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影像诊断特点及消化道造影检盎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1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腹部X线,上消化道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全部摄仰卧位或立位腹部平片,主要表现单泡征(扩张的胃囊)12例,双泡征(胃窦或胃底气泡及十二指肠气泡)19例,三泡征(胃泡、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气泡)8例,腹部肠气少或无,另12例无典型泡征表现.采用奶瓶口服稀钡剂上消化道造影31例,经鼻胃管注入碘油或欧乃派克卜消化道造影19例.采用稀硫酸钡灌肠18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旋转不良27例,合并中肠扭转5例;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19例,合并巨十二指肠2例;环状胰腺5例.结论 腹部X线平片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辅助钡剂灌肠检崔足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可替代的影像诊断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和估计预后的重要依据,正确的选择X线检查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X线影像与彩超影像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两院经手术证实的31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影像与彩超影像上的不同表现.结果 31例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显示十二脂肠及空肠起始部完全性梗阻,23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性梗阻,梗阻末端呈螺旋形或锥形改变.18例进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盲肠位于中腹及左腹10例;右上腹4例;右下腹4例.31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21例,二维超声于上腹部探及中低回声光团,呈螺旋状或靶环状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红蓝相间的螺旋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呈动脉或静脉频谱.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重要诊断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64例X线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资料.其中肠旋转不良29例.十二指肠闭锁24例,十二指肠狭窄5例。环状胰腺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5例。结果平片主要表现为单泡(2/64)、双泡(52/64)、三泡(5/64)征。52例双泡征中15例Dd/Ds〉1.0(Dd:十二指肠泡直径,Ds:胃泡直径).其中完全件梗阻13例,与不全性梗阻2例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钡餐显示梗阻端形态呈圆顶状35例.鸟嘴状2例,束腰状7例,小规则状20例.15例显示空肠位置异常。钡灌肠显示盲肠位置异常8例(8/11)。结论双泡征是十二指肠梗阻最常见的X线征象;Dd/Ds≥1.0时,提示完全性梗阻;梗阻端形态对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33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患儿最突出的表现是呕吐.33例中31例行腹部立位片检查,15例行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5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行Ladd手术探查治疗.结果 治愈30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为新生儿期肠梗阻常见疾病,患儿早期出现反复呕吐胆汁样液体.腹部立位片、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钡剂灌肠造影检查为其主要检查方法.及时行Ladd手术解除肠梗阻为诊治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近17年来收治的35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诊疗经验,着重对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5例患儿术前均行x光腹部平片检查,25例行钡灌肠检查,15例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所有病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次,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7例次,环状胰腺4例,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1例。治愈33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部分患儿有多种原因。全面细致探查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正确防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 X线表现特征 ,我们对我院 1999— 2 0 0 2年收治的资料完整、手术证实的 2 7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 X线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7例中 ,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17h~ 2 8d。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 9例 ,合并肠旋转不良 3例 ,孤立性右位心 1例 ;环形胰腺 10例 ,合并肠旋转不良 2例 ;肠旋转不良 8例 ,合并十二指肠异位 1例 ,肠扭转 2例。所有病例均拍腹部立位片 ,17例做钡餐或碘油上消化道造影 ,8例在上消化道造影同时做钡灌肠检查。2 结  果2 .1 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 :腹部立位片表现“双泡征”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6年来50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儿术前均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4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8例行钡灌肠检查,10例行泛影葡胺灌肠检查,22例行超声检查。5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8例(56%),十二指肠膜状狭窄、闭锁15例(30%),环状胰腺7例(14%),治愈50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首发病理类型,一旦确诊宜积极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与X线造影(上消化道造影联合钡剂灌肠造影)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新生儿的彩超检查与X线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诊断符合率93.47%(43/46),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中等回声团块,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异常,典型呈"漩涡征";X线造影诊断符合率76.08%(35/46),主要表现为高位肠梗阻征象,十二指肠及空肠连接处位置异常,回盲肠及阑尾位置异常。结论彩超较X线造影对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有腹部平片和钡餐造影片,12例行CT扫描。结果腹部平片有12例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小肠充气明显减少,5例未见明显异常;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外压性狭窄、狭窄以上肠管及胃扩张9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1例。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呈螺旋型下降8例。空肠位于右侧腹,回肠、回盲部位于左侧腹4例;CT扫描12例,可见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呈典型"漩涡征"。