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黄帝内经》养生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形神统一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情志养生、房事养生等几方面的养生思想研究探讨,在养生健身、防老长寿方面得到启示与指导。《黄帝内经》将养生置于首位,实具至理。 相似文献
2.
从《黄帝内经》谈顺应四时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黄帝内经>提出的顺应四时养生的观念,分析、介绍如何顺应四时不同的气候变化,来适阴阳、慎起居、和情志、调饮食,养生调摄.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主要与能否掌握养生规律有关.提出了以调节精神,顺应四时,保持脏腑气血充盛,尤应注意保养肾之精气等一套完整而全面的养生方法.掌握并推广这些方法对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强调了饮食习惯对养生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求五味不能太偏,应以中和为原则。养生亦与起居有很大关系,起居生活亦不能出偏,应以适中为原则,就当今而言,保证睡眠时间而不必在意起居时间早晚者,亦是不明中和思想者。不论是神劳还是形劳,皆不能太过。人体要"形劳而不倦",也即中和思想所指的"过犹不及"。养生也重在保持七情中和。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常情,便是含中和之义,无太过或不及。养生之道,纵欲是其大忌,适度的房事有益于身体的健康,过度的房事则有损于人的生命。在《黄帝内经》养生学中,强调中和的基本思想,但并不是说要强求中和而不进取,中和不是被动而求之术,而是主动应得之法。能"中和"者,未有不会养生者。求养生者,必以"中和"为目的。"中和思想"贯穿于《黄帝内经》中养生、生理、病理、治疗、七情、房事等的各个方面,这些即是中和思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做行为的反映,使人们的行为逐渐中和,最终来影响养生者的思想,从而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中有着丰富的养生思想。老子提出道法自然、虚静无为,以及其思想中重视预防、重视保养等理论丰富了《黄帝内经》养生学说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生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马向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9):60-61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即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借鉴和发扬其中的许多精华。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69-72
养生 ,又称摄生 ,是保养、调摄生命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和讨论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学说。食疗、药膳是通过食物或药物与食物结合 ,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和措施。《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内经》非常重视养生 ,其体系完整、内容广泛、方法具体 ,饮食养生是其重要方法之一。同时 ,《内经》还是最早记载食疗理论的书籍 ,一些药膳方剂也是其首创。从现代长寿老人调查资料和健康新兴理念来分析 ,《内经》的饮食养生与其颇相吻合。《内经》提出的食疗理论与药膳组方方法 ,对后世食疗…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的基础,其理论特征、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都具有现实意义。其在养生理论上汲取了《周易》对立统一的阴阳观、儒家“法先王”的为政观、道家抱朴守真的自然观,确立了顺应自然与强调养神的养生原则。其养生方法可分为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养神包括顺应四时养神、恬淡无为养神、调节情志养神;养形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黄帝内经》注重形神一体,尽管养神和养形有不同的方法,但强调形神一体共养。 相似文献
9.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是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延年益寿的学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养生历史和文化,它促进了民族的繁荣发展,下面本文就探讨一下《黄帝内经》对中医养生学说的贡献:1指出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早衰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内经》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人类尽天年的必要条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医最早的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精辟地阐述了衰老的原因及产生衰老的机理,认为衰老是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过程。尽管衰老不可抗拒,但事实上人们衰老的早晚有很大不同,有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而有人却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对于延缓衰老, 《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老年保健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因此,研究和探索《内经》衰老的理论和机理,对防治衰老及延年益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 ,中医药学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 ,而这个瑰宝的根基在《黄帝内经》。两千多年来 ,《黄帝内经》这部中医药学宝库 ,取之不竭 ,挖之不尽。在《黄帝内经》中 ,对以保健、强身、益寿为目的的养生理论作了精辟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矣 ;年五十 ,体重 ,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 ,阴痿 ,气大衰 ,九窍不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故曰 :知之则强 ,不知则老 ,故同出而异名耳。智者察同 ,愚者察异。愚者不足 ,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 ,身体轻强 ,老者复壮 ,壮者益治。是以… 相似文献
13.
14.
马鸿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4-4
<正>《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也是第一部养生宝典。其中包含许多养生防病的观点,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保健养生、愈病强身,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作为祖国医学最重要、最古老的典藉 ,是后世各学科的发端。它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年间 ,是众多医家经验著述的汇集。《内经》中关于养生的内容颇多 ,所以后世李中梓著《内经知要》以“道生”开篇。《道德经》(下称《道经》)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老子学说的实录与发挥 ,其书雏型形成于春秋末年 ,而基本定型于战国初年。老子是春秋晚期楚国人 ,其生活年代基本与孔子相同而稍早 ,被认为是传统养生学的发凡者。从孔子曾向其学“礼” ,并折服其学问而赞其为“龙”看 ,当时的老子已经是极负盛名的大学问家 ,其学说和思想应该… 相似文献
16.
《内经》“冬不按跷”理论的养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帝内经》在总结、汇聚先秦道家、儒家、杂家有关养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则。其中,《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顺时摄养原则,是以顺应自然变化规律为根本,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养生思想,对现今的养生、防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经》中提出的“冬不按跷”正体现了人要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的养生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正确认识人的自然寿命,全方位提出关于人类养生的重要法则,阐明人体养生要做到内外兼顾,重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以及详细分析人类早衰的根本原因等。《内经》中的养生学思想主张天人相应、内外兼顾、形神合一、动静结合、未病先防,对现代研究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人体科学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结合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人群体质特点,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论述岭南地区民众及岭南名老中医的养生理念。《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念对于岭南地区人民的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中医饮食养生方论,奠定了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明确提出中医养生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饮食养生在诸多养生方法中居于首位。《黄帝内经》是以“中和”思想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理论为根本,以饮食的作用、饮食养生基本原则、饮食养生主要方法及病家饮食禁忌等为框架,构建的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体系,对后世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黄帝内经》谈中医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玉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2):32-36
中医学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都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养生理论.<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建立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