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及混合性痴呆这一过程[1].神经影像学是VCI研究和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成像术研究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并分析其与神经心理评分的关系。方法纳入1VCIND患者45例(VCIND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2认知功能正常脑卒中(SNC)患者28例(SNC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3健康对照者15例(HC组),其中男6例、女9例。所有研究对象行一般检查、神经心理评定(MMSE量表、MoCA量表、CDR量表、NIHSS量表、ADL量表、Loeb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及SPECT rCBF检查。结果 1与HC组比较,VCIND组两侧额叶、两侧顶叶上部、左侧丘脑rCBF明显降低(P0.05),SNC组左侧额叶、左侧顶叶下部、左侧颞叶、两侧丘脑以及两侧纹状体rCBF明显降低(P0.05);2与SNC组比较,VCIND组左侧额叶、左侧顶叶上部以及左侧丘脑rCBF明显降低(P0.05);3VCIND组内,左侧额叶、左侧顶叶上部、左侧丘脑均较右侧相应部位rCBF明显降低(P0.05);4相关分析显示VCIND组MMSE评分与左侧额叶、左顶叶上部、两侧颞叶内侧、左侧纹状体rCBF呈正相关(r=0.73~0.84,P0.05),MoCA评分与左侧额叶、右侧顶叶下部、两侧颞叶内侧rCBF呈正相关(r=0.65~0.85,P0.05)。结论 SPECT探查VCIND患者rCBF改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MMSE及MoCA评分与局部rCBF改变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神经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 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 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轻度SIVD 20例(40%),中重度30例(60%)。33例诊断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其中24例(72.7%)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在VCI患者中,11例(33.3%)为单一认知域损害,22例(66.7%)为多认知域受损,执行和记忆功能是损害最突出的认知域。本组患者没有语言和空间能力的单独受累。VCI患者39.3%伴抑郁,而非VCI者仅11.8%伴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妄想、幻觉、过度兴奋和夜间不寻常活动仅见于VaD患者。中重度SIVD中患VCI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者(P =0.002),伴抑郁的比例亦有增高的趋势(P =0.059)。结论 认知障碍在SIVD中常见,但多为V-CIND,以执行功能和记忆损害最为突出,易伴抑郁,提示额叶皮质皮质下环路损伤可能是两者共同损害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及非显性脑血 管病(脑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的临床综合征。非痴呆 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VCI的早期阶段,其中约一半 患者会在5年内进展为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治疗上尚未发现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又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发现VCIND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寻求延缓痴呆进展的二级 预防策略至关重要。现从VCIND的概念、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够 早期识别相关危险因素,防治VCI。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VitB12、叶酸(folic acid,FA)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根据MoCA量表评分划分为3组,具体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3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组 39例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组31例; 所有患者均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CRP、血Hcy、VitB12、FA水平。结果(1)VCIND组患者 CRP和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FA水平较NC组低(P<0.05);(2)VD组患者与VCIND组患者比较血CR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VitB12和血FA水平明显下降(P<0.05);(3)VD组患者CRP和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FA水平较 NC组低(P<0.01);(4)VCI(VD组+VCIND组)患者血CRP、Hcy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5),血VitB12和FA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P>0.05)。结论 VCI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血浆Hcy水平升高与VCI具有相关性,血CRP水平升高及高Hcy可能是VCI发病及认知损害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虽然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治疗收效甚微.近年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向对其早期阶段的干预治疗。在这一临床需要下,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分别提出了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力求对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 related potential P300,ERP-P300)在早期评估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以2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oCA、MMSE及ERP-P300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对比阳性率;再以最敏感量表(MoCA)及临床痴呆评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为依据分为无认知障碍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无痴呆型认知障碍组(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比较3组MoCA、MMSE及ERP-P300的检测结果。结果MoCA及ERP-P300潜伏期的检出率高于MMSE及ERP-P300波幅的检出率(P0.05)。MoCA、MMSE、ERP-P300潜伏期及ERP-P300波幅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中,MoCA和ERP-P300潜伏期优于MMSE和ERPP300波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正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在1995年由Bowler等提出~([1]),包括重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伴血管病变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非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东 《中国卒中杂志》2006,1(10):715-717