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空回肠及盲肠位置异常、螺旋征、漩涡征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改变;钡餐造影及CT扫描是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阐述小肠粘连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引发小肠梗阻的机制、小肠粘连及其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病组30个病例采集临床资料,进行X线造影检查明确粘连部位和类型,同时在X线透视引导下松解小肠的粘连,治愈引发的小肠梗阻,总结X线下松解小肠粘连方法。结果 X线稀钡剂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粘连部位45处,最多一例有4处粘连;膜状粘连30处,带状粘连10处,肠壁与肠壁粘连35处,肠壁与腹壁粘连10处,肠袢间肠袢疝5例,粘连肠袢锐角形成35处。X线下松解小肠膜状粘连30处,还纳肠袢间肠袢疝5例,治愈小肠梗阻20例,10处带状粘连未能松解,缓解带状粘连肠梗阻3例,7例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组病例治愈率为66.67%,无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创伤、炎症是引发小肠粘连的主要原因;引发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主要机制是粘连肠袢锐角形成,粘连肠袢间肠袢疝的形成;腹胀、腹痛、呕吐、排气不畅、呈间歇性发病、阵发性发作是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X线稀钡剂全消化道造影是有效的诊断方法;X线透视引导下能够松解粘连疏松的膜状粘连,还纳粘连肠袢间肠袢疝,立刻解除肠袢的锐角,立竿见影地治愈粘连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 ,如认识不足 ,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导致不良后果。我们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 ,复习 6例十二指肠梗阻的 X线表现 ,现分析如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 1997~ 1999年 X线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性病变 6例 ,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4例 ;成人 3例 ,儿童 3例 ;本组病程长短不一 ,最长 12年 ,最短 5天。有急性梗阻症状者 5例 ,占 83.3%。全部病例均作 X线检查 ,腹部平片 2例 ,钡餐造影 6例 ,钡剂灌肠 2例。手术证实十二指肠腺癌 1例 ,平滑肌瘤 1例 ,肠系膜血肿 1例 ,十二指肠粘连 1例 ,肠道回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膈疝的胸部平片、胃肠道造影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膈疝中,X线表现见假膈面升高和膈面模糊不清14例;6例有外伤患者显示膈上软组织肿块或胸腔内大小不等囊状透亮影,并伴有液气胸、创伤性湿肺;4例病侧肺野呈大片状致密影,内有含气体影.24例中有15例做了胃肠造影,可直接显示膈上疝囊等结构.24例全部做了CT检查,均可显示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结构影.结论:胸部平片、胃肠道造影及CT影像学检查对膈疝有重要诊断价值,三种检查方法的合理结合运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2岁,因车祸伤及腹部致胸膜胀痛入院,常规腹腔穿刺(-)。胸部摄片见左膈面明显抬高、模糊;膈面下可见充气之肠曲影.纵隔轻度向右移位。透视见其有“假矛盾运动”.口服少量稀钡下透视见钡剂流入膈上之胃内,4小时30分钟后钡剂流入疝入之结肠,报告为左侧外伤性膈疝,经手术证实为左膈肌撕裂约7~8cm形成疝、疝内容物为胃、网膜及部分横结肠。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明 《江苏医药》1997,23(8):558-559
报告10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29例(805%)有胆汁性呕吐,7例(19.5%)有上腹部膨隆。诊断以腹部X线平片(36例),上消化道造影(28例)和结肠造影(1例)。36例均作Ladd氏手术,其中4例因肠扭转、肠坏死而行肠切除术。术后5例死亡。18例获得随访,14倒无症状。我们体会Ladd氏手术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手术,远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为小儿常见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儿期主要急腹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多数患儿出生后即出现以呕吐为主的临床症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等。现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共10年间收治的31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患儿均经腹部X线平片、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11天。主因进食后呕吐3天,于1988年2月29日收入儿科。患儿于生后第13天行钡剂灌肠造影,15天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梗阻转外科。于生后19天行剖腹探查术,确诊为十二指肠梗阻;先天性十二指肠畸形。探查中见结肠内有大量团块,质中等,系潴留之钡剂,阑尾正常,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因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方法 对本院3年内经手术证实的26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的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诊断为十二指肠闭锁.结论 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是本病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单纯的膈疝和胃扭转虽属少见病例 ,但区内曾有报道。然而外伤性膈疝并发胃扭转极少见 ,目前 ,区内尚未见报导。我院于2 0 0 1年 6月 2 5日发现一例 ,经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证实 ,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 ,31岁 ,藏族。症状为咳嗽、胸痛伴上腹部不适 5天 ,7年前有左后胸被刀捅伤史。体检 :一般情况可 ,左后胸第1 0、 1 1肋间处可见约 1 5× 2cm的陈旧疤痕。X线检查 :胸部后前正位片示左胸下横膈上可见一较大的圆形透亮影 ,其内可见气液平面 ,左侧肋膈角模糊不清。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显示食管腹段延长并向内移位 ,贲门、胃底及幽门区相重叠 ,其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与创伤性膈疝间影像学误诊、漏诊原因的形成,以及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误诊、漏诊的食管裂孔疝和创伤性膈疝。重点在于观察疝囊和膈肌缺损状况。结果 7例食管裂孔疝误诊为创伤性膈疝。5例创伤性膈疝误诊为食管裂孔疝,1例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创伤性膈疝,1例创伤性疝漏诊。结论有些食管裂孔疝、创伤性膈疝影像学的误诊、漏诊是可以避免的。DR胸片可以初诊,平片检查快速、简便。但是诊断价值有限,误诊、漏诊较多。经过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CT的冠状重建是可以明确诊断的。但一定要结合临床,尤其是既往病史,一定要仔细、认真询问。  相似文献   

20.
肠气囊肿症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线检查,尤其是消化道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肠气囊肿症的病灶及其范围,掌握肠气囊肿症的X线征象,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2~71岁,平均年龄43岁。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呕吐4例,大便次数多、伴泡沫粘液样便2例。4例均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例有慢支、肺气肿病史。4例均行腹部平片及胃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2例行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1例行胸片检查;2例经结肠纤维镜检查证实,1例经剖腹探查证实。结果 1例胸片可见两肺透过度增强,双膈低平,诊断为慢支、肺气肿。4例腹部平片:1例双侧膈下可见游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