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张力燕  郝青林 《医学综述》1998,4(5):266-267
<正>尿微量白蛋白属于中、小分子蛋白,可从肾小球滤过,又经肾小管重吸收.肾小血管障碍的早期病变、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均可引起尿微量白蛋白的改变.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灵敏反映肾脏的早期损害,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疾病,也可反映出其它系统疾病对肾脏的早期影响.本文测定了93例慢支炎、肺气肿、肿心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现报道如下:l对象和方法1.l 对象 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共93例,均来自我科1997年6月~10月门诊及住院部确诊患者,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年龄:53岁~91岁.男77例,女16例,无发热、排外原发性肾脏疾患、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影响等因素、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正常.健康对照组(选择身体健康、无躯于显著畸形,无心、肺、脑、肾疾患、无肿瘤者)共48例,男33  相似文献   

2.
测定132例各种肾脏疾病的血、尿β_2微球蛋白含量,血、尿β_2微球蛋白在急、慢性肾衰、狼疮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等肾脏疾病时明显升高,高于健康人。血、尿β_2微球蛋白含量可做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测定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该指标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差,在炎症、肿瘤等疾病时也可出现血、尿β_2微球蛋白升高。  相似文献   

3.
通常分子量小于50000KD的血浆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使肾小球滤过液中含少量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绝大多数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只有极少量从尿中漏出。当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或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时蛋白质排出量增加,蛋白尿形成。目前已有反映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早期损伤的多项检测指标,常用的有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uTf)、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球蛋白(IgG)等。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中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0例可能有肾脏损伤患者的NAG、MA、α1-MG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尿NAG、MA、α1-MG在糖尿病、高血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同程度增高。NAG、α1-MG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尿中MA可作为临床上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的标志。尿NAG、α1-MG同时测定既可反应肾小管重吸收的功能,又可反映肾小管损伤程度。三个项目的组合将会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血液中β_2-微球蛋白(β_2-MG)可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自由滤过,其中99.9%以上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分解,不再回到血循环。血清中的β_2-MG增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或体内合成增多,而尿中增高则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本文测定15例正常人和136例患者的血清及尿中β_2-MG浓度,并对几种常见疾病的β_2-MG变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付瑛 《中国乡村医生》2006,8(18):100-100
β2-微球蛋白(β2-MG)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800,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分子内含一对二硫键,不含糖,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吸收;故而正常下β2-微球蛋白的排出是很微量的,由此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滤过负荷是否增加的情况;而尿液中排出β2-微球蛋白增高,则提示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荷增加;在急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损,故尿β2-微球蛋白升高,而膀胱炎患者则β2-微球蛋白正常;肾移植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发生排异反应,因β2-微球蛋白合成加速,虽肾清除增多,而血β2-微球蛋白仍较高。一般在移植后2~3天血β2-微球蛋白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肾移植后连续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的敏感指标。如肾移植虽有少尿,但血β2-微球蛋白下降者提示预后良好。排异时血β2-微球蛋白增高先于Ccr,测定β2-微球蛋白,有助于诊断尚处于亚临床期肾发生的排异反应。β2-微球蛋白检测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轻度肾功能减退和疗效观察的一项简便、精确而又敏感的方法。故而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临床上是有多种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α1微球蛋白(α1-MG)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分子量为26000~33000的糖蛋白,以游离和结合状态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该蛋白产生较恒定,较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绝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且在测定方面不受pH等因素影响[1]。近年来,α1-MG作为评价肾功能的一个特异性指标而受重视[2]。本文测定了64例糖尿病患者中血和尿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含量,以探讨糖尿病患者α1-MG测定的临床意义。小管损伤先于肾小球损伤[4],现已公认尿β2-MG是反映近端小管功能敏感指标。从本文观察,在糖尿病组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尿α1-MG水平则已升高,说明尿α1-MG比尿β2-MG更能早期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状态,提示糖尿病时肾小管对α1-MG重吸收障碍早于β2-MG,可能与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能力下降,肾小球滤过膜对该蛋白通透性发生改变有关[5]。总之,血、尿α1-MG测定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观察,它比β2-MG更敏感,更特异,不失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的临床特点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分级标准分成3组,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结果 肝硬化病人血β2-微球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相关关系。尿β2-微球蛋白明显升高,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相关关系。结论 大多数肝硬化患者血β2-微球蛋白都升高,并且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在肝硬化早期即有尿β2-微球蛋白升高,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相关关系。尿β2-微球蛋白有助于及早判断肝硬化病人肾小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作者探讨了45岁以上74例高脂血症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血尿β_2微球蛋白和尿渗透压的差异。观察到45-49岁及50岁以上的高脂血症患者血中的β_2微球蛋白分别升高了44.7%和38.6%(P<0.05),尿β_2微球蛋白没有明显改变;而尿渗透压则分别降低7.3%和15.1%(P<0.05)。这些结果表明,高脂血症患者可能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远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减退,“脂质肾毒性”在肾脏衰老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丽  陈敬国 《医学综述》2014,(14):2512-2514
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可反映肾小管受损程度或者肾小球的滤过负荷。其作为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反映肾小球有无受损及受损的程度。早期联合应用多种灵敏指标监测肾功能,可为临床早期防治肾损伤提供依据。该文对新生儿窒息发生后的尿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予以综述,以揭示尿微量蛋白在新生儿窒息肾损伤中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对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80例各种肾脏疾病患者的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并探讨了血尿β_2-MG对判定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一、健康成人(对照组):42例,其血β_2-MG为1.90±0.97μg/ml,尿β_2-MG为  相似文献   

