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芮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439-440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场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排空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浆前白蛋白以及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吴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05-10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诊的9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以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免疫指标(Ig A、Ig G、Ig M)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Ig G、Ig M)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坚 《医药世界》2010,(10):1215-1215,12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把4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两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检测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少。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机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中的不同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2例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口管,参考组采用鼻空肠营养管,对两组患者术前、后营养状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参考纽(P<0.05)。结论采用合适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卜德勇  白松 《云南医药》2013,(5):379-38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窦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前5d及术后1d、8d营养、免疫、炎性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营养、免疫、急性炎性指标大多较对照组为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为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窦癌患者能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水平、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后的早期营养支持研究对策。方法将80例外科术后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术后24h给予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由营养管泵入;对照组则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但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手术前和出院前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胃肠道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加快机体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所获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期Hb、ALB、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经不同途径实施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体内Hb、ALB、Ig A、IgG、Ig M水平均较手术后3 d显著改善,且肠内营养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机体营养及免疫状态,促进术后胃肠功能蠕动,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后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多次少量饮水及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情况及免疫功能。观察比较术后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能改善患者的基本状况,恢复肠道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并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外配合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本院收治的6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肠外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瘘、消化道和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第14天的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 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瘘、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明显更低(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均P< 0.05).结论 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而留置空肠营养管并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增加患者消化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对于胃肠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是优于传统处理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但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仍然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因此,针对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可耐受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患者住院时间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对自己科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24h内进行空肠营养支持的患者(EEN组),观察临床表现和住院时间,并与同期术后进行传统处理的74例患者(TM组)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和可以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贺洪亮  展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66-16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出比较,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患者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以及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总蛋白、白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显着改善(P<0.05),肺部并发症、腹部并发症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方法对于胃肠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6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43例(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用时、肛门排气用时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对照组,手术后肛门排气用时、胃肠功能恢复用时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语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胃肠肿瘤患者而言,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于文江  贾伟  刘丽  岳志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680-1682
目的 观察术前营养状况预知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9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5例)、术前营养组(25例)、术后营养组(25例)和术前营养+术后营养组(25例),观察比较四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营养+术后营养组、术后营养组、术前营养组在总体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14.76、15.13、17.87,均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Х^2 =9.17、12.13、19.18,均P<0.05).结论 术前营养状况预知以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生存质量,并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宏 《家庭医药》2016,(7):90-90
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对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输液治疗以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营养状况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两组治疗的总体效果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48例PD围手术期患者分为两组,应用肠内外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单独予以肠外静脉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后体质量变化,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及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预防胰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对策[1],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提高生命质量创造了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确诊手术治疗的10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间的推后,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腹胀不适发生率依次降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依次延长,四组患者的腹胀不适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为手术后6h。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方法将4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于术前3天、术后9天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结果术前3天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4/CD8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术后8天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3天,排便时间提前1.4天,住院时间16.7天少于对照组20.3天(P<0.05)。营养费用114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1876元(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围手术期强化康复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杨斌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727-728
目的 探讨胰腺癌围手术期强化康复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4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康复治疗组和常规组.强化康复治疗组采取的方法包括持续的硬膜外麻醉、强化的术前禁食、肠道准备、术前术中营养和早期运动。常规组进行一般的护理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至出院的时间。结果 接受强化康复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同时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结论 围手术期强化康复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鼻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及对卒中后营养状况恶化和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伴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例70例,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评估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记录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持续时间以及吞咽障碍的持续时间。结果 (1)鼻肠内营养支持组的营养状况恶化程度明显比未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组轻。(2)鼻肠内营养支持组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未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组低和短,尤其可降低肺部感染和多脏器混合感染的发生率。(3)在相同病程内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程度鼻肠内营养支持组较未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组好。结论 (1)鼻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卒中后的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的恢复。(2)鼻肠内营养支持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及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感染性并发症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