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形态、数量和回声特征.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的关系,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治疗的9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上述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和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病情脑梗死患者各种类型斑块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检出率为83.33%,对照组的检出率为18.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软斑和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病情患者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低于中、重型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存在着密切关系,硬化斑块的性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梗死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为临床准确预测及积极预防脑梗死疾病发生情况给予可靠依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完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工作,记录检查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2.11%,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18.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给予积极的稳定斑块或消除斑块措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在医院门诊或体检中发现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表现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类型,以及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并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和非梗死侧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梗死侧斑块数量明显多于非梗死侧,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非梗死侧,脑梗死组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较非梗死侧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为脑梗死的高度预警信号,应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丽  高俊峰 《安徽医药》2011,15(3):345-34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斑块与复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40例脑梗死和100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入组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与CAA斑块发生的关系,通过不同级别的CAA斑块在各组中的分布的情况比较,以及不同性质斑块的发生情况,来了解CAA斑块在复发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CAA斑块的发生与年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相关(P<0.05);脑梗死组CAA斑块的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1),复发脑梗死组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级别更高。复发脑梗死组斑块多为扁平斑、软斑及混合斑(60%),溃疡斑少见。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C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CAA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复发脑梗死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级别更高,且多为扁平斑、软斑及混合斑(60%),溃疡斑少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CAA斑块的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42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4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发病率约71.4%,左侧多于右侧,且多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较多见,溃疡斑和软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与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患者纳入标准:脑梗死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1],并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患者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标准;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胶原系统疾病、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史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以及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技术对研究组10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斑块的情况,对动脉管腔的内径进行测量,并且将其与对照组120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病率高达71.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检查,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多为软斑。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放置斑块的形成对于预防脑梗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临床上应该采用超声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中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更是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追踪 ,对其中在 2a内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声影像改变与相同时间内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影像进行对比分析 ,以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脑梗死组 72例均符合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证实。 72中男性 5 0例 ,女性 2 2例。年龄 4 8~ 70岁 ,平均 ( 5 5± 7)岁。对照组 70例 (均来自门诊患者 ) ,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非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彩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临床意义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对观察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观察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6.2%,以软斑、混合斑为主;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38.8%,以硬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IM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准确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位置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US)对2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颈动脉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软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硬斑.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4.
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病例分为脑梗死组及非脑梗死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101例脑梗死患者63例颈总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4.2%;40例非脑梗死者6例颈总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3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6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检查,并与文中合并高血压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比分析。结果136例脑梗死患者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8例(80.6%),斑块分布以颈动脉分叉处多见,高龄、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P<0.005)。论结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75 %的脑梗死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侧向符合率为57.4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 ,以软斑、混合斑多见。软斑、内膜粗糙或溃疡是引致梗死的主要原因。结论为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 ,以及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2例患者为脑梗死组及74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脑梗死组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mm(42.68%)与对照组(27.0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50.00%,及溃疡斑17.11%)检出率67.1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32.89%;对照组中不稳定斑块(软斑21.05%,及溃疡斑5.26%)检出率26.31%,稳定性斑块检出率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膨大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总动脉主干。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积极采取措施,增强斑块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现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大致死病因。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