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dominantRP,ADRP)家系视紫红质基因(rhodopsin,RHO)的突变特征。方法:抽取11个ADRP家系成员的外周血3~5mL,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RHO基因的第1至5外显子基因片断,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在1个家系中有3例ADRP患者297密码子存在杂合的2种类型的密码子(AGC和AGT)。另外,该家系在第3外显子3'端下游第4个碱基处发生C-T转换,呈T纯合子的1例,8例呈杂合子状态。结论:Ser-297-Ser系基因多态现象。另外,RHO基因第3外显子3'端下游内含子处发生的C/T多态性是否与RP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欧阳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6)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肓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为主要特征,发病率约为1/4000,全世界受累人数约为1百万人.RP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占RP的20%~25%,目前共定位了21个位点,其中克隆了19个基因.由于ADRP危害较为严重、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已成为眼科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此文对近年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中PRPF31基因新的剪切位点突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我国一个4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对RP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眼部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全部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 对候选基因直接测序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反应证实突变位点。结果 RP家系患者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带19q13 4,微卫星标记物D19S589和D19S254之间不到4Mb区域。在所有患者的PRPF31基因内含子8的第一个碱基处发现一新的杂合突变(G>C),使内含子8的剪切供体由GT变为CT。RP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符合早期发病且弥漫型的RP患者类型。结论 我国该4代RP家系中的患者由PRPF31基因中一新的剪切位点的杂合突变致病(IVS8+1G>C)。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大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 收集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并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部检查;抽取外周血3-5ml并提取DNA;采用多个已知遗传标记与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两点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位标D3S1292连锁,在θ=0.1时间到最大LOD值2.73。结论 D3S1292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3q21),从而将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大致定位于3q21附近。同时有文献报道视紫红质基因位点也位于3q染色体上,且与D3S1292邻近,因此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很可能是视紫红质基因。 相似文献
5.
6.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它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有不同的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目前已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的12种基因,其中已被克隆的有RHO,RDS,ROM1,RP1,NRL及CRX,未被克隆的有RP9,RP10,RP11,RP13,RP17及RP18,本文主要介绍与ADRP相关的几个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杆体α—cGMP门离子通道基因(α—cGMP—gated cation channel,CNGA1)基因突变。设计对照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35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家系的先证者和55名散发病例。随机收集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应用DNA分离试剂盒提取DNA,应用11对CNGA1基因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NGA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及内含子外显子的拼接区。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将PCR产物进行1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硝酸银染色,观察有无变异带。如果发现变异带,再将该PCR产物进行DNA测序。主要指标通过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发现CNGA1基因突变。结果未发现CNGA1基因突变。结论CNGA1基因突变在国人RP患者中的致病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遗传性疾病,其在遗传和表型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dominantretinitpigmentosa,ADRP)占RP的20%~25%,目前发现至少有19个致病基因,其中11个已被克隆。本文将就ADRP的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研究RP1基因在宁夏地区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110例RP患者,其中包含35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ADRP)患者和75例散发患者为RP患者组,同时收集100例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2组均采集外周静脉血3~5ml,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进行RP1基因全编码区及邻近剪切位点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和基于网络的评分软件PolyPhen、Sorting Intolerantfrom Tolerant(SIFT)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RPl基因共检测出11个变异位点,P.Lysll52Lys和C.*247A〉C为新发现的突变。RP患者组第3内含子C.788—92T〉C的突变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1);3’-侧翼序列区c.*247A〉C的突变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P〈0.01),且与RP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1.11,P〈0.05),其余位点突变均证实为RPl基因的多态性。RP患者组P.Gln1725Gin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42.09,P〈0.01),但其与RP的发生无关(r=1.74,P〉0.05)。1例散发患者发现了P.Lysll52Lys的突变。在83例RP患者中发现有P.Arg872His、P.Alal670Thr和P.Serl69lPro突变的同时出现,PolyPhen分析显示,三者均为保护性突变,评分分别为1.11、0.74、0.22;SIFT分析显示,这3个突变均对RP表现为保护作用,评分分别为0.07、0.60、0.22;携带这3个突变的RP患者夜盲出现的平均年龄为30.54岁,27例未携带这3个突变的RP患者夜盲出现的平均年龄为21.06岁;携带这3个突变的RP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50±0.38,未携带者的为0.4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RP患者中,RPl基因的致病突变率低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群。P.Arg872His、P.Alal670Thr和P.Serl691Pro突变的协同出现可能对RP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能降低了RPl基因致病突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视紫红质(RHO)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最常见的致病基因,错误折叠的RHO突变型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从而引起内质网应激(ERS)是其引起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目的 检测—汉族adRP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探讨其遗传学基础. 方法 对参与研究的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对该家系进行189个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相关基因的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数据经分析滤过,候选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评估.