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鼠作业成绩与皮层中caveolin-1( Cav-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y-迷宫模型,根据训练成绩将小鼠分为优良组与不良组,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作业成绩不同的小鼠皮层、海马中Cav-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作业成绩的相关性.结果 作业成绩优良组小鼠皮层中Cav-1蛋白的表达(Cav-1/β-actin为5.71±1.11),高于作业成绩不良组(Cav-1/β-actin为1.69±0.2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优良组小鼠海马中Car-1蛋白的表达(Cav-1/β-actin为0.22±0.09)与不良组(Cav-1/β-actin为0.26±0.0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鼠y-迷宫作业成绩优劣与脑内皮层中Cav-1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张逵 《西部医学》2010,22(5):925-927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全血微量元素在急性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法,42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按入院时GCS分为特重型脑伤组(GCS3~5分)、重型脑伤组(GCS6~8分)、中型脑伤组(GCS9~12分)及轻型脑伤组(GCS13~15分),采用BH5100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伤后第3、7天全血铜、锌、镁、铁、钙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0例。结果伤后3、7天,各组之间铜、锌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铁的含量在特重型脑伤组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重型脑伤组和重型脑伤组的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脑伤组、轻型脑伤组和对照组。在急性期各脑伤组的血5种微量元素平均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血镁、铁、钙元素含量在特重型脑伤中有明显变化,但脑外伤早期的铜、锌、镁、铁、钙平均值均在正常值内,因此用血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脑外伤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铝暴露对小鼠海马中铝、铁、锌、铜、钙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铝对神经毒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64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和3个铝暴露组(低、中、高剂量组),铝暴露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氯化铝(A lC l3),A l3+剂量mg/(kg.bw)分别为11.2、55.9和119.9,喂饲90 d,测定海马中的铝、铁、锌、铜和钙含量,以及海马组织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铝摄入量的增加,海马内铝含量增加,而铁、锌、铜和钙含量降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结论铝通过干扰体内铁、锌、铜和钙等元素的代谢而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是铝产生神经毒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CHB)患者微量元素硒、锌、铜、铁的代谢变化,探讨微量元素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106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硒、锌、铜、铁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变组硒、锌、铁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肝硬变组血清硒、锌、铁又比慢性乙肝组为低。肝硬变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硒、锌、铜、铁代谢均明显异常,通过对这些微量元素的代谢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莱汤对食积复合FM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全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为银莱汤药效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食积组,感染组,食积感染组及银莱汤高、中、低剂量组,利巴韦林组。食积组、食积感染组及各治疗组均采用喂饲高蛋白、高热量饲料结合52%牛奶溶液灌胃的方法制作食积动物模型,感染则采用FM1流感病毒滴鼻处理,并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取眼球血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小鼠全血中微量元素(Cu、Zn、Ca、Mg、F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食积组、感染组、食积感染组小鼠的铜、锌、钙含量增高,镁元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食积组小鼠的铁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食积感染组相比,银莱汤各剂量组铜、锌、铁含量降低,但银莱汤低剂量组的钙、镁含量升高,而银莱汤高剂量组的钙、镁含量则降低,银莱汤中剂量组的铜、锌、钙、镁、铁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利巴韦林组相比,银莱汤各治疗组锌、钙、镁含量无差异,银莱汤中剂量组铜、铁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积、感染及食积复合感染因素能够造成微量元素的紊乱,经银莱汤治疗后其微量元素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来我科门诊检测微量元素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列为感染组,将同期检测的128例健康儿童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血清锌铁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小儿血清中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P〈0.001);补充锌、铁半年后,血清中锌、铁含量增加,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结论人体微量元素锌铁缺乏易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时补充可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小鼠机体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观察小鼠海马、小脑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的变化 ;常规HE染色观察微波辐射后小鼠主要脏器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各微波照射组海马处NOS染色无明显变化 ,小脑处NOS染色除 45MHz组无明显变化外 ,其余 3组均表现为NOS染色加深。各微波照射组心、肝、脾、肺、肾及大脑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提示 :移动电话对小鼠主要脏器及海马可能不会产生明显损害 ,而对小脑神经细胞可能存在一定损伤作用 ,有可能影响小脑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60例慢性肺心病病人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含量及锌/铜比值变化进行了测定,并与60例相同年龄组的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慢性肺心病组铜含量明显增高、锌/铜比值和铁含量明显降低(均为P<0.01).提示肺心病病人血清锌、铜、铁含量及锌/铜比值变化与心衰和低血氧症有关且与病情相关,对其变化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胎儿的生长发育与母体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而母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对脐血的影响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锌、铁作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母体尤其是胎儿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解脐血中锌铁含量与胎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济宁市区274名正常妊娠妇女进行补充锌、铁等的实验研究,旨在全面探讨脐血血清锌、铁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后,其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的变化。方法将20只8周龄雄性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两组,用药组(n=10):喂含补阳还五汤的饲料,对照组(n=10):常规饲养;另设同龄WKY大鼠为空白组(n=10)。实验周期3个月,观察指标为:大鼠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硒、锰含量。结果空白组锌、锰、硒含量明显高于用药组(P<0.01),用药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空白组铜含量低于用药组(P<0.05),用药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内铁含量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锌、铜、铁、硒、锰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将24只昆明雄性大白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发热高峰组及发热恢复组,给发热组动物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结果发现:发热高峰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u含量明显)曾加(P<0.05),血清Fe含量明显减少(P<0.001),Zn、Mg含量虽也有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恢复组动物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u、Zn、Fe、Mg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丘脑下部组织Cu、Zn、Fe和Mg在发热高峰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发热恢复组动物与对照组比较,丘及下部Cu、Zn含量明显增加(P<0.01)。