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研究味觉特别是电味觉者不仅国外有,国内近年来亦有人报道。鉴于目前国内尚无此种仪器生产,为满足味觉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共同试制了此电味觉检测仪。该检测仪以电压导电流作为检测指标,简介如下: 1 电味觉检测仪电源原理图(见图1)  相似文献   

4.
咸和酸直接通过顶部非门控或化学门控离子通道转导。唾液中的苦味化合物激活T2R/TRB同型体,这种激活导致味导素异聚体的激活,被激活的α-味导素又激活PDE,PDE水解cAMP,cAMP水平的降低使环核苷酸抑制的阳离子通道去抑制,从而使细胞内Ca^2+升高。从激活的味导素释放出来的Gβ,γ亚基二聚体激活PLC,产生IP3,从而产生Ca^2+从内质网Ca^2+库中释放出来。细胞内Ca^2+的增加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唾液中的L-谷氨酸和膜上的mGluR4结合,这种结合导致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的关闭,导致细胞膜的超极化。  相似文献   

5.
味觉障碍     
食之无味给人们平添无尽的烦恼,苦去甘来是人们最大的幸福,口腔门诊常有味觉障碍的病人,笔者复习近年的文献,对药物、手术后遗症、放射、更年期等方面引起的味觉障碍的病因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孟晓庄 《健康之友》2007,(3):178-178
脾气暴躁?爱唠叨?丢三落四?胆小?有针对性地挑选食物,你的性格也会悄悄地改变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
味觉的巴黎     
韩良忆  刘倩 《健康之友》2014,(12):102-102
“大老远来到巴黎,不参观卢浮宫,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好友站在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前,催促我赶快下定决心。和他们一同接受艺术的洗礼。我唯唯诺诺,心里却另有盘算。盛夏的巴黎丽阳明媚,万种风情肆意展现。公园中年轻男女。个个都穿得少少的,展示着青春,惹得我心猿意马,合不得这灿烂的阳光,不甘心就这么一头钻进博物馆,和古人种交。  相似文献   

9.
肾神经是含有传入和传出纤维的混合神经。Katholi等1983年提出,肾脏是一个感觉器官,其机械感受性和化学感受性传入神经与肾—肾反射和心血管调节有关。迄今,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主要就近10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1 肾脏感受器肾脏的感受器主要分两大类,即机械感受器(Mechanoreceptors,MR)和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ers,CR)。MR对肾内压变化起反应,CR对肾缺血和肾间质的化学环境改变起反应。  相似文献   