构建视紫红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RHO-pEGFP),包括RHOWr-pEGFP-N1野生型和RHOP53R-pEGFP-N1突变型质粒,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系(ARPE19)和人肾胚293细胞系(HEK293)培养24 h,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RHO-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采用荧光定量PCR (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RS关键因子X盒结合蛋白-1(XBP1)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该汉族家系共5代,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患病者眼底特征为RP.NGS数据经分析过滤后获得惟一可能致病突变RHO p.P53R,Sanger测序验证该错义突变在该家系中呈共分离,现存的11例患者均呈杂合子.野生型RHO-GFP融合蛋白呈绿色荧光,分布于呈红色荧光的内质网及细胞膜,而突变型RHO-GFP融合蛋白仅积聚在内质网.与转染RHOP53R-pEGFP-N1野生型的细胞相比,转染RHOP53R-pEGFP-Nl突变型的HEK293细胞中XBP1表达上调了(1.28±0.09)倍.表达突变型蛋白的HEK293细胞内XBP1 mRNA中被特异性地剪切了26个碱基的内含子,转染突变型蛋白的HEK293细胞中XBP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转染野生型、转染空pEGFP-N1质粒细胞及未转染细胞.结论 RHO p.P53R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该突变型RHO蛋白不能有效地从内质网向细胞膜转运,蓄积在内质网,引起蛋白折叠错误,发生ER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IMPDHl基因的突变特征以及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确定家系内遗传连锁关系。方法严格按照有关伦理学要求进行家系收集,所有现存家系成员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视野、暗适应阈值以及ERG检查)。提取该家系lO例患者、lO例未患病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DHl第7外显子基因片段,利用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样本进行IMPDH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lO例患者的IMPDHl基因发生了Asp-226-Asn(GAC→AAC)的错义突变,lO例家系未患病成员则没有此突变。结论IMPDHl基因的一种已知突变Asp-226-Asn与该家系所发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存在紧密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患者视紫红质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患者视紫红质(RHO)基因的突变特征及其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技术和直接及克隆测序方法对RHO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一家系4例ADRP患者RHO基因的第297密码子存在杂合的两种类型密码子(AGC和AGT)。该家系的另3名患者未检测到该突变,对照组发现1例此类型沉默型突变。该家系在第3外显子3’端下游第4个碱基处发生C—T转换,其11个成员中该位点呈T纯合子1例,呈杂合子状态8例。对照组发现2例该位点的杂合子状态。结论视紫红质基因Ser-297-Ser突变与RP疾病未出现“共分离”现象,因此该沉默型突变不是该ADRP家系的致病原因,系RHO基因的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13.
Sheng X Zhang X Wu W Zhuang W Meng R Rong W 《Cana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Journal canadien d'ophtalmologie》2008,43(2):208-212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utations in the RP1 gene and to characterize mutations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s in the Chinese family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 (ADRP). METHODS: Forty-three affected, unrelated Chinese individuals with ADRP were recruited between 2002 and 2006.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screen in the entire coding region and splice sites of the RP1 gene. Cosegregation analysis and population frequency studies were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ith identified mutations.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complete ophthalmologic examinations. RESULTS: The mutation detectable rate of the RP1 ge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RP was 1/43. A missense mutation, N985Y, was identified in exon 4 of the RP1 gene in 8 affected individuals from a Chinese family with ADRP. The ophthalmic findings with an N985Y mutation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ypical retinitis pigmentosa with delayed onset after age 40 years and slow progression. In addition, a total of 9 distinct variants were detected in our study population, most of which were RP1 gene polymorphisms; the 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903L,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was unconfirmed. INTERPRETATION: Mutations in the RP1 gene are relatively rar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DRP. In our cases, N985Y mutation segregated with the phenotype from 1 Chinese family with mild and late-onset ADRP, a finding that has not been documented in other races.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IMPDH1存在于全身各处器官中。近年来对RP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IMPDH1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IMPDH1基因对RP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这种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IMPDH1基因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性和表型异质性。RP致病基因的确立对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RP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dRP)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arRP)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归纳其中常见致病基因的作用及其突变发病的可能机制,为RP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一新近发现的与氧调节光感受器发育相关基因(0RPl)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92例RP患者0RPl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结果 检出一0RPl致病突变因子R677X,并首次发现一非致病的无义突变出子R1933X。结论 预测香港地区大约有1.1%(95%的可信区间为5.4%以下)的RP是由0RPl基因突变所致。R1933X无致病意义,结合最近发现的Y1053(1—bPdel)的病理意义,推测密码子1052至1933区域的稳定对0RPl结构及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一个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家系的视紫红质(rhodopsin,RHO)基因突变特征。
方法
抽取20个ADRP家系成员外周血3~5 ml并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RHO基因第1~5外显子基因片段, 用直接测序法对20个DNA样本进行RHO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
该家系中10例ADRP患者的RHO基因的第182密码子发生G→A置换突变(Gly-182-Asp),而在2例患者和8个未患病家系成员中均未发现此突变。
结论
Gly-182-Asp突变不一定是ADRP家系的致病原因;在RHO基因附近可能存在新的基因, 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56-25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