmol/L,HBO 组治疗后LDL-C 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HBO 能促进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调节血脂水平,
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 in Z,PZ)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Z用ELISA法检测。设立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1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B组)、发病第3~4周时PZ的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并发下肢DVT的为D组)。对四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C、D组的PZ水平分别为(936.34±230.06)μg/L、(1062.26±175.45)μg/L和(564.61±178.92)μg/L,与A组(2198.36±389.19)μg/L相比明显下降(P值均<0.001)。C组与D组(P<0.01),B组与D组(P<0.05)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PZ明显降低。结论PZ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降低,在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其浓度进一步降低,提示PZ缺乏可能是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并可作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下肢DVT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3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重型17例,中型14例,所有病人均于发病6小时内给予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00ml于30分钟内静脉滴入维持治疗5天。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总有效率为71%,其中重型17例,有效率52.9%;中型14例,有效率92.9%。中型病人疗效明显优于重型病人(P<0.05)。1例病人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于中型病人效果满意,对于重型病人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促进缺血半暗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方法:1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2.5~8 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用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行动脉接触性或静脉溶栓.第3周末判定疗效.结果: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4例,无变化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丁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96-9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6例,急性脑梗死80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组)484例,心源性脑栓塞(B组)92例,小动脉性脑梗死(C组)166例,不明原因脑梗死(D组)6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比较各组CMBs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比较初发、复发患者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C组的年龄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脑白质病患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B组糖尿病史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A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4个分组CMB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CMBs分布在Ⅱ、Ⅲ、Ⅳ级的比例接近,B组集中分布于Ⅱ级,C组Ⅳ级多见,D组及TIA组以Ⅱ级多见。初发急性梗死患者的CMBs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患者(P<0.05)。A组、C组初发急性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患者(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CMB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另外在初发、复发型脑梗死患者中的CMBs发生率也不尽相同,这可能与CMBs不同的影响因素差别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超高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超高龄老年人高脂血症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25例〉80岁超高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给予辛伐他汀40mg/d;治疗组63例,给予辛伐他汀10mg/d+依折麦布10mg/d。疗程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中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少而且轻。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超高龄老年人高脂血症,并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 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49.878,P <0 .0 1) ,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亚急性期明显升高 ,恢复期又降至正常 ,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分析ATCI患者87例及对照组80例的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非ATCI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非ATCI患者。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及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ATCI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