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物反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13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51例(脑梗死91例,脑出血60例)和对照组62例(脑梗死32例,脑出血30例),2组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于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瘫痪肢体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疗法。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在评分上均无差异(P>0.05);治疗30d时2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有差异,其中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60d、90d时上述评分显示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生物反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爱君  胡雪 《中外医疗》2010,29(34):52-5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肢体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46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康复组增设康复护理。分别于入院24h内及出院前24h对患者肌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肌力较入院时均有所提高(P〈0.01),但治疗后康复组肌力恢复较好。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可促进其肢体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将住院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一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另一组则只有药物治疗,肢体的恢复顺其自然,结果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单元早期康复训练模式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从卒中单元病区、非卒中单元病区均选出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人入院当天及4周后进行MESSS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急性卒中单元康复组MES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非卒中单元康复组.结论卒中单元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康复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则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8周后评定Barthel(BI)指数、Fegl-Mevyer(FMA)积分和神经功能评定量表.结果 康复组的BI指数和简易FNA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加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的疗效。方法160例脑卒中失语症病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规范、系统的方法对病人进行个体和集体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对病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组显效56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显效30例,总有效率4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语言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语言功能恢复是有效的,而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3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早期给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结果: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未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恢复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脑卒中患者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发病一周内开始行康复训练,包括保持良姿位、关节活动训练、床上移动训练、ADL训练,并配合舒博士F2-3型中风康复治疗仪治疗.四周后按Bare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康复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脑血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组瘫痪肢体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有效地降低了肢体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且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115例,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0.01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探讨其对偏瘫下肢康复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PNF训练,于康复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评定法评定2组患侧下肢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利用PNF模式及拮抗肌逆转等技术,有利于降低痉挛、促进分离动作的出现,提高了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5):676-677,680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低频脉冲电治疗和穴位按摩,观察干预后2组患者的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中风偏瘫者康复疗效。方法 :用修改的Barthel指数方法评定基本日常生活能力 ,对 64例中风偏瘫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经药物和康复治疗后生活完全自理为 3 3 % ,稍依赖为 60 % ,较大依赖7% ;未经康复治疗生活完全自理为 3 % ,稍依赖为 2 6% ,较大依赖为 5 1% ,完全依赖 2 0 % ,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中风偏瘫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有较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35例,应用易化技术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对照组35例,不进行康复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FMA、M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电刺激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对提高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34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及阅读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琴 《当代医学》2010,16(7):7-9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87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如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和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对脑卒中病人下肢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核心肌群训练组及VR组,每组36例。VR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配合VR训练,核心肌群训练组在VR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PHY型平衡能力检查训练仪、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2组病人的BBS评分、ADL评分、压力中心(COP)椭圆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病人BBS评分、COP椭圆面积、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8周后,2组病人BBS评分、ADL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治疗4周后有显著改善(P<0.05~P<0.01);核心肌群组睁眼及闭眼时测定COP椭圆面积较同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同时期BBS评分、COP椭圆面积及ADL评分比较,核心肌群组均显著优于VR组(P<0.05~P<0.01)。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VR技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