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足拇下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出现足拇下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原因及预防。方法对239例胫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4.6%)术后发生足拇下垂及第一趾蹼区麻木,足拇背屈肌力均为0级,其中8例术后24h内出现.经肌电图检查证实腓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年龄平均26.8岁,胫骨中上1/3骨折9例.间接暴力骨折8例.A型骨折(AO分型)9例.10例为闭合骨折并行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平均复位2次。3例因术后前筋膜室压力大于30mmHg.再次手术行切开减压术,术后4周3例中1例足拇背伸肌力仍为0级。3~6个月10例肌力恢复为5级,1例为4级。结论本研究报告了足拇下垂的发生率及一些危险因素,并探求其原因,推荐使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35例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21例。结果急诊手术4例术后出现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并伴小腿前侧肌间隔区软组织坏死,均出现在单纯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结论急诊手术及外侧放置钢板易引发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可能是发生了前侧肌间隔区局部筋膜间隙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混合式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混合式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治疗长骨干骺端感染性骨不连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混合式单臂外固定架固定、局部清创和截骨延长法治疗感染性骨不连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8~48岁,平均31.5岁。16例为开放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5例为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胫骨近端12例,胫骨远端6例,股骨远端3例。12例行骨折端植骨,其中2例二次植骨。结果21例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8个月。18例骨折获得初期愈合,3例骨折愈合时仍有局部窦道和渗液,2例骨折尚未完全愈合,1例行截肢术,20例感染得到控制。改良ASAMI骨评定结果为优良13例,中4例,差4例;功能评定结果为优良11例,中6例,差4例。平均骨延长5.6cm,平均愈合时间为11个月。15例发生钉道感染。结论对长骨干骺端感染性骨不连可使用混合式单臂外固定架骨延长术、骨折端开放换药的方法。该方法控制感染好,可自体修复骨缺损,供区畸形发生率低。但固定需采用HA涂层螺钉,严格控制延长速度,一般在1mm/d以内,分次进行延长,手术风险小。  相似文献   

4.
影响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骨折稳定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和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胫腓骨骨折的病情也更趋复杂化.大部分为高能量损伤,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外固定器在胫腓骨开放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操作技术等原因,单臂外固定架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可能出现骨折端不稳定。本院自2002年4月至2007年2月共发现单臂外固定架应用在胫骨开放骨折中骨折端不稳定的病例17例,现结合胫骨生物力学特性和单臂外固定架的力学结构特点将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臂骨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单臂骨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23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骨折经2.5~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3.6个月。结论骨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是一种简便又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的治疗方法。方法:拆除原内固定钢板,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胫骨结合小腿内侧皮瓣移位术治疗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20例。结果:20例小腿创面一期修复,胫骨骨折顺利愈合,患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胫骨结合小腿内侧皮瓣移位术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术前跟骨牵引和临时外固定架方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2诊治的10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牵引组(54例,钢板内固定术前采用跟骨牵引)和外固定组(54例,钢板内固定术前采用临时外固定架处理)。比较2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随访HSS评分优良率、术后随访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12~38)个月。外固定组接诊至行内固定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牵引组(P 0.05);牵引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跟骨牵引,钢板内固定术前临时外固定架方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显著减少内固定术前等待和术中操作时间,降低手术创伤程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且未对关节功能改善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不连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带锁髓内钉术后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带锁髓内钉术后胫骨骨不连患者47例,男40例,女7例;年龄22~61岁,平均37.5岁;带锁髓内钉固定时间11~26个月;胫骨中上段骨折11例,中下段36例。先按原切口取出带锁髓内钉,选择合适的切口修整骨折端硬化骨,行腓骨斜行截骨植骨,全部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并髂骨植骨治疗。结果:47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44例骨折愈合;2例再次出现骨不连,经单纯植骨加压外固定治疗愈合;1例感染并骨不连,控制感染后采用管形石膏加植骨治疗后愈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踝关节僵直11例,患肢不等长6例。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不连,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自行设计的快速无针外固定支架(RPEF)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6位患者,共105处开放性胫骨骨折,一期手术采用快速无针外固定架固定,待开放性伤口条件允许,二期手术改用扩髓髓内针内固定,主要评估内容为伤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感染发生率,以及有无外固定架松动,并定期随访了解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除3位失访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2~3.2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均为浅表感染,无深部感染或髓腔感染。软组织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7 d(91~312 d),之后可进行非辅助支撑下的自主负重活动。出现术后外固定架松动共9例,调整外固定架牢固后继续应用。[结论]快速无针外固定架(RPEF)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站立位加压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12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32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采用站立位加压法治疗(将患肢骨折端任意一侧外固定架杆部和连接螺钉完全松开,取站立位,嘱患者将部分重心转移至患侧肢体进行负重,保持1 min,然后拧紧螺杆螺钉结合部)。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30)个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9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3(4~11)个月。3例骨折仍然不愈合,待皮肤软组织条件允许后行钢板内固定及开槽植骨术,术后6~12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对于开放性胫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若局部软组织条件恢复差,暂时无法行二次手术治疗而采用体外冲击波、带加压器的外固定架分期加压治疗后骨折仍不能愈合者,在使用原外固定架的基础上采用站立位加压法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三维外固定架固定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59例新鲜胫骨骨折采用三维外固定架闭合复位或结合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0~30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10例,良41例,可7例,差1例,总优良率95%。结论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术中规范化安装外固定架、术后正确管理外固定架及指导功能锻炼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外置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诊治的68例开放性胫骨干骨折,其中37例采用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31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结果 6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2(20~24)个月。