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中,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Sup ODN)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 bet)、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动子(STAT) 4及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磁珠阳选法纯化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纯度,在抗 CD3ε抗体、抗 CD28抗体、白细胞介素(IL) 12作用下,加入Sup ODN或对照寡脱氧核苷酸(Con ODN)培养72 h后,常规提取核蛋白。Western blot测定核蛋白中磷酸化的STAT (pSTAT) 4、pSTAT6 和T bet蛋白表达。结果与Con ODN 组和PBS组比较,Sup ODN组中T bet 和pSTAT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pSTAT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Sup ODN可能通过下调pSTAT4和T bet的表达,体外抑制小鼠CD4+T细胞向Th1细胞的功能性分化,上调pSTAT6的表达,促进Th2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suppressive oligodeoxynucleotide,Sup ODN)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兔抗鼠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动子4抗体(pSTAT4)、pSTAT6和T-bet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Balb/C小鼠40只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NS,空白对照)组、环孢菌素A(CsA)组(阳性对照)、Con ODN组(对照ODN)、Sup ODN组(实验组)。ConA(20mg/kg)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造模,造模同时分别给予Sup ODN、Con ODN、CsA或NS 0.3 mL腹腔注射,分别于干预后8 h和24 h摘取小鼠脾脏,提取蛋白检测pSTAT4、pSTAT6和T-bet的表达。结果无论是干预后8 h还是24 h,Sup ODN组pSTAT4及T-bet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on ODN及CsA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均P0.01);而pSTAT6蛋白表达水平,Sup ODN组与NS、Con ODN及CsA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Sup OD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转录因子pSTAT4和T-bet的表达,抑制小鼠Th1型免疫应答,最终实现其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矽尘组、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Sup ODN)组、对照寡脱氧核苷酸(Con ODN)组。7 d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IFN-、TNF-α水平;瑞氏染色作白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Sup ODN组与矽尘组、Con ODN组相比,IFN-水平明显降低(P0.01),Sup ODN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提示Sup ODN对染矽尘小鼠肺部炎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制性寡核苷酸(suppressive oligodeoxynucleotides,Sup ODN)对染矽尘小鼠γ-干扰素(IFN-γ)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4(pSTAT4)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矽尘组、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对照寡核苷酸(control oligodeoxynucleotides,Con ODN)组,每组15只.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和对照寡核苷酸组分别腹腔注射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对照寡核苷酸各0.3 ml(1 mg/ml)3 h后,经气管一次性注入0.1 ml SiO2悬液(5 g/L),空白对照组经气管一次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不同处理7d后处死动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IFN-γ和pSTAT4的表达,并作定量分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矽尘组小鼠肺组织间隔水肿并增厚,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较矽尘组减轻.与空白对照组[血清:(280.1±41.3) pg/ml,肺组织:(0.249-0.373)]比较,矽尘组小鼠肺组织IFN-γ表达[血清:(886.3±81.7) pg/ml,肺组织:(0.270±0.300)]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血清中IFN-γ表达[(478.5±38.6) pg/ml]明显低于矽尘组和对照寡核苷酸组[(894.5±91.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矽尘组比较,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肺组织内IFN-γ表达(0.241±0.250)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0.279±0.353)比较,矽尘组小鼠肺组织pSTAT4表达(0.313±0.23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矽尘组比较,抑制性寡核苷酸组小鼠肺组织内pSTAT4表达(0.269±0.523)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抑制性寡核苷酸可抑制IFN-γ和pSTAT4的表达,对染矽尘小鼠早期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和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情况。方法慢性乙肝患者35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40 KD)治疗(干扰素组)18例,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组)17例;另收集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2例作对照。采集两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PBMCs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病毒(HBV)DNA的相关性。结果Treg/PBMCs的百分比,干扰素组和阿德福韦组在治疗前分别为(3.72±1.15)%和(3.63±1.02)%,与正常对照组(2.47±0.9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分别为2.51、2.48,均P<0.05)。干扰素组经治疗后,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治疗12、24、48周时的比率分别为(2.87±0.76)%、(2.75±0.72)%和(2.51±0.69)%,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分别为2.41、2.58、2.95,P分别<0.05、<0.05、<0.01)。阿德福韦组经治疗后,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Treg细胞与ALT的变化呈正相关(r=0.52,P<0.01),而与HBV DNA无明显的相关性(r=0.25,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升高,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降低CD4+CD25+Treg细胞比例;而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对CD4+CD25+Treg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 1)vpr基因对感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致细胞周期变化和致细胞凋亡的机制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14个带有HIV 1 vpr基因片段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设立保守株vpr基因转染细胞、突变株vpr FS基因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目的基因转染成功后,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HIV 1 vpr基因片段的Hela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出不同的致细胞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能力。