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琚金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58-159
目的:探讨助产士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结合本院实际及相关文献,总结助产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选取30例助产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HBV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概率,并与防护对策实施前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有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物理、化学、心理因素等,防护措施实施后助产人员的HBV感染率、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概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利于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张慧 《中国实用医药》2012,(36):265-266
目的对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在2010年03月至2011年01月选取的56例助产人员,通过对观察组进行调查问卷对助产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危险因素来进行分析和统计,结合与之相关的文献来做出防护措施。然后与对照组进行防护措施之前的数据比较,不断地对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进行探讨。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助产人员在职业危险因素方面主要有助产人员的防护意识不够强、心理因素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的感染。与实施防护措施的助产人员相比,两组助产人员的血源性的疾病感染和钝器的损伤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危险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的助产人员,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助产人员产生职业危险的因素有很多并且较复杂,采取有效科学的防护措施能够让助产人员的职业危险得到减少,是保证助产工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助产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21例助产人员,对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有效的防护对策。防护对策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职业暴露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新生儿窒息率、职业暴露率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助产人员,针对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给予有效的防护对策,能够提高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方法对供应室1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职业暴露相关因素,计算危险因素发生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在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中,利器损伤18名(100.0%),紫外线损伤16名(88.9%),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噪音、化学消毒剂和烫伤等)。结论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是利器损伤和紫外线损伤,防护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管理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助产人员职业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观察总结助产士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本实验得出了助产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因素、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心理因素,同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论对助产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助产士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了其身心健康,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选择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护理工作者1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共计发生危险事件426次,其中有40.8%的因素是利器刺伤,相较于其它几种危险因素来说,皆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着诸多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应通过防护举措的提出,使其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保证自我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自我防护对策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研究筛选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按照开展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干预时间前后,干预前和干预后,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开展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干预后,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事件较干预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接触紧密,危险性较高,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自我防护对策,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护理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助产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助产人员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结果影响助产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职业暴露、心理知识的缺乏以及社会因素等。通过对影响助产人员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后,产妇和家属对助产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助产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可以降低助产人员心理健康受到的影响,在提高助产工作水平和保障母婴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及对策。结果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的预防,提高防护对策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10.
孟令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70-271
目的探讨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从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尖锐器械伤害等方面,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结论对于口腔科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对采血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包括加强对采血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当职业暴露发生时所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阮蓬英  段国松 《江西医药》2008,43(11):1261-1262
目的了解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增强采血人员的防护意识。方法对10名采血操作人员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采血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42人次,其中血液接触27人次占64%,针头刺破皮肤8人次占19%,皮肤擦伤5人次占12%,化学因素2人次占5%。结论应强化采血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轻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核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结核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参考组)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护理人员出现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采用相同问卷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结核科13名护士(观察组)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先后职业危险因素变化及发生职业传染情况。结果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是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观察组护士发生职业感染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熟练掌握结核科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传教育有助于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手术室的职业暴露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结合广东省口腔医院实际及相关文献,总结口腔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选取30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HBV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比率进行调查,并与防护对策实施前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有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以及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等。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锐器损伤率及损伤后正确处理的比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利于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李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53-154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对策。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地4所医院中138名在岗手术室护士作为考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职业危险因素、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某些职业性损伤认知程度较低,与之相应的防护行为有待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认知有待加强,科室应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科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增强护士防护意识及掌握防护方法。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以此建立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险。方法通过探究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给予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以降低风险。结果与结论正确认识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建立有效地防御机制,降低职业风险,保障母婴平安。  相似文献   

18.
喻文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77-378
目的研究分析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可对护理人员健康安全造成伤害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实施职业安全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并大大降低了高温烫伤、乙型肝炎感染等职业危害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医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结合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是提高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对策。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供应室护理职业危害中,护理人员利器刺伤为20名(100.0%),紫外线损伤为18名(90.0%),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71,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树立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意识,对保护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小英 《家庭医药》2016,(7):168-169
目的:本文就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3年01月01日-2016年01月01日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后发现,对于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论:由于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暴露的危险中,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减少供应室护理人员危害的发生,以确保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