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清肺化痰糖浆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小儿哮喘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哮喘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配合口服清肺化痰糖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两组疗程均为10d,随访两个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8.1%,对照组为6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R)、嗜酸性粒细胞、E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VC、FEV1、PEFR、嗜酸性粒细胞、E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VC、FEV1、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小儿哮喘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应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联合清肺化痰糖浆治疗效果优于仅用静脉滴注治疗的效果,为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小儿哮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硒(Se)、一氧化氮(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急性期组48例,恢复期组36例,对照组40例健康儿童,检测3组血清Se、NO水平,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含量的变化,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表》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Se、NO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对照组血Se水平高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血Se水平高于急性期组(P0.05),对照组血NO水平低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NO水平低于急性期组(P0.05);2对照组Ig G水平高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其Ig M水平低于恢复期组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Ig M水平低于急性期组(P0.05);3急性期重症组血Se水平低于轻症组,NO水平高于轻症者(P0.05);急性期重症组Ig M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其Ig A、Ig 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支原体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血Se水平呈负相关,与血NO呈正相关,与Ig M呈正相关。结论补充适量Se,阻断NO、Ig M过量分泌,可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上半年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我区对各学校的全体师生进行每天二次测体温。在测试期间,每天总有几所学校上报有不少学生体温3 8℃以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因此,我们抽查了几所学校的发热学生及未发热学生的血液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标本 来自黄岩区乡镇(三联小学、屿头小学、宁溪小学、新前小学、江口小学、小坑小学)发热小学生和未发热小学生。1.2 试剂 赛乐迪亚—麦可Ⅱ试剂,由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日本东京生产,购于杭州惠利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  相似文献   

5.
小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都是儿科呼吸系统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我们发现MP肺炎发病高峰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亦明显增高.为了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共同发病机制及是否密切相关,我们对小儿哮喘及MP肺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NO在其发病过程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临床资料,并探讨治疗方法,为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确诊的小儿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观察组患儿发热33例占82.5%,其中体温>37.3℃17例占42.5%,体温>38℃14例占35.0%,体温>39℃2例占5.0%;40例对照组患儿发热18例占45.0%,其中体温>37.3℃14例占35.0%,体温>38℃4例占10.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喘息发生特点、发热、肺部感染等临床表现不同。结论观察组患儿比对照组患儿的症状更加严重,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哮喘的患儿进行治疗时应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和糖质激素吸入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以日常护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支原体,是形态最小,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变形的原核生物。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及气管、支气管炎。有时伴有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儿童感染率高,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早期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良好指标。下面就我院2004年9月~12月对我院小儿科门诊患者进行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5,(6):14-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球蛋白Ig E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的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MP-Ig M检测阳性率。根据观察组MP-Ig M检测结果分为MP-Ig M阳性组和MP-Ig M阴性组,对比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以及Ig E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75.93%,对照组MP-Ig M检测的阳性率为2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P-Ig M阳性组、MP-Ig M阴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水平和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P-Ig M阳性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538.18±41.63)×106/L,IL-13水平为(253.27±40.36)ng/L,Ig E水平为(327.13±56.91)k U/L,均显著高于MPIg M阴性(均p<0.05)。结论哮喘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有关,临床应加强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检测,并加强肺炎支原体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MP-IgM阳性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各60例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健康男童血清IgGI、gA水平比女童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童血清IgM水平比女童稍高,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P阳性患儿血清Ig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gA水平较对照组稍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清Ig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男童血清IgG和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女童(P<0.01),而血清IgM的水平无明显差异,可能与男童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强于女童有关;患儿血清Ig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IgA升高不明显,IgG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显示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可能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东 《现代医院》2006,6(9):79-80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段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IgM抗体阳性率。方法对16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不同年龄段血清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中儿童组为21.4%,成人组5.6%,老年组为0%;儿童组年龄段中2~9岁男性儿童阳性率为25.0%,2~9岁女性儿童阳性率为20.0%,10~16岁男性儿童阳性率为16.2%,10~16岁女性儿童阳性率为21.7%。结论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阳性率明显较成人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MP快速培养、血清抗体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8例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MP快速培养、血清MP-IgM检测阳性率,以及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后的阳性率、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MP快速培养、血清MP-IgM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发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同时可能与其它多种疾病相关,如心血管疾病、哮喘等。我们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 IF)试验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两种方法分析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旨在探讨其与哮喘发作诱因的关系及可能的致病机制。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全部病例均选自我院2002年1~10月诊治的哮喘发作期患儿,共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14岁。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排除就诊前1个月内使用激素全身治疗者。对照组20例,均选自同期同年龄组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非…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分析,从组织病理学、免疫学角度初步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时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的改变及其在支原体肺炎(MPP)及肺外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部分,用MP菌株滴鼻建立小鼠MPP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感染组、高剂量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综合肺匀浆病原学检测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鉴定模型,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心、肝、肾、脑等各脏器病理改变及聚乙二醇沉淀试验法检测血清CIC;临床调查部分,统计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单纯MPP组、合并肺外表现组、健康对照组,检测MPP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IC。结果:①动物实验方面,MP感染后高剂量感染组小鼠血清CIC明显增高,肺炎病理改变最重及有肺外表现时CIC最高。②临床调查方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CI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合并肺外表现患儿与单纯MPP患儿肺炎急性期血清C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IC可能在MPP肺外表现发生体液免疫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MPP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15.
马建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33-5734
目的:研究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2009年小儿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患儿150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80例非Mp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喘息特点、病程及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炎支原体诱发哮喘与支原体感染次数有关;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年龄多在1~6岁,平均3.8岁;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喘息反复史、发热、咳喘时间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病程等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系统受累支原体感染诱发以肺炎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应用平喘药物联合阿奇霉素效果良好。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要平喘药及早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哮喘发作的关系及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此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就诊的7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将支气管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分为A、B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4.74%;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感染阳性率为10.67%;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阳性患儿常规治疗组(A组)总有效率为41.18%;加用阿奇霉素组(B组)总有效率为88.24%;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规行MP-IgM检测可明确患儿MP感染状况,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MP感染哮喘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2012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52例,将这152例患儿选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该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选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MP-Ab阳性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MP-Ab阳性率,同时对检测为MP-Ab阳性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对观察组和对照组MP-Ab阳性率的比较,观察组(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4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且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OF)感染血清学变化。方法选择2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和9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儿童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肺炎衣原体抗体(CP-IgM),按照阳性结果标准比较分析。结果哮喘组MP阳性率为32.1%(85/265),CP阳性率为14.0%(37/265),均高于对照组的14.4%(13/90)和4.4%(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儿进行MP—IgM、CP-IgM检测,能指导临床用药,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因子( IL-6、IL-8、TNF-α)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分别对140例MPP急性期患儿( MPP急性期组)、70例恢复期患儿( MPP恢复期组)、14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患儿运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BALF中IL-6、IL-10、TNF-α水平。结果 MPP急性期组IL-6、IL-12、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 MPP恢复期组比较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P恢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在 MPP发病中IL-6、IL-10、TNF-α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从而对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潍坊医学院诊治的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在急性期治疗1周后行肺功能检查的患儿共576例,分为阳性组(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44例,阴性组(哮喘不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32例,对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检查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阴性组与阳性组组间对比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对比,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两项指标,阴性组与阳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FEV1、PEF和MMEF 25-75、PEF25、PEF50各值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MMEF 25-75下降为主。2)阳性组组内对比根据支原体抗体滴度,将阳性组患儿再次分为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将两组肺通气功能检查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可降低哮喘患儿肺功能,且以加重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为主,因此日后对合并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