随着痴呆研究的深入,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1]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学者主张用VCI代替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2]。脑血管疾病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白质微结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9例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轻度血管性痴呆(VaD)1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20例、认知功能正常19例]DTI数据并观察皮质下白质微结构改变,分析VaD组患者DTI参数与认知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aD组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胼胝体干、双侧顶叶、右侧颞叶、双侧眶额叶,以及VCIND组右侧额下回、右侧海马、双侧楔前叶FA值减低(均P=0.000);与VCIND组比较,VaD组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胼胝体、双侧顶叶、右侧颞叶FA值减低(P=0.000)。与对照组相比,VaD组内侧前额叶、胼胝体、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前扣带回,以及VCIND组双侧楔前叶、右侧海马MD值升高(均P=0.000);与VCIND组相比,VaD组右侧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胼胝体干、双侧顶叶、双侧颞叶MD值升高(均P=0.000)。VaD组内侧前额叶FA值与数字连线测验A时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07),双侧额下回MD值与数字连线试验A时程呈显著正相关(r=0.877,P=0.001)。结论 DTI对皮质下缺血性认知损害患者白质微结构改变更敏感,能够反映患者认知功能早期异常改变;内侧前额叶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是影响患者执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技术,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的颅内物质代谢变化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对8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评分,并计算其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评分。根据认知评分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正常组(NCI)、脑梗死后VCI非痴呆组(VCIND)、脑梗死后痴呆组。对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进行1 H-MRS检查,测定右额叶、左颞叶、左丘脑及顶枕叶交界处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肌醇(mI)/Cr及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并分析脑梗死组物质代谢比值与认知评分(MoCA评分、视空间及执行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左颞叶及左丘脑NAA/Cr 1.53±0.08、1.52±0.10)相比,VCIND组左颞叶及左丘脑NAA/Cr(1.46±0.07、1.47±0.07)降低(P=0.001、P=0.006);与VCIND组右额叶1.46±0.10比较,梗死后痴呆组右额叶、左颞叶及左丘脑NAA/Cr(1.38±0.14、1.39±0.06、1.42±0.09)降低(分别P<0.001、P<0.001、P=0.003)。对照组及NCI组间的各区域物质代谢比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所有脑梗死患者中,除右额叶Cho/Cr外,余各感兴趣区物质代谢比值与MoCA评分间均相关,其中以左颞叶、左丘脑NAA/Cr值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为著(分别r=0.566,P<0.001;r=0.485,P<0.001);除右额叶、丘脑及顶枕叶交界处Cho/Cr外,余各物质代谢比值与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评分间相关,其中亦以左颞叶及左丘脑NAA/Cr值的相关性为著(分别NAA/Cr为r=0.591,P<0.001;r=0.491,P<0.001)。结论左丘脑及左颞叶代谢异常可能为VCI患者认知损害的早期关键环节之一,随着VCI病变进展可能整个皮质及皮质下环路区域都将出现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症状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的精神行为特点和认知功能特征。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2月广州市脑科医院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
症状就诊的VCIND18例、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16例和无认知功能
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别评定精神行为和认知状态,并比较各组间精神行为及认
知状态的差异。
结果 VCIND组最多见的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66.7%),睡眠障碍(61.1%),其
次为激越/攻击行为(55.6%),幻觉/妄想(44.4%)。VaD组焦虑/抑郁症状与VCIND组相比较多见,差
异具有显著性(75% vs 16.7%;P =0.001)。VCIND组各认知评分介于VaD组和NCI组之间,与NCI组
相比,在视空间/执行能力(2.78±0.73 vs 4.50±0.51)、注意(4.61±0.61 vs 5.33±0.48)、语言
(2.11±0.47 vs 2.67±0.49)、抽象[1(0,1)vs 2(1,2)]、延迟记忆[2(2,3)vs 4(4,4)]方面差异
均具有显著性(P <0.001)。
结论 VCIND可以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尤其是急起的易激惹/情绪不稳、睡眠障碍及激越/
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其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VCIN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前期已建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数据库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血管危险因素、生化及影像检查信息,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Essen评分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于发病(10±2)d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依据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VCI的诊断及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和VCI组,VCI组包括VCIND组和Va D组,分析上述各项因素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VCI占69.86%,其中包括37.68%的VCIND和32.18%的Va D患者。1VCI组低受教育程度(P0.001)、糖尿病(P=0.005)、心脏病(P=0.045)、卒中家族史(P=0.005)、幕上病变(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14)、D-二聚体水平(P=0.001)、Essen评分(P=0.024)、NIHSS评分(P0.001)显著高于NCI组,女性(P=0.004)、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及受教育年(P0.001)显著低于NCI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VCIND组比较,Va D组患者既往卒中史(P=0.013)、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01)、Essen评分(P=0.03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05)显著高于VCIND组,TOAST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梗死(P0.001)、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显著低于VCIN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幕下病变患者发生Va D的风险明显小于幕上病变患者。