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润和降冲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清润和降冲剂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雷尼替丁)作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水杰  李春婷 《北京中医》2007,26(3):189-191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可归人中医学的“噎膈”、“胃脘痛”、“反酸”等病证范畴。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均做了较深入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胃动力角度探讨疏肝和胃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贲门肌切开加幽门半结扎术制作酸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中药组予疏肝和胃复方水煎剂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光镜下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炎症,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胃动素和Ghrelin含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下段黏膜见不同程度炎症表现,中药组炎症细胞较模型组减轻。(2)各组胃动素、Ghrelin水平均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中药组胃动素和Ghrelin水平较模型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疏肝和胃复方可能是通过增加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肠动力,减轻反流症状,减少反流物对黏膜刺激,从而达到减轻大鼠食管黏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食管反流病,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返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纤维化等病变。其发病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降低及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中医文献没有对本病的记载,而根据其临床特征将本病归属为“噎膈”、“反胃”、“吐酸”、“嘈杂”、“胸痛”等范畴。现就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治疗,单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海石 《光明中医》2011,26(9):1811-18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并予以临床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崔烜 《天津中医药》2003,20(4):78-80
[目的]探讨电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不全幽门结扎 +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切开术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对电针后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食管下段粘膜 pH值以及食管粘膜通透性变化的观察。[结果]经电针治疗后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食管下段粘膜 pH值以及食管粘膜通透性均有提高 ,电针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借针刺内关、足三里增强胃肠平滑肌张力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提高LES张力 ,并且通过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 ,来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 ,从而促进胃排空 ,提高食管下段粘膜 pH ,减少炎症刺激 ,改善食管粘膜的通透性 ,最终达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忠有 《北京中医》2007,26(10):684-686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不能阻止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了食管黏膜而引起食管炎症甚至溃疡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见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或疼痛,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并减少复发,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拟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宇光  孙敏娴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03-1404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食管黏膜,引起烧心、胸痛、反酸以及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治疗方面,除一般治疗外,药物多选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及促动力剂,但疗效未尽人意,且复发率较高。笔者2002年以来采用自拟方药随症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依照文献[1]诊断标准,表现为与体位有关的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疼痛,或偶有不明原因的夜间发作性呛咳、喘息,甚至窒息者。胃镜诊断按照洛杉矶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反流性食管炎 (RE)模型大鼠血清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全幽门结扎 食管下括约肌 (LES)切开术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48h后 ,取大鼠双侧内关和足三里 ,每次持续刺激10min ,2次/d ,治疗8d。[结果]RE模型大鼠在电针后、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有所升高 ,电针治疗8d后与正常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纠正消化道功能紊乱 ,并明显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 ,从而可促进LES功能的恢复 ,增加LES的压力 ,防止胃酸反流 ,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杨万期  肖弋 《中草药》2004,35(9):1085-1085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案例介绍〕许某某 ,男 ,41岁。患者多年喜饮烈性酒 ,每每酣醉方休 ,醉后即吐黄苦水 ,平素间或泛吐酸水 ,自觉上腹部灼热隐痛 ,嗳气不己 ,纳谷少思 ,吞食不畅 ,夜间腹中鸣响 ,大便溏薄 ,每日 1行 ,舌苔薄白质红 ,脉小弦。近因病情加重 ,遂来就诊 ,经纤维胃镜检查 ,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药用 ,太子参 2 0 g ,黄连 5 g ,黄芩 10g ,法半夏 10 g ,白芍 15 g ,柴胡 10 g ,吴茱萸 3 g ,代赭石 2 0g ,刀豆子 15 g ,生甘草 3 g ,竹菇5g。上药水煎 ,分 3次服 ,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服 2 0 0ml。上方加茯苓 15g ,干姜 3 g ,连服 12…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疗效小俗.本文通过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其病因、病机、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体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十二指肠液返流人食管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与中医学中的嘈杂、吞酸、噎嗝、梅核气等症有关.兹结合临床106例证治观察,谈谈个人的辨治体会. 1一般资料 在106例中,男性58例,女性48例.年龄在14~75岁之间,其中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76例.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或胃脘嘈杂,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口咽部,咽下梗塞感或疼痛等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饮食不节发病56例,情志不调发病34例,素体不足或它病致脾胃受损16例. 参照1992年《临床医师诊疗全书》的标准. 诊断依据:胸骨后灼热感或疼痛,反酸或吞酸,吞咽如梗,胃脘嘈杂.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纳差、咳痰、大……  相似文献   

17.
周明霞  孙志广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41-842
根据临床特征,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吞酸”“嘈杂”“呕吐”“胸痹”等范畴。类似此病的文献记载,最早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医学心法·吞酸》认为肝气郁滞是发病的关键。《四圣心源》指出“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升,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不降,则胆火不降”,认为脾胃升降失调是本病的关键。《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述:“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而酸”。说明反流性食管炎与肺脏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RE是是十分常见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关于其发病率尚不清楚,有报道国内普通人群胃镜检出率为5%。临床上多表现为烧心、胸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学将之归属于“胸痛”、“反胃”、“嘈杂”、“泛酸”、“胃痛”、“噎膈”等范畴。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RE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志 《河北中医》2000,22(3):188-188
反流性食管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 ,其特点为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烧心、反酸、嗳气、纳差等一系列症状。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50例 ,效果颇佳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0例全部为门诊患者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48岁 ,平均 35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达 9年。全部病例经食管钡餐造影或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中医辨证 :肝郁气滞血瘀。口服中药煎剂 :川楝子 1 0 g,延胡索 1 5g,五灵脂 1 5g,党参 1 5g,甘草1 0 g,海螵蛸 2 0 g,代赭石 2 0 g,白芍药 1 0 g,炒香附1 0 g。每日 1剂 ,早、晚各 1次 ,连…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97-199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且症状反复,不易彻底治愈,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情志及饮食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根据辨证论治,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文章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目前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状况等方面,综述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