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探讨fQRS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235例O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QRS心电图特征,分为病理性Q波(A组)、OMI伴碎裂QRS波(fQRS)(B组)、OMI伴病理性Q波和fQRS(C组),对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三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9.1%、74.4%、71.7%,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或两种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4/68)、40.5%(49/121)、43.5%(20/46),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A组室早总数≥720个/24 h、成对室早、室早Lown分级3~5级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C组;A组多源性室早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均<0.05)。结论 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fQRS是OMI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术前及术后第12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情况,探讨术后LVEF的变化情况与VA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CRT-D患者,以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术后第12月LVEF变化与VA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对象210例,平均随访18.0±4.7个月,病例组共43(20.5%)名患者记录到不同类型VA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缺血性心肌、ICD一级预防、△LVEF是CRT患者术后VA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分析提示CRT术后LVEF提升低于11%的发生VA风险大。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患者LVEF提升,VA风险下降,与LVEF提升的程度有关,提升的程度越大,VA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有20%的患者可能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病死率很高,如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则病死率更高。AMI患者48h内室早发生率约为90%。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约为6%~40%,24~48h内不升高病死率,但3年的总病死率在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患者和无NSVT患者中分别为33%和15%。AMI后48h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低,多见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单形性室速在AMI后发生率约为0·3%~2·8%,头48h内发生者在以后的随访中常有复发,梗死后1年发生率可达3%~5%,伴心功能不全或室壁瘤者则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评价术前VLP阳性对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其中心肌梗塞(M1)病史组31例,无MI病史组9例。室壁瘤组7例,非室壁瘤组33例。观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及术后2周VLP的变化。结果 1.MI及室壁瘤患者术前FQRS显著高于,LAS显著低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P<0.05);VLP阳性率高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2.术后VLP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25),VLP转阴率为75%。3.术前VL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术前VLP阴性患者(P=0.03)。结论:1.M1及室壁榴患者VLP阳性率高提示其存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2.冠状动脉搭桥及室壁瘤切除术后VLP转阴提示外科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梗塞区域局部心肌的血供,而且切断了潜在的折近径路,从而减少了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术前VLP阳性是预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指标(敏感性71.43%,特异性78.79%,阳性准确率41.67%,阴性准确率92.86%),据此指导临床预防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力(PVR)对左心衰竭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01至2016-12期间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因左心衰竭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的122例患者。所有患者植入装置前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圧(m PAP)和PVR。每6个月随访一次,记录程控数据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包括抗心动过速治疗及电击治疗),次要终点为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结果:平均随访4.2年,36例(29.5%)患者共记录到121次ICD恰当治疗,其中32例(26.3%)接受抗心动过速治疗72次,16例(13.1%)接受电击治疗39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30,95%CI:1.170~2.010,P0.01)。31例患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其中29例(23.7%)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共31次,18例(14.7%)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VR是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死亡复合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2.030,95%CI:1.210~3.120,P0.01)。结论:PVR是左心衰竭患者植入ICD后出现室速并接受ICD恰当治疗以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8.
儿童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JohnsrudeCL,TowbinIA,CecchinF,etal.AmHeartJ,1995,129(6):1171(英文)]既往关于儿童心肌梗塞(MI),尤其是梗塞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研究报道罕见,本文就此进...  相似文献   

9.
