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马伟  卢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679-1679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同侧或异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及其图形形成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已确诊的预激综合征合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并进行分类.结果 A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17例,A型预激合并左束支阻滞1例;B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8例,B型预激合并左束支阻滞6例.结论 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同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一般可被掩盖;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异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一般不会被掩盖,但并非绝对,这可能与旁路附着心室的部位,旁道传导速度及旁道距传导阻滞束支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1病例 患者,女,74岁。以“反复发作的心前区疼痛4天,加重1天”为主诉人院,每次疼痛持续1小时以上,伴大汗、呈心前区压榨性,向左肩放散,含服速效救心丸缓解不明显,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查体:T36℃,P95次/分,R20次/分,BP120/75mmHg,神志清晰,口唇无发绀,右肺底少量湿罗音,HR95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4.
W-P-W型预激综合征在体表EKG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室预激波(б波),PR<120ms及继发性ST-T段改变;而比较特殊的旁道(AP)如Mahaim氏束则不具备逆传功能,其正向传导速度亦较房室结(AVN)慢,仅在AVN处于不应期后才表现出来.我们在射频导管消融(RFC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过程中,通过腔内电生理检查发现3例极其罕见的左侧显性AP,其EKG仅表现为V1导联呈rSr'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5岁,因间歇性心悸两个月就诊。经体检除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合并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外,余无异常发现。既往身体健康无任何病史。入院时描记心电图QRS示,各导联均可见两种QRS波形,第二个QRS宽0.14秒Ⅰ、Ⅱ、Ⅴ5导联有宽S波,aVR导联可见较宽高终末R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及价值。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心功能方面(Kill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方面及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Killp级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方面及病死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较困难,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病人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溶栓及冠脉成形治疗。对比1例LBBB并反复AMI病人的心电图演变与尸检资料,与晚近Sgarbossa等所描述LBBB并AMI的诊断不尽相符,本病例相应导联ECG动态变化与病理资料基本支持AMI的定位诊断,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及尸检资料提供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寻求溶栓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8.
张晓星  崔义兰 《现代康复》1998,2(5):423-423
男性,80岁,因咳嗽,发热1天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入院经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经抗炎等治疗。2天体温恢复正常,5天后咳嗽减轻。入院时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与近10年心电图相同)。住院5天后动态心电图检查为持续性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轻度ST、T改变。  相似文献   

9.
预激是一种房室传导的异常现象,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提早兴奋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有预激现象者称为预激综合征,病因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外的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简称旁路)存在。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而引起,因此冠状动脉所供应的心肌迅速经历缺血、损伤以及坏死的过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提示大面积梗死,常常伴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高死亡率,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总结回顾了近几年来我市某院所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RBBB地CK、CK-MB严重心律失常及其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8岁,既往有高血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史,因突然昏倒不醒人事而入院。急做颅脑CT示:小脑出血。遂做颅脑手术。术中心电监护显示心率约90次/min,ST呈下斜型明显下移。术后第二天心电监护显示有宽大QRS波群,心率120次/min左右,血压为190/98mmHg,急做心电图。心电图特征:各导联间出现宽大QRS波群,QRS时间0.13s,呈“R”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申红  林云 《临床荟萃》2006,21(21):1557-1558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发病率为3%~29%.常提示心肌大面积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高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给予相应对策,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病例 患者,女,68岁。人院时有心前区疼痛而有压迫感,同时伴有头晕、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人院时即行静态心电图监测,全导联P波顺序出现,时限形态均正常,QRS Ⅱ、Ⅲ、AVF呈qR型、时限=0.12秒,ST—T呈水平下移0.05~0,1mv,胸前导联v1一v3呈QS型,S—T呈弓背上抬0.1~0.3mv,T波双支对称呈冠状T,深倒0.4~0.7mv,QRSv4-v6呈qR型,S—T呈水平压低0.1~0.2mv,时隔一分钟后在荧屏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4.
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3岁。身体健壮,无器质性心脏病,因发作性晕厥伴大汗淋漓1min后清醒,醒后感觉头晕,胸闷。每年1~2次,持续10min~24h,此次因为症状加重来就诊。查体:BP95/65mmHg,HR196次/min,一般情况可,查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1S,貌似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5.
例1,男61岁.因阵发性心悸气短主诉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悸.在当地医院作心电图为“A”型预激综合征.经食道调搏诱发逆向性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心房纤颤。查体Bp18/12kpa,T36.5℃.PT70次/min。一般状态好,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规整,腹部平软.腰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2年余,数次做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均正常。入院检查:血压、脉博正常。后采用二级梯双倍运动试验。运动前以性别、年龄、体重等制定运动量,并分别记录运动前、即刻、2、4、6分钟心电图(心电图机为日本产8110型)。运动前心电图正常,运动后心电图试验阳性,心电图即刻、2、4、6分钟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
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系统发生传导障碍的一种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多见,它可以发生在病理情况下,但也可出现在少数健康人群中[1]。笔者对12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RBBB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从疗养员和外来查体人员中随机抽取CRBBB心电图124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6例;年龄44~84岁,平均(56±12.7)岁。所有病人均符合CRBBB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18.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塞1例时翠华,刘小喜,黄秀云(九江解放军171医院心电图室,九江332000)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4岁,主诉胸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2小时,于1995年9月26日上午入院。入院时即刻心电图(图1)显示:完全...  相似文献   

19.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非常多见。本文作者跟踪观察5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0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岐 《新医学》2003,34(Z1):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无新发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的172例为对照组,伴有新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的36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功能受损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2 2%、47.2%、33.3%,较对照组的3.5%、18.6%、16.9%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