作者认为:大鼠ET发热时血清微量元素Cu、zn、Fe、Mg含量与丘脑下部的含量变化无关,血清Cu含量增加,Fe含量减少可能参与动物发热时的急性期反应,与机体发热时的防御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室性早搏患者微量元素镁、铜、锌、硒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31例室性早搏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和红细胞内微量元素镁、铜、锌、硒的含量。结果:室早组细胞内镁、硒、铜降低,锌升高;血浆硒降低,锌升高。本结果说明室性早搏患者体内存在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细胞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正常”人群食管粘膜内微量元素变化与形态学之间关系。方法 X -射线能谱仪扫描电镜分别对高、低发区“正常”人群食管粘膜行微量元素检测及观察。结果 随年龄增长 ,食管粘膜微量元素Zn、Se、Mo含量呈递减趋势 ,Cu、Ni、Ca、Cu/Zn变化则呈递增趋势。高发区各组间Zn、Se、Mo差异显著 (p <0 .0 5 ) ,Cu、Ni、Ca除 2 5岁以上组与 35岁以上组外 ,余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低发区Se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Zn、Mo除 35与 45岁组外 ,Cu除 2 5与 35岁组外 ,余各组间有差异 (p <0 .0 5 )。形态学显示高发区食管炎和非典型增生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发区 ,尤以中老年为著。结论 食管癌高发区中、老年食管粘膜内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失衡 ,可能与食管癌前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精皂苷(SRP)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行为学以及血清中Zn、Cu、Mg、Mn 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SRP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SRP(100、200、400 mg/kg.d)组。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 d,建立大鼠CUMS抑郁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中Zn、Cu、Mg、Mn的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行为学的异常,SRP和氟西汀均可明显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学指标;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Zn、Mn、Mg含量明显降低,而Cu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RP组和氟西汀组大鼠血中Zn、Mn、Mg含量均有所升高,Cu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P具有抗抑郁作用,调节机体中的微量元素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多发性硬化(MS)和帕金森氏病(PD)血清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以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19例MS和22例PD患者血清Zn、Cu、Fe、Mn、Al等五种微量元素水平。结果:MS患者血清Mn、A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u含量则较低。Zn和Fe无明显变化。PD组Al含量明显升高(P<0.01),Mn水平亦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作者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并认为微量元素的改变可能与这二种病的发病机制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芦根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微量元素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芦根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给予芦根醇提物灌胃1次/d,5周后检测小鼠肝脏及骨髓组织中Cu、Se、Ca、Fe、Zn、Mg元素含量。结果:芦根醇提物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肝组织中Cu的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Zn、Mg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可降低股骨骨髓组织中C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对Fe含量变化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小鼠微量元素代谢紊乱,芦根醇提物对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醛对小鼠血液中抗氧化酶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健康昆明小鼠(由北华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24g,雌雄各半。将小鼠随机分4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1/40LD50)、中剂量组(1/20LD50)、高剂量组(1/10LD50),每组20只,每日定时静式吸取2h,连续6周,对照组不接触甲醛,其他处置均与感染组相同:6周后小鼠断头取血1mL,与微波消解器中加入纯硝酸消解2min,定容至10mL,原子吸收法测定Zn、Mn、Fe含量,同时取出0.02mL全血,配成1mL溶血液,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制品厂提供的测试盒测定GSH-Px活性、MDA的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甲醛染毒小鼠全血脂质过氧化变化分析中,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而中、高剂量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甲醛染毒全血微量元素Zn、Mn、Fe的变化分析中,与对照组比较,染毒6周中、高剂量组小鼠全血微量元素Zn、Fe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Mn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甲醛可损伤抗氧化酶系统,使GSH-Px、总抗氧能力降低,MDA含量升高,全血微量元素Fe、Zn和Mn也显著降低,为探讨甲醛对机体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探讨实验性肝癌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与肝癌的关系。应用分析型电镜对实验性肝癌组织进行微量元素 Cu、 Zn、Fe原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实验组肝癌组织微量元素 Cu、 Zn、 Fe含量分别为 (3.38± 4.6 3)、 (2 .11± 2 .76 )和 0 ,对照组为 (6 .86± 15 .0 8)、 (4.88± 10 .91)和 (2 .2 6± 1.46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 :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实验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分析电镜的应用为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及探讨微量元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锌对胎鼠发育及其脑组织内中枢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孕鼠随机分为缺锌组、对饲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缺锌和正常锌饲料饲养,于妊娠第21天取其胎鼠称重,测定胎鼠和胎盘中微量元素及脑内中枢神经递质含量。结果:缺锌组胎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对饲组(P<0.01);各组胎鼠的脑重量无明显差异;缺锌组胎鼠脑组织中NE和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饲组(P<0.01);缺锌组胎鼠、胎盘中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对饲组,而铁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胎鼠体内铜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锌缺乏能对胎鼠脑内中枢神经递质含量产生影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微量元素代谢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血微量元素锌(Zn)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0例3~14岁儿童血中微量元素Zn进行检测。结果(1)弱视儿童血Zn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血Zn含量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男、女弱视儿童血zn含量比较,无性别差异。(3)单、双眼弱视儿童血Zn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弱视程度与血Zn含量无明显关系。(5)弱视组不同屈光度与血Zn含量无关联。结论弱视儿童血锌水平较正常儿童明显偏低,而在弱视组内,不同儿童体内血锌含量差异不明显,提示弱视的发生可能与缺Zn有关,所以提高儿童体内的锌含量对治疗弱视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