动物试验证明,冠脉再灌注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但临床上,心肌梗塞(MI)开始后的心律失常中有些可能是缺血心肌电不稳定的表现,而不是再灌注的结果。急性心肌梗塞(AMI)57例,于症状开始后4小时内静脉滴注链激酶。溶栓后共21例(37%)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加速性心室自身节律13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15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9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镁盐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53例。结果发现,AMI发生后的第一天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在这些心律失常患者中,低镁血症明显多于无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占83.9%与26.6%(P<0.001)。镁盐治疗对于防治AMI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和降低病死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易于伴发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猝死、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AMI后室性早搏(PVB)的发生率为10%-93%,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为3%-39%,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为4%-36%。每年美国有大约32.5万的人发生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其中由冠心病引起占80%以上。心肌梗死后发生的VA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60%AMI性死亡的患者发生在发病后1h内,被认为与VA,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索肾交感神经消融对心肌梗死(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MI组、和肾交感神经消融加MI(RD+MI,肾交感神经消融:选用3.5 mm消融电极,6~8W消融60s)组,每组6只。记录各组MI后1 h内心电图(SO组,暴露双侧肾动脉后记录心电图1 h);记录左侧星状神经节(LSG)活性(SO组:记录心电图1 h后记录LSG活性;MI组和RD+MI组:记录MI后LSG活性);测量各组心肌组织内组胺、5羟色胺(5-H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结果 SO组无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与MI组比较,RD+MI组中1 h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单发室早[(35±6.7)个vs(87±24)个,P0.05]、成对室早[(14±7.3)个vs(26±10)个,P0.05]、室性心动过速[(2.1±1.3)次vs(6.3±2.4)次,P0.05]}发生、LSG活性、心肌组织组胺[(8.70±1.46)ng/ml vs(15.66±1.74)ng/ml,P0.05]、5-HT[(51.79±5.95)ng/ml vs(63.24±10.21)ng/ml,P0.05]表达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MDA[(2.47±0.50)nmol/mg vs(4.36±0.98)nmol/mg,P0.05]表达降低,SOD[(502.22±66.35)U/mg vs(392.15±33.33)U/mg,P0.05]表达增加}均明显降低。结论 RD可显著抑制MI中心脏神经活性的增加和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组胺、5-HT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每年约有30~40万人猝死,经当时的动态心电图记录证实,大多数心脏性猝死(SCD)是心室颤动所致,而室性心动过速总是其先导.猝死的幸存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绝大多数有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心肌缺血伴或不伴有梗塞,或虽无急性心肌缺血,但由于先前的梗塞而致电生理异常皆可致死.本文主要讨论下列问题:(1)梗塞后出现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缺血心肌再灌注时常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然而心律失常发生过程及特征却未曾有过研究,本文于静脉链激酶溶栓后即刻及出院前,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AMI患者进行了研究。方法:AMI 45(男35、女10)例,平均年龄59±12(32~75)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胸痛<3小时;(2)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3)含硝酸甘油后仍持续胸痛及ST段抬高;(4)无溶栓或抗凝禁忌。尔后所有患者均证实有AMI。于出现胸痛后2.5±1.3(1~4)小时,静脉滴注链激酶750000单位,其中未表现再灌注征象的18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9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I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以各种离散度≥60ms为标准对预测发病1周内发生室性心作失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4.1%、81.5%和74.1%,特异度分别为52.8%、14.4%和63.9%,在敏感度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QTLcd的特异度明显高于QTcd(P<0.05)。认为临床选用QTLcd≥60ms作为预示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方法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需要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5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无心律失常组(正常组,n=108)和室性心律失常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n=42)。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Hb、TC、TG、HDL-C、LDL-C、K+、Na+、Ca2+),分析和测量患者术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各项指标值(24小时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24小时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24小时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心率变异性等相关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的SDNN、SDANN-index、S...  相似文献   

18.
虽然心肌梗死过去数十年间在预后方面取得很大改善,但其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其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可导致心源性猝死,进一步增加死亡率和社会经济负担.现就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做一综述,并重点讨论介入治疗和其他新兴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QT离散度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将204例入选心脏病例的QTd按级差5ms分段,计算各时段病例中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以各时段QTd的上限值为变量,对各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将上述室性心律失常者分设为VPB组(n=52)和VT+VF组(n=46)。在其余入选病例中选择未发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者(VPB<5次/小时)50例设为疾病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50)。对各组QTd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时段VPB及VT+VF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无明显相关性(r1=0.2091,r2=0.1684,P>0.05)。VPB组及VT+VF组的QTd虽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似乎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M型钾离子通道激动剂瑞替加滨(RTG)对犬急性心肌缺血(AMI)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8)、AMI组(n=8)和RTG组(n=8)。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AMI模型。RTG组在结扎冠状动脉前30 min于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内微量注射RTG(50μmol/L)。于冠状动脉结扎后15 min时分析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高频(HF)和低频(LF),60 min时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及其离散度、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APD90)及其离散度,检测不同电压刺激LSG后收缩压的变化,观察心肌缺血后6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和RTG组各有3只和1只犬死于冠状动脉结扎后心室颤动,后分别补充3只和1只犬完成实验。与对照组相比,AMI组HF明显降低[(28.4±3.5) nu vs(45.9±5.4) nu,P<0.05]、LF和LF/HF比值显著增加[LF:(70.8±5.6) nu vs(40.5±12.3) nu,P<0.05; LF/HF比值:(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