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组36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38例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两种吸痰方法从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率、痰阻、工作量四方面比较。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延迟(一周后),感染率降低,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工作量实验组(平均16s/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28s/次)。结论 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防止痰阻、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艾皖平 《现代护理》2007,13(7):1830-1831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closed endotrached suctioning,CS),现将其在ICU中的应用及管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密闭式吸痰的分类及国内的研究进展,包括对呼吸终末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对预防院内感染的影响,吸痰管更换时间的研究,肺复张与密闭式吸痰法的应用及密闭式吸痰对气管出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蕾 《上海护理》2021,21(7):62-64
文章从密闭式吸痰的概述及使用方法、对患者及医院感染的影响,以及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总结了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的有效深度。方法将在ICU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吸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1 cm)和深吸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1 cm,吸引前测量并标记好所需深度),对比两组吸痰前后HR、SBP及RR、VT参数的变化,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HR、SBP变化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R的变化值、VT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浅吸组相比,深吸组的吸痰间隔时间较长,日吸痰次数较少,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吸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浅吸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时,浅部吸痰法可以降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幅度,还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临床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琦蔚  张娴 《上海护理》2009,9(6):64-67
人工气道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也是在临床中遇到的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其主要目的就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在预防肺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中主要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放式吸痰(openendotrachealsuctioning,OES),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脱开呼吸机,患者出现氧饱和度(SaO2)、心率的变化,痰液溅出容易造成管路的污染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医护受到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吸痰时机、时间,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吸痰方式,吸痰方法及密闭式吸痰等方面对气管内吸痰术的研究共识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吸痰护理操作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王颖  钟秀玲 《现代护理》2006,12(20):1878-1879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密闭式吸痰管由保护套、高质量硅胶管、吸痰管头端注水孔、尾端控制钮组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设计者的初衷是预防带有细菌的飞沫向空中散播,但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提高,发现密闭式吸痰具有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条件相对稳定的优点。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与一次性吸痰管在单纯气管切开不使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监护病房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对两种方法的痰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阶段痰培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在单纯气管切开患者中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交叉感染,减轻护士工作量,操作方便、及时、省时。  相似文献   

11.
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单纯开放式吸痰方法(注:对照组为方法未改进前的资料).观察组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高氧即吸痰前先给予100%氧供1 min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至吸痰后1 min.半密闭式即一次性吸痰管头端与T型套口分别接气管插管(或气切导管)及呼吸机管路,类似三通式吸痰.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病人吸痰前后HR、SpO2变化的比较.经t检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两组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发生率方面比较.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采用高氧半密闭式吸痰法能有效地预防,避免因吸痰引起患者HR、SpO2的变化.可以降低VAP发生.  相似文献   

12.
洪楚云  苏真娇  王蔚  赵灵 《全科护理》2014,(13):1158-1159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的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开放式吸痰(即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上提0.5 cm ~1.0 cm 后吸引),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的变化以及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后引起呼吸循环变化幅度及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层吸痰能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吸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岩  申雪琴  武强 《护理学报》2004,11(5):40-41
目的判断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精确测量。结果53.3%的患者气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气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3~5ml,气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cmH2O(0.2~2.6kPa)。结论临床大部分气管套管气囊压力和注气量偏高,应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压力和注气量定期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以减少气管套管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对痰量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分别给予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记录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2,10min的痰量和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滴注0.5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1.27±0.77)ml与不滴注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74±0.5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与滴注1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99±0.6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在气管内吸痰前滴注不同浓度(0.9%和0.45%)、不同容量(0.5ml和1ml)NaCl湿化液对痰液排出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和容量的NaCl湿化液对SpO2、HR、PIP、SBP和DBP均无影响(P>0.05),但SpO2、HR和SBP在吸痰前后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值分别为41.567,39.688,6.715,P<0.05)。吸痰后2,10min的SpO2高于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min;吸痰后1,2min的HR快于滴注湿化液后;吸痰后1,2min的SBP较滴注湿化液后增高;PIP和DBP在吸痰前后没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0.5ml、0.9%NaCl湿化液,可以增加痰量,对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舒适护理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舒适护理在4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结果 45例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不适感减少,舒适感增强,患者满意度为99.0%。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6.
龙文英 《全科护理》2012,10(14):1304-130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需行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及MAP的变化。[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吸痰2 min后的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及MAP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吸痰装置对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77例和开放式吸痰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 d的白细胞计数,ICU期间痰培养阳性率及带管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在术后当天和第1 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术后第2,3 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带管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开放式吸痰装置发生感染率较低,更适合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患者。  相似文献   

18.
对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方法在吸痰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氧合、血流动力学、分泌物的清除效果、以及对护士工作效率、护理成本、医院感染的不同作用和影响进行综述,以便找出最恰当科学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苏英  刘清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3):276-279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插管相关资料,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吞咽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吞咽功能障碍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35例,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比较吸痰前后患儿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前后患儿SpO2、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能有效清理气道分泌物,且对患儿生理指标的影响小,能降低耗材和费用,省时,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