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动脉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是利用带膜支架的扩张作用,使支架与主动脉内膜紧密相贴,有效地覆盖动脉内膜破裂口,压塞夹层动脉瘤破口,重新恢复主动脉血流,并使闭塞的动脉夹层假腔血栓化、机化而达到有效的动脉管腔重建,从而防止动脉瘤的增大与破裂~([1])。它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法。急性肾损伤诊断为术后48h内血肌酐增高1.5~2.0倍,基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连续收治5例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4例利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1例未及手术心跳骤停死亡,另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痊愈出院,复查胸部增强CT扫描瘤腔封闭良好,无内漏.结论:对于外伤造成的创伤性胸主动脉峡部破裂形成的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与术后效果。方法选取临床16例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这些患者均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存活情况。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率81%,其中1例因堵闭左颈总动脉急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未出现脑血管并发症;4例内漏,其中1例为分叉支架由于内漏不闭合术后6个月再行支架术,其余3例于术后3个月自行闭合。随访中1例死亡(心源性猝死)。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a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和支架置入在该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检索数据库文献,然后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下肢血管中的应用研究相关;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阐述了血管腔内覆膜支架和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支架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结论:经皮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支架置入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管理方法已全身麻醉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分析68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术中移植物全部释放成功,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无血栓栓塞、截瘫、器官缺血、吻合口狭窄、动脉瘤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夹层形成 ,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早期结果满意 ,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36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均手术成功,随访4个月~3年,瘤体均明显缩小,支架通畅无移位。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腔内修复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2—70个月,随访30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及其后每年随访1次增强CT,观察远端假腔内血栓形成或吸收以及假腔闭合情况。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8.8%。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所有患者远端覆膜支架处血管假腔均闭合,10例患者支架远端血管仍有假腔,但假腔直径均无明显增大。结论对于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全弓置换及腔内支架术可以增加术后远端假腔的闭合率,减少因假腔扩大可能引起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机制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经腔内膈绝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入我院。从最初发病到并发症的出现的3年内,共发生了2次支架远端再发内膜破裂及1次支架近端Ⅰ型内漏。在外院及我院先后行2次开胸手术、2次腔内隔绝术,病情恢复良好,随访1.5年病情稳定。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预防与治疗重点在于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合的覆膜支架及远端限制性裸支架,以保障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的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2年1月,采用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术前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所用支架材料为国产形状记忆镍钛合金。结果:在20例患者共放支架血管22只,支架人工血管成功隔绝夹层原发破裂口19你(成功率为95%),胸降主动脉受压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内径,无支架治疗导致的死亡。1例病人手术后6h因严重再灌注损伤死亡(死亡率5%),转手术1例(转手术率5%)。术后1个月之内行增强CT复查,并在术后3月、6月和12月以及每年1次CT随访,未发现与支架人工血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管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治疗急性期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总结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正确指导活动与饮食、密切监测血压、缓解疼痛,并加强对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切口出血、肢体血运、肾功能、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认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固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和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手术治疗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34例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2~70个月,随访30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及其后每年随访1次增强CT,观察远端假腔内血栓形成或吸收以及假腔闭合情况.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8.8%.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所有患者远端覆膜支架处血管假腔均闭合,10例患者支架远端血管仍有假腔,但假腔直径均无明显增大.结论 对于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全弓置换及腔内支架术可以增加术后远端假腔的闭合率,减少因假腔扩大可能引起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0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股动脉置管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扭曲;术后3个月复查,1例出现轻度内漏,无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内漏自行闭合。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背景:常规的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繁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操作技术有增加夹层破口破裂的风险.目的:应用改良的大动脉覆膜支架和创新的介入治疗方法腔内修复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6-10/2009-0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对象: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均为男性,年龄43~70(53.5±12.8)岁.发病时间为5~45 d不等.方法:全部病例选用细钢丝捆绑的覆膜支架和创新输送及释放支架的方法,对降主动脉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10 mn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可选用分支型大动脉覆膜支架.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成功后复行主动脉造影,了解覆膜支架位置,形态,夹层破口封闭和内漏以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行磁共振检查随访支架情况,有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果:30例共置入33枚细钢丝捆绑覆膜支架,其中4例因降主动脉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10 mm而置入分支型支架;5例支架置入后出现明显内漏,3例予球囊扩张,2例再置入1枚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患者置入后3个月支架远端出现新的破裂口而再置入1枚支架成功,3例出现右下肢麻木症状,1例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置入后3~32个月随访行磁共振检查示假腔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细钢丝捆绑大动脉覆膜支架、创新输送和释放支架方法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操作容易、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采用后释放覆膜支架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某院心血管外科2011-10-01—2017-02-28采用后释放覆膜支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3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后释放覆膜支架,成功封堵破口,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未出现移覆膜支架移位、迟发内漏。结论采用后释放支架治疗解剖类型适宜的主动脉夹层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支架释放的精确度,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有助于腔内隔绝技术的推广,使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经胸部前正中切口进行手术,术中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半弓或全弓人造血管替换加术中覆膜支架置入术,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术中直视下覆膜支架置入术并吻合固定术,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无发生支架移位,主动脉内膜破口封闭良好,仅1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轻微内漏,3个月后自行封闭.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示5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升主动脉及弓部人造血管管腔规则、光滑、血流通畅,支架段主动脉假腔消失,13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降主动脉处假腔消失,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支架远端的降主动脉假腔缩小,真腔明显扩大;随访3~30个月,无发生截瘫、肢体缺血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结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瘤的手术适应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20例。移植物经股动脉切口导入,至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手术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结果 20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无术中转开胸手术,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使用国产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与部分中层发生撕裂并形成剥离.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Ⅰ型是指夹层从升主动脉和(或)主动脉弓开始,累及大部分或整个主动脉.大部分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动脉瘤随时可能突发破裂导致患者猝死,自然预后极差.由于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加之手术创伤范围大,传统手术过程复杂、环节多,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并发症多,因此手术病死率高.2010年11月我们应用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腔内覆膜支架成功手术治疗了1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总结其治疗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是指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是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治疗的方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直视下人工血管置换术、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1]。目的是修复或封闭撕裂口的近端,封闭假腔,避免夹层动脉瘤的进  相似文献   

20.
腔内修复术(EVR)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将支架人工血管经股动脉导入,利用支架弹性扩张将人工血管无缝合固定于裂口两端的正常动脉壁。通过封闭夹层裂口而使高速、高压的动脉血流与扩张薄弱的动脉瘤壁隔离而达到预防夹层动脉瘤破裂的目的。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6月为101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实施腔内修复术,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0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均为DeBakeyⅢ型,女36例,男65例;年龄31岁~75岁;主诉以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就诊,均有高血压病史;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mm~45mm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