发现转染保守片段HIV 1 vpr的Hela细胞,其细胞周期出现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转染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的细胞、空载体pcDNA3.1(+)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的Hela细胞无此现象。转染了HIV 1 vpr基因序列相对应的Vpr蛋白中含有70V、85P、86G、94G突变的片段,较vpr保守片段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明显下降。初步发现vpr诱导G2期阻滞百分率越高,其所致凋亡率亦越高。结论HIV 1vpr基因有明显的致感染细胞G2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作用,但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无此功能。说明中国感染者HIV 1 vpr基因表达蛋白的70V、85P、86G、94G位点突变能使其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下降。vpr诱导G2期阻滞的程度与其致凋亡水平可能相关,提示两者的发生机制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HIV 1致病机制和探索可能的基因干预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清内毒素(ET)、淀粉样蛋白A(SAA)、CD4+ T细胞水平与艾滋病(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04例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为机会性感染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无症状患者40例为非感染组;另选同期40名于医院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析外周血ET、SAA及CD4+ T细胞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组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ET、SAA及CD4+ 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会性感染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ET、SAA水平依次下降,CD4+ T细胞水平依次上升(P<0.05);不同病毒载量水平机会性感染组患者ET、SAA及CD4+ 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毒载量升高,血清ET、SAA水平逐渐升高,CD...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miR-377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miR-377对宫颈癌发展的影响。方法 检测miR-377在宫颈癌组织和Hela、SiHa和Caski细胞、H8细胞中的表达;过表达或下调miR-377后,CCK-8、细胞侵袭实验、Western blot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miR-377对Hela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下调CUL4A表达后,检测Hel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EMT;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CUL4A对cAMP/PKA通路的影响。结果 miR-37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0.58±0.24)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5±0.35),miR-377在宫颈癌Hela、Siha和Caski细胞中的表达(0.36±0.09、0.72±0.18、0.75±0.37)低于H8细胞(1.43±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表达miR-377抑制了Hel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与EMT,下调miR-377则起到相反作用。miR-377靶向和负调控CUL4A,下调CUL4A抑制了Hela细胞发展;过表达CUL4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改变母胎界面趋化因子CXCL12、CCL2、RANTES及其受体CXCR4、CCR2、CCR5的表达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免疫学改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典模型动物建立正常妊娠与URSA小鼠模型,正常妊娠小鼠为对照组(10例),URSA小鼠随机分为5组:未干预组(10例)、CXCL12干预组(10例)、CCR2拮抗剂干预组(10例)、CCR5拮抗剂干预组(10例)和CXCL12+CCR2拮抗剂+CCR5拮抗剂联合干预组(10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绒毛和蜕膜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2/CXCR4、CCL2/CCR2、RANTES/CCR5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的情况,计算胚胎丢失率.结果:①URSA小鼠未干预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而CCL2/CCR2和RAN]ES/CCR5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RSA小鼠CXCL12干预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o.05);但仍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URSA小鼠CCR2拮抗剂干预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CCL2/CCR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干预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URSA小鼠CCR5拮抗剂干预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RANTES/CCR5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干预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URSA小鼠CXCL12+CCR2拮抗剂+CCR5拮抗剂联合干预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未干预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CCL2/CCR2和RANTES/CCR5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②UR-SA小鼠未干预组的胚胎吸收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RSA小鼠CXCL12干预组、CCR2拮抗剂干预组、CCR5拮抗剂干预组和CXCL12+ CCR2拮抗剂+CCR5拮抗剂联合干预组的胚胎吸收率均低于未干预组(P均<0.05),其中联合干预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但仍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结论:可以通过选择性诱导母胎界面CXCL12/CXCR4蛋白高表达、CCL2/CCR2和RANTES/CCR5蛋白低表达改善URSA小鼠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链脂肪酸(辛酸/癸酸)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C57BL/6J小鼠小肠中TLR4传导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中链脂肪酸(MCFA)降体重的机制。方法 36只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按空腹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含2%辛酸(C8:0)、癸酸(C10:0)和油酸(C18:1)的高脂饲料喂养16周,测定小鼠体重、肝脏重、肠系膜、附睾及肾周脂肪垫重,测定血清脂代谢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小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小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 D88)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辛酸和癸酸组肥胖小鼠体重、肝脏重、附睾周脂肪重、小肠组织中TNF-α水平以及TLR4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油酸组(P<0.05)。