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通过胃液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实验指标 ,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 ,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分泌的作用。拆方各组中 ,部分药组之间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趋势 ,而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效果 ,以全方组最佳 ,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发现 ,拆方各组中 ,甘补组的疗效颇为显著 ,提示扶正药物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以收缩波幅及收缩频率为指标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大鼠离体胃底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 ,以探讨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机理 ,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结果表明 ,拆方各组中 ,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作用趋势 ,而部分药组之间则呈制约趋势。同时发现 ,苦降组能明显减小胃底肌条的收缩幅度 ,甘补组、辛开苦降组、全方组能明显增大胃底肌条的收缩幅度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为指标 ,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各组拆方对正常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影响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差异性 ,为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总结提供一个实验研究的参照。实验结果表明 ,甘调药组、辛开苦降药组、辛开甘调药组和全方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起到增强作用 ;而辛开药组、苦降药组、苦降甘调药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时间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配伍应用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医案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试验,以发现半夏泻心汤配伍及应用规律.方法:采用频数统计、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医案资料进行挖掘试验,从药味加减和主治病证方面探讨半夏泻心汤方剂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统计和对应分析,发现了药物在半夏泻心汤医案中的分布特点和药物与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结论:半夏泻心汤除治疗寒热错杂证外,还能治疗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在湿热证的治疗过程中建议增加枳实,去掉人参、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Hp感染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保护作用和对IFN-γ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造模的方法建立Hp感染性胃炎动物模型,检测半夏泻心汤给药后小鼠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将7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全方组、辛温组、甘温组、苦寒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以幽门螺杆菌悉尼菌株(SS1)灌胃造模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治疗结束后,检测IFN-γ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较空白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方组、辛温组、甘温组、苦寒组、阳性对照组中IFN-γ含量降低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半夏泻心汤治疗Hp感染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下调血清中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拆方观察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的影响,探讨该方"消痞散结"的作用机制及其组方配伍规律.方法.制备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肌间神经丛c-kit阳性ICC含量的影响.结果.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辛苦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肌间神经丛c-kit阳性ICC含量的作用.辛苦组的作用最强,为进一步认识本方"苦降辛开,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 ,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等指标 ,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 ,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 ,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结果表明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粘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各组中 ,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 ,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疗效 ,以全方组最佳 ,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 对半夏泻心汤的用药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分析时,历代医家多以辛、苦、甘五味的不同,将该方药物分为辛味药组(半夏和干姜)、苦味药组(黄芩和黄连)及甘味药组(人参、甘草和大枣).现代有人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亦将方中药物分为3类:①半夏、干姜;②黄芩、黄连;③人参、甘草、大枣[1] ,结果与传统分类法相一致,可见按药物性味的不同对半夏泻心汤的用药特点和配伍关系进行分析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白张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小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10.
1材料及方法1.1实验动物50只Wisar纯种大鼠,二级动物,雌雄各半,体重240±30g,全价颗粒饲料,均购自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的分组及驯化:将大鼠按雌雄各半随机分组。实验开始前1wk,即对大鼠进行定时不定量饲养:上午8∶30~9∶30,下午17∶30~18∶30,饮食不受限制,直至实验结束。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为汉代医祖张仲景所创制,首见于《伤寒论》,主用于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邪气入里,以致寒热互结于中洲,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的痞症。因其配伍得当,疗效确切而被后世人们所青睐。同时也因而衍化出许多方剂而来,如枳壳桔梗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泻心汤、枳实消痞丸、中满分消丸、乔氏阴阳攻积丸、加减半夏泻心汤、连朴饮、蚕矢汤等。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的异病同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炙甘草组成。仲景用于治疗心下痞满和呕而肠鸣等证。多年来笔者据本方有寒热并用和阴阳,苦辛并进调升降,补泻兼施调虚实之功,稍事加减而运用于内、外科疾病,疗效满意,兹举五病四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炎症性肠病肠道免疫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MI数据库筛选炎症性肠病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将二者交集后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绘制PPI靶点蛋白作用网络图,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药物与炎症性肠病的信号通路。结果:通过筛选得出半夏泻心汤的有效活性成分129个、辛开组(半夏+干姜)的有效活性成分43个、苦降组(黄芩+黄连)的有效活性成分104个、甘补组(人参+甘草+大枣)的有效活性成分121个。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半夏泻心汤组中Quercetin(槲皮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Kaemoferol(山柰酚)、Stigmasterol(豆甾醇)、Baicalein(黄芩素)等药物活性成分与PTGS1、AR、ESR1、PRSS1、PPARG等与IBD疾病靶点关系较为密切,并可能通过参与AGE-RAGE、TNF等信号通路发挥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痞、呕、泻是本方主证,据此而知病在中焦;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是其佐证,按八纲辨证,病性属热;痞、吐、泻三证都是津病,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津气升降失调.少阳居表里之间,为津气流通之所;脾胃位居中焦,为津气(阴阳)升降之轴.外感风寒,表卫闭郁,津气不能出表,由少阳三焦内归脾胃,津气升降出入紊乱;或饮食不洁,由食管直侵胃肠,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使湿滞胃脘而成痞;升降失调而呈吐泻;气郁化热而呈舌红、苔黄、脉数.故脾运障碍,升降失调,气郁化热,津凝为湿,是本方证的基本病理.  相似文献   

15.
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不同配伍对正常大鼠胃液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类方的配伍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试验设计方法.方法用均匀设计法对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进行组方药量变化研究,以胃液分析为药理学指标,对所得的药理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方中,各药味对胃液成分的影响其变化趋势类似,但影响程度不尽相同,生姜泻心汤与其他两方出入较大.不同药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本方法对类方配伍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付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与生化汤、失笑散合方治疗胃癌,与失笑散、四生丸合方治疗慢性消化道出血,与吴茱萸汤、桂枝人参汤合方治疗术后大肠癌,与栀子豉汤、四君子汤合方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等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实验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半夏泻心汤方出《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原书用于治疗少阳病误下后,证见心下痞满,呕而肠鸣的痞证。历代医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对原著所述病证的分析,认为本证的病机是由误下后脾胃气虚,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气机痞结所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本方被广泛应用于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血液等不同系统46种疾病的治疗,且均取得较好疗效[1]。尤其对于虚实并见、寒热杂揉所致的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道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为历代医家所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之一。近10年…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来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并提出通过多途径多因素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机制,将可能找到它与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的西药相比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方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共7味药组成.具有辛开苦降,清热温寒,补虚泻实,调畅气机,调和阴阳之功效,是治疗寒热互结,虚实夹杂痞证的代表方剂,是临床治疗各种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常用而有效的方剂,刘渡舟教授称其"实为内科治疗胃病开辟了法门".古往今来医家对该方的研究从临床到实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于方中究竟哪味药是君药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尚无一公认的定论.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药效学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