10.
人味蕾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味觉信号,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味觉,有助于机体鉴别营养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多项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味觉障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营养摄入与生活质量。根据味觉感知的生理学过程,味觉障碍的直接病因包括味觉感受器功能受损以及味觉神经系统损伤,间接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增龄性变化、细菌与病毒感染、肿瘤放化疗等。味觉障碍致病因素错综复杂,且部分机制尚不明确,一些发现与结论有待考证,对临床病因诊断与针对性治疗产生极大挑战。本文就味觉感知生理过程、新型冠状病毒诱发味觉障碍的可能机制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为建立并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味觉障碍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体的生理和病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在介导低动脉血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等信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信号传到中枢引起化学感受性反射,是低氧通气反应以及低氧血症引起循环系统一系列反应的关键。众所周知,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交互作用在机体通气反应调节中至关重要,而且,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活动在运动时的通气反应和体液调节中及高原地区慢性低氧所致的通气习服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疾病状态下,如高血压、睡眠呼吸障碍(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以及动物疾病模型中,化学感受器的活动及其反射的敏感性都显著提高。颈动脉体在生理状况下维持着机体的血氧稳定,在病理状况下参与了疾病的发展。因此,颈动脉体的细胞和分子调节机制可用来解释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析老年人味觉减退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良  于飞 《河北医学》2000,6(5):470-471
味蕾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味蕾的数量在 45岁左右增长达到顶点、舌乳头的味蕾总数约为 1万个。到 75岁以后 ,味蕾的数量变化较大 ,平均由每个轮廓乳头内 2 0 8个减少到 88个。 45岁之后味蕾很快变性萎缩 ,数量减少 ,味觉逐渐迟钝 [1 ]。乳幼儿味蕾分布范围广 ,如舌的全体、颊粘膜亦有分布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使味蕾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实验证明 ,80岁以上的人产生味觉所需要的有效电刺激是 2 0岁的5倍 ,溶液的味觉试验表明 ,48~ 6 0岁的人对甜、酸、苦的敏感性比青年人低 ,但对咸的滋味似乎不变 [2 ]。由此可知 ,因老年人的味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口中六种不同的味觉(即口甜、口酸、口苦、口咸、口淡、口臭等)与脾胃病的辨证关系。“脾气通于口”、“脾开窍于口”,五脏有疾,虽然通过口腔不同的味觉来反应,但大多于脾胃的病理变化相关,所以,根据疾病的虚实寒热、轻重缓急,调治脾胃,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比较精神应激与生理应激对SD大鼠焦虑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 采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作为精神应激模型,以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精神应激大鼠与生理应激大鼠的焦虑行为.结果 在旷场实验中,外周格数、中央格数、以及修饰数均是生理应激组[分别是(21.60±22.99)个、(4.20±3.26)个、(5.80±2.35)次]低于精神应激组[分别是(47.60±20.87)个、(6.00±3.43)个、(7.00±2.69)次],精神应激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55.80±14.54)个、(7.00±3.47)个、(13.40±5.01)次],差异具有显著性;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次数以及开放臂时间也是生理应激组最低,精神应激组居中,正常对照组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中,生理应激大鼠的焦虑水平较精神应激大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味觉诊法是传统中医诊法之一,古称“考味知病”(《王叔和脉诀》),由来久远,内容丰富多彩,很值得发掘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68例肿瘤放疗病人味觉变化的初步研究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营养科(410008)王晓希,周健,刘载道,李愿明,易宇翔味觉受到神经、体液、年龄、饮食、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肿瘤及其治疗能使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甚至形成恶病质,味觉障碍为其主要因素,它是通过...  相似文献   

18.
味觉出汗综合征即Frey综合征,常发生于腮腺手术后,主要表现为当有味觉刺激存在、血管扩张现象、咀嚼运动,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其预防措施主要为手术治疗、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自体组织,移植到腮腺切除的手术部位,做为一种隔离屏障以预防神经纤维的错位愈合。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治疗大致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肉毒素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今年66岁,近半年来总感觉吃东西没有味道,酸、咸味分不出来,对甜味、苦味也很迟钝。在闲谈中才知道,家附近和我年龄相仿的六七个老人也有类似的感觉。请问,为什么人到老年后味觉会丧失?河南方云峰方云峰读者:味觉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在识别有害物质、挑选食物及促进食欲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味觉是靠正常舌体乳头中的味蕾来完成的。那么,为什么人到老年后味觉易丧失呢?这可能与下列情况有一定的关系:1.人进入老年后,舌乳头开始萎缩,味蕾因受损也大大减少,因此易出现味觉障碍,甚至味觉逐渐丧失。2.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20.
国际抗震救援队战士下肢运动生理及运动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国际抗震救援队战士在冬季适应性野营拉练时下肢运动生理及运动行为改变的情况.方法:选择28名国际抗震救援队战士,在单兵负荷15kg-20kg、4天行程约100km的冬季野营拉练中,分别于行军前、行军途中(第2天,累计行程约50km)、行军后即刻(第4天,累计行程约100km)及行军结束后(自然恢复)3天,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和闭眼单脚站立计、纵跳计,进行了下肢水分分布、闭眼单脚站立和纵跳的测试.结果:28名受试战士平均体重67.91kg±7.06kg;平均体脂百分比17.45%±2.25%.下肢的水分分布随行军路程的增加而增加,并显著地高于基线水平(p<0.05),行军后自然恢复3天时,受试战士下肢的水分分布仍处于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5).结果表明,受试战士闭眼单脚站立能力随行军路程的增加呈略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军后自然恢复3天可恢复至基线水平;受试战士纵跳能力在行军途中(第2天,累计行程约50km)有显著下降(p<0.05),此后可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国际抗震救援队战士身体素质及训练素质相对较高,本次冬季适应性野营拉练训练量掌握适度,因此,受试战士在训练中虽出现下肢水分分布增加的现象,但完成闭眼单脚站立和纵跳等下肢运动行为的能力依然较好.有关液体改变情况和下肢水分分布增加的结果提示在今后同类训练科目中应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采取早期干预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下肢肿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