辛酸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FA)、小肠组织中IL-6、IL-1β水平以及My D88、TNF-αmRNA表达显著低于油酸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HDL-C/LDL-C显著高于油酸组(P<0.05)。癸酸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FFA水平显著低于油酸组。结论 MCFA可能通过下调小肠中TLR4传导通路相关分子水平抑制肥胖个体炎症反应,降低肥胖个体体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脑脊液(CSF)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测定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33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24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38例)及对照组(同期住院的癫痫患儿)血清PCT水平,酶动力学法检测CSF中ADA活性。结果化脑组患儿血清PCT全部阳性,阳性率达100.00%,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病脑组中仅1例(2.63%)患儿血清PCT阳性;结脑组和对照组血清PCT全部阴性。化脑组和结脑组CSF ADA活性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P<0.001);结脑组与化脑组CSF ADA活性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且结脑组CSF ADA阳性率达83.33%(20/24),而化脑组CSF ADA活性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血清PCT水平和CSF ADA活性的同时检测有助于小儿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肿瘤化疗患者鼻前庭、手部金黄色葡萄球菌(SA)携带状况,以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对某院2008年5-11月在肿瘤化疗科住院的199例患者于入院48 h内及出院前采集鼻前庭和手部标本进行培养、菌种鉴定,并采用K B纸片扩散法以头孢西丁药敏纸片鉴定耐甲氧西林SA(MRSA)。结果199例患者入院时鼻前庭携带SA者22例(11.06%),携带MRSA者2例(1.01%);手携带SA者34例(17.09%),携带MRSA者9例(4.52%)。出院前,鼻前庭携带SA者29例(14.57%),携带MRSA者8例(4.02%);手携带SA者26例(13.07%),携带MRSA者7例(3.52%)。出院前新增加鼻前庭携带SA者17例(8.54%),携带MRSA者7例(3.52%);新增加手携带SA者19例(9.55%),携带MRSA者7例(3.52%)。鼻前庭携带SA患者中,出院前MRSA携带率27.59%(8/29),高于入院时的携带率9.09%(2/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u=1.65,P<0.05)。入院时携带SA者中,鼻前庭持续携带率为54.55%,手持续携带率为20.5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u=2.63,P<0.01)。结论患者在住院过程中鼻前庭及手可获得SA与MRSA,且鼻前庭携带SA多为持续性,可长时间携带。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观念及病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以减少SA的携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Th1、Th2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1例肺结核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IL) 12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Th2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肺结核及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TNF 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IFN γ、IL 1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IFN γ、IL 12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P< 0.05,P<0.01);细胞内Th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分别P< 0.05,P< 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而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的患者则进一步致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毒素A&B测定在医院腹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IDAS 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试剂对某院47例住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毒素检测,并结合细菌常规培养、临床资料及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腹泻患者中,7例(14.89%)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 此7例阳性结果均与临床诊断和/或治疗相符。结论该院艰难梭菌感染形势较为严峻,VIDAS 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可提供简单、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进病原学送检以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比分析制定和实施病原学送检制度与实施细则等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前后的病原学送检率、治愈好转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原学送检率、阳性率、阳性结果临床符合率分别从干预前的44.23%、43.48%、72.50%提高至58.82%、55.79%、89.74%,治愈好转率从93.27%上升至97.48%,平均住院时间从9.94 d缩短至8.97 d。结论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和抗感染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496例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FRE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04-2008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标本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 B纸片扩散法,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06年版标准判定。结果粪便致病菌及异常优势菌培养阳性率为36.63%。检出的49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G+)菌163株(32.86%),革兰阴性(G-)菌299株(60.28%),真菌34株(6.85%);G+菌以肠球菌属(154株,94.48%)为主,G-菌以志贺菌属(136株,45.48%)为主。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6.10%~100.00%;志贺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81.62%~100.00%。结论了解腹泻患者粪便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对有效控制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患病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2009年11月2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 76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19%,例次现患率为4.4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5.90%。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20%,预防用药占53.05%,治疗用药者病原学送检率为26.92%。使用免疫抑制剂、化学治疗、气管切开、留置引流、泌尿道插管、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患恶性肿瘤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