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方法对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率高,细致而全面的体检及积极的腰穿脑脊液检查是避免误诊的主要手段,头颅CT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非典型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经CT或腰穿确诊的18例老年性非典型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非典型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多样化。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危急重症之一,若症状典型,诊断较易,但若是老年性非典型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症状多样化,要降低其误诊、漏诊率,则需临床医生全面掌握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细致地体检,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临床上,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往往容易误诊。我院近5年收治60岁以上的SAH患者3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梁小裕 《江西医药》2006,41(1):33-36
目的 探讨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 对16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美尼尔氏病、血管性头痛、高血压病、酒精中毒各2例,脑梗塞、急性胃肠炎、感染性休克、癔症、颈椎病各1例。结论 该病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工作中要全面分析资料,提高对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意识障碍多见且明显,不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并发症多,误诊率高及病死率高,本组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进步10例,恶化6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结合辅助检查共同判断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常见,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我院于1988年1月至1996年1月共收治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其中23例为老年患者,现结合临床分析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的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患者诊断不难,但不典型,尤其是老年非典型患者,给诊断造成困难,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1980—01-2000—12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318例,其中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者有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率与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到确定诊断的时间为30 min~15 d,误诊率为21.7%。临床治愈80例,死亡12例。结论CT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既方便又快捷,可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而对头颅CT(-)的疑诊患者,适时选择腰椎穿刺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注人蛛网膜下腔,在临床工作会遇到病人的误诊病例,为降低误诊率,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对3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误诊分析太钢峨口铁矿医院(034207)郭申兰,宋宝林临床上,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容易误诊。我院1980~1993年共收治60岁以上SAH52例,误诊19例,占36.5%。兹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203例首发症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树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57-185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蛛网膜下腔血管自发性出血。首发症状差异较大,容易导致临床误诊漏诊,现回顾我院接诊并经过头颅CT或腰穿确诊的SAH患者20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佑锦 《淮海医药》2000,18(3):221-22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我科1996~1999年共收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37例,其中再出血病例61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在脑血管病中占10—20%。由动脉瘤引起者,死亡率高达30—50%。临床不典型的病例,尤其是陈旧性出血和轻微出血者,容易误诊。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常可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资料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收集1982—1987年间,我科住院确诊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作脑脊液细胞学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误诊的5例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确诊的过程的价值以及其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5例误诊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8年收治32例院前误诊的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被误诊为血管性头痛7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颈椎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1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症状性癫痫2例、脑梗死2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结论:临床不能排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CT阴性者应行腰穿检查.有条件者应行DSA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误诊分析福州市第一医院陆晓培,卓健福州市第二医院曾道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表现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不典型者则常误诊,现将我们自1980年~1992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女性11例,男...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下称SS-SAH)虽较少见,但有时易误诊为自发性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下称SC-SAH),尤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无锡市人民医院2005—2010年误诊的39例不典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血管性头痛9例;误诊为高血压脑病6例;以眩晕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误诊为冠心病5例;误诊为梅尼埃病3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误诊为颈椎病2例;以头痛、呕吐伴肢体瘫痪症状为主误诊为脑出血3例;以发热伴头痛、全身不适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2例;以腰背部酸痛症状为主误诊为腰大肌劳损2例。结论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应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疑诊患者应积极行头颅CT及腰穿等检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CT表现,探讨和进一步加深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16例临床急诊CT平扫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和复习其CT表现并经影像学和临床追踪证实临床最终诊疗结果.结果 本1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8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破裂出血.结论 螺旋CT平扫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实时准确和重要的诊断价值及对病因评估的有效性和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 对 5 0例 (>6 0岁 )资料完整的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明确发病诱因者 4 0例 (80 % ) ,无明显发病诱因 10例 (2 0 % )。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 35例 (70 % ) ,有脑梗死病史 1例 (2 % )。有颅内动脉瘤 6例(12 % )。结论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 ,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