12.
血清β_2-MG放免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总医院核医学科刘福臣,袁桂英,周荫葆肾科韩鸿玲,翟德佩β2-微球蛋白(β2-MG)系由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稳定。由肾小球滤过并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而降解,不存在体内血液再循环。因此测定血,尿?..  相似文献   

13.
韦祖胜  黄欣秋  杜华 《微创医学》2002,21(6):812-813
β2微球蛋白(β2-MG)是分子量为11800u的小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由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当肾小球损伤及肾小管功能受损时,血液及尿中的β2-MG含量将发生改变,本文着重研究原发肾小球疾病中β2-M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55例肾病和39例其他疾病患者进行β2微球蛋白检测。结果表明肾小球疾病时,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显著负相关,二者与内生肌酐的符合率明显高于血清肌酐与内生肌酐的符合率,故可作为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1968年Bergg(?)rd首先从肾小管病变患者的尿液中分离和纯化出一种新的低分子量球蛋白(分子量11,600),电泳显示在β区,称为β_2微球蛋白(β_2m)。β_2m由淋巴细胞合成,以细胞转换的产物释放到体液中,经肾小球滤过,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在肾脏分解代谢,极少量从尿中排出。人血清、脑脊液、唾液、初乳、羊水、精液以及尿液中均有β_2m。近几年来,对β_2m已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它在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是分子量为 1 1 80 0 u的小分子蛋白质 ,经肾小球滤过 ,由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当肾小球损伤及肾小管功能受损时 ,血液及尿中的 β2 - MG含量将发生改变 ,本文着重研究原发肾小球疾病中 β2 - MG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取自我院 1 998年至 2 0 0 2年住院病人 ,按全国肾脏病科研协作组诊断标准分组 [1]。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组 1 5例 (男 9例 ,女 6例 ) ,分别于发病时及尿常规正常后检查。原发肾病综合征敏感组 2 0例 ,不敏感组 1 3例 (男 2 3例 ,女 1 0例 ) ,年龄 2~ 1…  相似文献   

17.
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低分子蛋白,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所有有核细胞合成,分子量11 800,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体液中含量甚微,其主要生理作用为参与识别异己物质和提供杀伤细胞受体的作用[1].因其分子量小,血液中β2-Mg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进入肾小管,绝大部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后分解代谢,故尿中β2-Mg含量很少,当肾脏出现病变时,血、尿中β2-Mg也出现相应改变.本文就近年来β2- Mg在肾脏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娟  张冬青  唐秀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26-3427
目的:探讨三种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U)和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患者组三项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RU和β2-MG能更灵敏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结论:部分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患者尿中已经出现蛋白成分的变化,联合检测尿MA、TRU和β2-MG是判断、监测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灵敏、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人体正常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均能合成β_2微球蛋白(β_2-m)。正常人β_2-m合成和释放的量相当恒定,进入血循环中的β_2-m可自由地从肾小球滤过,99.9%以上滤过的β_2-m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并完全分解。血清β_2-m含量与血清肌酐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故测定血清β_2-m  相似文献   

20.
镉引起以肾小管为靶部位的肾脏损害,尿镉作为镉的接触生物标志物,尿β2微球蛋白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效应生物标志物。选择居住在不同程度镉污染区的人群,共790名(对照组253人,中污染组243人,重污染组294人)为观察对象,测定尿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尿β2微球蛋白(RIA法)。结果发现尿镉和β2微球蛋白有剂量效应关系(P=0.003),并揭示β2微球蛋白可作为镉致肾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