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06/2017-05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50眼),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50例50眼)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所有对象均完成传统眼科检查和OCT检查,记录患者视力、眼压、屈光度、眼轴、黄斑部厚度及形态学改变情况,统计不同检查方式对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检出情况。

结果:(1)观察组传统眼科检查黄斑区正常37眼,异常13眼(26%); OCT检查正常12眼,异常38眼(76%)。OCT检出黄斑病变异常率高于传统眼科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出视网膜下或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前膜率高于传统眼科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传统眼科检查与OCT检出正常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患者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BVCA较对照组差,视网膜黄斑区厚度、视盘上方神经厚度、视盘下方神经厚度、视盘颞侧视神经厚度、视盘鼻侧视神经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CT可定量测定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清晰显示黄斑区病变特点,可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诊断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对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眼底病科2014-01/2015-09收集的62例104眼,均符合FFA及OCT分型的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特点。
  结果: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FFA分型、OCT分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99,P<0.001);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OCT分型中,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心凹厚度测定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分型越高,患者的BCVA越低,中心凹厚度、屈光度值越小,眼轴长度越长。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 FFA 分型中,患者的BCVA、屈光度、眼轴长度测定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型越高,患者的屈光度、BCVA值越小,眼轴长度越长;FFA分型患者的中心凹厚度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OCT、FFA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同时二者联合应用对进一步诊断疾病性质有积极作用,对于患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漆样裂纹性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及视力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特征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37例(38眼)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矫正视力的随访观察,其中11例(11眼)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84.2%的患眼在出血吸收后于原出血下方可见新的漆样裂纹形成;行ICGA的11只患眼中,7眼(63.6%)于ICGA可透过出血发现呈弱荧光条索的早期漆样裂纹。81.6%的患眼于出血吸收后视力均有明显增进。结论 不伴CNV的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与新漆样裂纹形成相关,建议称之为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大部分患眼视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分析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患者251例451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及FFA特征将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分为6种类型:(1)漆样裂纹;(2)脉络新生血管(CNV);(3)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4)Fuchs斑;(5)黄斑萎缩;(6)黄斑裂孔.分析年龄、性别、屈光度及矫正视力与各类型黄斑病变的关系.[结果]年龄、近视屈光度及矫正视力在不同类型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F=29.734,P<0.001;屈光度:F=22.259,P<0.001;矫正视力:F=5.93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年龄增加,CNV及黄斑萎缩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比值比(OR)=1.034,95%可信区间(CI)=1.019~1.049,P<0.001;OR=1.054,95%CI=1.031~1.076,P<0.001];而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则呈下降趋势(OR=0.906,95%CI=0.876~0.937,P<0.001);CNV及黄斑裂孔随近视屈光度增加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OR=1.233,95% CI=1.136~1.338,P<0.001;OR=1.554,95% CI=1.185~2.038,P<0.001),黄斑萎缩呈上升趋势(OR=0.762,95%CI=0.705~0.824,P<0.001).各类型黄斑病变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CNV对视力损害程度较重(OR=1.835,95%CI=1.180~2.854,P=0.007),漆样裂纹则较轻(OR=0.506,95%CI=0.328~0.782,P=0.002).[结论]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根据FFA可分为6大类型,CNV及黄斑萎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漆样裂纹黄斑出血则随之减少,CNV及黄斑裂孔随近视屈光度增高而减少,黄斑萎缩则随之增加;病变类型不同,最佳矫正视力不同.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分类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类型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对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88例(125眼)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根据其FFA表现可分为6种类型:(1)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25例36眼,占28.8%;(2)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黄斑病变.22例32眼。占25.6%;(3)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2例16眼,占12.8%;(4)高度近视性Fuchs斑:9例12眼,占9.6%;(5)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14例23眼,占18.4%;(6)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例6眼,占4、8%.结论根据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FFA进行分类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眼科新进展2007;27(2):113-115】  相似文献   

6.