结论 VCI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与NCI比较,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VCIND比较,卒中次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及痴呆(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脑梗死143例,随访3个月,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VEGF的水平,并对血浆ET-1和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VaD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VaD组患者血浆VEGF含量明显低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亦明显低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2)血浆ET-1水平与VEGF存在明显负相关(r=-0.808,P〈0.01)。(3)VaD组患者血浆ET-1与MoCA值成负相关(r=-0.719,P〈0.01),VaD患者血浆VEGF与MoCA评分成正相关(r=0.670,P=0.01);而N-VCI、VCIND组患者血浆ET-1、VEGF与MoCA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ET-1和低VEGF参与了VCI及Va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ET-1与VaD病情成正相关,血浆VEGF与VaD病情成负相关,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作为判断VaD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8例,完成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测验(DST)、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CFT)、语义与语音流畅试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SCT)、连线测验(TMT)、画钟测验(CDT)和Stroop色词测验(SCWT).根据测验成绩分为VCIND组和认知正常对照组,从中选择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匹配者各18例,利用多体素1H-MRS检测双侧额、颞、顶叶及丘脑灰质区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水平,比较两组间NAA/Cr、Cho/Cr比值的差别;同时,对VCIND组患者MoCA总分及其有认知损害的子项评分与NAA/Cr、Cho/Cr比值进行相关分析.所有入选对象对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本试验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VCIND组患者左、右两侧丘脑灰质区NAA/C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左侧1.56±0.49、1.89±0.48,F=11.222,P=0.002;右侧1.63±0.45、1.86±0.33,F=5.358,P=0.027);两组间额、颞、顶叶NAA/Cr比值以及所有区域Cho/Cr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VCIND组患者左、右两侧NAA/Cr下降程度与MoCA评分(r=0.54、0.44)及记忆力(r=0.61、0.49)、注意力(r=0.43、0.36)、语言功能(r=0.39、0.31)、视空间与执行能力(r=0.29、0.33)等子项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或P<0.01).结论 VCIN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双侧丘脑神经元代谢异常有关,多体素1H-MRS在VCIND早期诊断和病情进展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灶部位及体积的关系。方法急性期初发LI组(7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LI组结合头颅灌注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分为额叶组(10例)、颞叶组(12例)、基底节组(14例)、丘脑组(16例)和侧脑室旁组(18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Alzheimer病评定量表-认知亚量表(ADAS—cog)心理测试,评价各亚组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LI组根据MMSE评分,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组31例和非VCI组39例,采用头颅DWI及MRA,比较各亚组与对照组的病灶体积。结果(1)额叶组、颞叶组、基底节组、丘脑组和侧脑室旁组与正常对照组在记忆力、语言、执行力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定向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组、丘脑组与其他三组之间在记忆力评分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组与其余四组在语言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颞叶与其余三组在执行力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病灶体积VCI组与非V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部位是LI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病灶体积与LI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目前已成为老年人认知障碍的主要病因,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的初期阶段,具有可逆性。近年来,磁共振波谱(MRS)以其高分辨率、无创的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VCIND患者的认知损害包括执行功能、视空间、感知功能、记忆力等几乎所有的主要认知域。MRS与认知量表的联合应用可提高VCIND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VCIND患者额叶、颞叶NAA/Cr降低较为明确,而丘脑仍需进一步研究。Cho在VCIND患者脑组织中的变化研究结果不甚一致。另外,MRS在M-aMCI与VCIND的鉴别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关于VCIND的研究尚存在诸多问题,且结果差异较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从三个分中心招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24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21例,其中无痴呆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45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76例;对照组120例,其中VCIND患者44例,VaD患者76例。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每日口服3次,每次4粒;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每日口服3次,每次4粒,连续服用3月。比较不同阶段的VCI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VCIND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D患者治疗后MMSE略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L评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能够改善无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为阐明该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CCCI诊断标准的2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利用64层螺旋CT行CTPI检查,分别在脑干、小脑、豆状核、丘脑、额、颞、顶、枕叶、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选取感兴趣区(ROI),以年龄、性别相当的1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同脑区域之间CBF值和MoCA评分。结果病例组各个脑区域ROI的CB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额叶、颞叶及深部白质ROI的CBF下降更加明显(t值分别为6.78、3.66和8.93;P〈0.01);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P〈0.01),且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这些区域脑血流量显著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