锁定钢板组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术后至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外固定架组,取出外固定时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外固定架组,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钉道浅表感染发生率低于外固定架组,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高于外固定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干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功能恢复,固定期间可获得更好的膝、踝关节活动度,较少出现外固定架固定时发生的钉道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前、外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机理。方法:1993-1998年中急症收治胫骨平台骨折97例,7例(7.2%)伴有小腿前外侧高肌张力、严重压痛者行手术切开减压。结果:前列侧肌间隔高压4例、前侧肌间隔高压2例、两处肌间隔高压1例。随访1-5年,平均2.7年。术后所有病人3个月后神经功能开始恢复,5例有6个月时足背伸力达到Ⅳ级,1例1年后达到Ⅳ级,6例足背感觉功能于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正常,1例失去随访。结论: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可引起小腿 外侧肌间隔及前间隔高压,进而导致腓深神经损伤。早期手术减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短缩-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单纯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通过短缩一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37例为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2例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1例,Gustilo ⅢC型1例)。在患肢上安放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平均缺损12cm(6~24cm),胫骨骨缺损平均9cm(4~22cm)。对胫骨骨缺损〈5cm的患者使用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22例胫骨缺损〉5cm的患者采用清创,腓骨截骨.短缩肢体〈5cm。对炎症局限、胫骨截骨部皮肤正常而且远离伤口的患者同期行胫骨截骨术,否则于1.0~1.5个月后二期行胫骨截骨术延长恢复肢体的长度。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10~4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小于5mm,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4例胫骨缺损患者诉膝部疼痛。5例胫骨蠓损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2例胫骨缺损出现下胫腓分离。1例再骨折。结论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进行短缩.延长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应谨慎使用。对于软组织缺损少的小腿一期短缩的安全限度为3cm,最终短缩6cm。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的急性胫骨开放骨折小腿一期可以短缩9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双节段骨搬移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双节段骨搬移治疗的2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26例,女2例;年龄22~59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4例,碾压伤2例。病程4.5~17.0个月,平均7.1个月。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长度为6.5~16.8 cm,平均10.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3.5 cm×2.0 cm~18.0 cm×11.0 cm。记录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时间、延长区矿化时间、外固定指数,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对骨愈合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5个月,平均35个月。骨搬移时间41~136 d,平均60.2 d;外固定时间7.5~20.0个月,平均13.4个月;外固定指数1.1~1.9个月/cm,平均1.4个月/cm;延长区矿化时间6.0~16.5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发生12例钉道感染,9例骨搬移接触断端延迟愈合,2例延长段出现力线偏移即轴向偏移,1例出现延长区骨矿化不良,1例在拆除外固定架后出现骨搬移接触断端再骨折。无感染复发、截肢、血管神经相关并发症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评分标准:骨愈合获优17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5.7%;功能恢复获优15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双节段骨搬移可有效减少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时间,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Taylor空间外固定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根据隔日入组原则,分为TSF组(43例,采用TSF固定)和单臂组(31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采用罗从风等的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TSF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外固定架拆除时间均显著少于单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外固定架后3个月参照Johner-Wruhs标准评定患肢功能,TSF组优4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67%;单臂组优30例、可1例,优良率96.7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术后4个月采用罗从风等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TSF组优4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67%;单臂组优2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6.7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结论对于胫腓骨开放骨折,在取得骨折愈合的前提下,TSF在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带架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臂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术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采用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术后大段骨缺损患者,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经1~3年随访,本组20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患肢功能良好,双下肢基本等长,均未出现骨折区感染及骨髓炎,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Orthofix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术后大段骨缺损患者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臂微型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A型粉碎性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臂微型外固定架对23例GustiloⅢA型粉碎性掌指骨骨折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23例骨性愈合时间2—7个月,手部TAM功能评分:优12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结论单臂微型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A型粉碎性掌指骨骨折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对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架结合简单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病例,分析评价经单臂外固定架及简单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严重钉道感染,根据Dienst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其中优1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9%.结论单臂外固定架结合简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实用,术后腕关节功能影响小,是治疗此类复杂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表定位腓浅神经,为腓骨骨折提供安全合适的手术入路。方法:经4%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37~88岁,平均69岁;左侧35例,右侧31例。对下肢的腓浅神经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腓浅神经在小腿各部位的行走、分支情况及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结果:腓浅神经于腓骨颈的前外侧离开腓总神经,旁开腓骨头与外踝连线稍前方,下行于肌内、深筋膜下和浅筋膜内;主干12例在小腿以单支向下至足背,50例在穿出深筋膜于浅筋膜内分为2支,4例穿出肌肉后即分为2支。结论:为了避免损伤腓浅神经,腓骨中上段骨折宜从腓侧后肌间隙入路,腓骨下段骨折宜从腓侧前肌间隙入路。目的:体表定位腓浅神经,为腓骨骨折提供安全合适的手术入路。方法:经4%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37~88岁,平均69岁;左侧35例,右侧31例。对下肢的腓浅神经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腓浅神经在小腿各部位的行走、分支情况及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结果:腓浅神经于腓骨颈的前外侧离开腓总神经,旁开腓骨头与外踝连线稍前方,下行于肌内、深筋膜下和浅筋膜内;主干12例在小腿以单支向下至足背,50例在穿出深筋膜于浅筋膜内分为2支,4例穿出肌肉后即分为2支。结论:为了避免损伤腓浅神经,腓骨中上段骨折宜从腓侧后肌间隙入路,腓骨下段骨折宜从腓侧前肌间隙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