高度近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造成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发展,近视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的发展与眼轴的进行性延长密切相关,而眼轴的延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当前近视呈现出低龄化、高度化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性原因。本文针对高度近视视盘、黄斑、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的形态学改变,对最新研究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以期为结合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开发智能预测模型以及临床诊断和进一步针对治疗措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01/2016-01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62例101眼,分别行FFA和OCT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技术效果。

结果:FFA检查DME检出率为84.2%,OCT检查DME检出率为77.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1眼中OCT和FFA均显示黄斑水肿76眼,未显示黄斑水肿14眼,OCT和FFA诊断符合率为89.1%,Kappa值为0.653,一致性较高( P<0.05); 不同FFA特征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弥漫水肿型视网膜厚度为301.43±62.44μm,明显厚于其他患者。

结论:OCT能常规检测高血糖者黄斑区构造改变,但不能替代FFA在黄斑水肿诊断中的影响,两者联合应用利于DME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9/2020-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眼纳入研究,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高度近视组(27例52眼)和对照组(29例58眼,普通近视儿童)。比较两组儿童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情况,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9个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其中黄斑中心凹、外环区下方和颞侧处视网膜厚度有显著差异(均P<0.05)。随着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增高,黄斑各分区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同屈光度儿童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除0.00D≤屈光度≤-1.00D儿童外环区颞侧、-2.00D<屈光度≤-3.00D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差异(均P<0.05),其余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眼轴、眼压、角膜曲率均无相关性(P>0.05),与屈光度呈负相关性(r=-0.201,P<0.05)。

结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黄斑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较相应屈光度数近视儿童薄。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19-03本院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80例91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将其分为低视力组(最佳矫正视力<0.3)、正常组(最佳矫正视力≥0.3),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前后BCVA比较有差异(P<0.001),未见角膜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移位等严重并发症。低视力组年龄、近视时间、眼轴长度、术前眼压、角膜散光度、前囊口面积、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核分级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变性、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30mm、术前眼压≥21mmHg、角膜散光度≥1.30D、晶状体核分级Ⅲ~Ⅳ级、术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为影响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效果显著,但也受眼轴长度、术前眼压、角膜散光度、晶状体核分级、术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等因素影响而视力恢复不佳,术前应对此类因素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眼生物测量参数进行分析,为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1-01/2017-05我院收治的152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所有患眼眼轴≥26mm,测量白内障手术前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以及手术后3mo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分析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并对术后前房深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术前眼轴长度与术前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呈正相关(r=0.236、0.216,P<0.05)。术前眼轴长度与术前前房深度无相关关系(P>0.05)。术前前房深度与术前角膜曲率无相关关系(P>0.05)。术前前房深度与术前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关系(r=-0.513,P<0.05)。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眼轴长度、术前前房深度、术前角膜曲率、术后角膜曲率呈正相关关系(r=0.374、0.364、0.333、0.356,P<0.05)。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晶状体厚度无相关关系(P>0.05)。术后前房深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术后前房深度=-2.592+0.091×术前眼轴长度+0.078×术前角膜曲率+0.491×术前前房深度。

结论:通过测量术前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利用术后前房深度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术后前房深度,从而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praphy,OCT)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特征。方法 对45例(45眼)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CNV进行FFA及OCT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图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NV位于中心凹者27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08;CNV位于中心凹以外(未累及中心凹)者18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3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V位置与患者的年龄和眼轴长度无关。FFA显示典型CNV29眼,CNV边界清晰且具有一定的形态,随脉络膜背景荧光逐渐增强而增强,晚期呈边界清晰的片状高荧光;隐匿型CNV16眼,FFA显示CNV呈现边界欠清的强荧光。OCT显示典型CNV31眼,CNV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隆起,呈边界清晰的纺锤形或类圆形强反射;隐匿型CNV14眼,多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表现为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区CNV的FFA和OCT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结合FFA和OCT的图像特征对高度近视黄斑区CNV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聪  刘东宁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12-1215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 ranibizumab 治疗病理性近视( pathologic myopia,PM )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确诊为PM合并CNV患者32例32眼,随机选取16例16眼为PDT治疗( PDT组),另16例16眼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组(联合组),两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6 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 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黄斑中心厚度( 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 CMT )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前相比, 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 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 mo 和1 mo 相比:PDT 组与联合组BCVA平均值、CMT 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FA检查显示:治疗后1mo,PDT组 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1眼(69%),持续渗漏5眼(31%);联合治疗组 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3眼(81%),持续渗漏3眼(19%)。治疗后6 mo:PDT 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0眼(62.5%),持续渗漏4眼(25%),2眼(12.5%)出现渗漏复发;联合治疗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5眼(94%),持续渗漏1眼(6%)。 结论:PDT治疗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6/2019-12我院眼科收治的因高度近视导致CNV的患者56例56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28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28例28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末次治疗后随访3mo,记录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采用OCT仪水平线性扫描测量CNV面积。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mo两组患者眼压、CNV面积及C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8%)。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CNV疗效优于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BCVA,降低CMT,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OCT图像特征及其与年龄、屈光度、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 取140只眼按OCT图像特点分为7组,每组20只眼:(1)单纯性黄斑出血;(2)视网膜劈裂;(3)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4)视网膜脱离;(5)黄斑裂孔;(6)黄斑萎缩;(7)视网膜前膜.分析年龄、屈光度、矫正视力与各组黄斑病变的关系.结果 单纯性黄斑出血组平均年龄最小(31.05±14.96)岁,与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劈裂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8.00±16.59)岁、(52.30±10.98)岁,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劈裂组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组与黄斑萎缩、视网膜前膜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萎缩、视网膜前膜组四组间平均年龄无统计学意义.黄斑萎缩组屈光度最高,平均(-17.30±3.53)D,与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组平均矫正视力最差,为0.04±0.03,与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萎缩与黄斑裂孔组矫正视力较视网膜脱离组好,视网膜劈裂和视网膜前膜组矫正视力最好,平均矫正视力大于0.3.结论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随年龄增加,病变类型不同;屈光度越高,病变越严重;病变类型不同,矫正视力不同.根据其OCT图像分类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PM)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并发黄斑中心凹下CNV的PM 患者17例17眼纳入治疗。PDT按照国际标准进行。3d后在表面麻醉下给予1.5mg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第1,3,6,12mo各随访1 次, 随访时间为6~16mo。复查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彩照、FFA、OCT。治疗前、后对比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4眼(23.53%),视力提高1行者5眼(29.41%),视力不变者8眼(47.06%),无视力下降者。术前BCVA:0.02~0.3(logMAR值:平均1.007±0.103),术后BCVA:0.02~0.5(logMAR值:平均0.873±0.100)(P<0.01)。术前平均眼压为15.26±0.76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4.97±0.69mmHg(P>0.05)。FFA检查显示:10眼CNV 完全闭合,占58.82%,其余7眼CNV大部分闭合,占41.18%。CMT:术前平均为: 194.67±12.74μm,术后平均为:132.07±8.32μ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并发CNV的PM安全有效,使CNV渗漏停止或减轻,视网膜水肿消退或减轻,但不同年龄的患者视力预后差别大,老年患者视力预后差,可能与其本身的进行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有关。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6.
高度近视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图像特征。方法对27例(54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分别进行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共焦激光荧光素及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 ,ICG)同步血管造影。结果ICGA显示19只眼有漆裂纹,其中10只眼见漆裂纹中间有点、片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占52.6%。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仅7只眼有明 显的漆裂纹。ICGA与FFA均显示14只眼有多灶性萎缩,ICGA显示3只眼伴有粗大的脉络膜血管 。结论ICGA可更清楚地显示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视网膜的变性萎缩、漆裂纹及并发的CNV,有助于预后的评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01-20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年后视力及其影响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wAMD患者50例(50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所有患眼均采用每月注射 1 次连续注射 3 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的BCVA。分析治疗1年后的终末BCVA及提高程度与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基线BCVA、黄斑下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内液、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及CNV的类型(经典为主型、微小经典型、隐匿型)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BCVA、黄斑下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内液、视网膜下液、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CFT、CNV的面积,CNV的类型。结果 治疗前BCVA为(53.4±14.5)个字母,治疗1年后BCVA为(61.3±20.5)个字母,提高(7.9±8.5)个字母(t=-6.564,P<0.01)。治疗1年后的终末BCVA与基线BCVA正相关(B=0.483,P=0.001),与治疗前CNV面积和CNV的类型负相关(B=-0.211,P=0.005;B=-0.202, P=0.005);治疗1年后BCVA的提高程度与治疗前CNV面积和CNV类型负相关(B =-0.509,P=0.005;B=-0.488, P=0.005)。三种类型的CNV中,经典为主型CNV治疗1年后的BCVA较差,隐匿型的终末BCVA较好,经典为主型BCVA提高程度较少,微小经典型提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 经典为主型CNV、CNV面积大者,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1年后视力改善较小、预后差;基线视力较好者会有较好的终末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