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按人二倍体细胞株狂犬病疫苗(HDCV)的免疫程序,对新的Pasteur灭活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进行了研究。在法国的两个狂犬病控制中心,作者对376人接种了PVRV(163人接受加强免疫,123人接触前接种,90人接触后接种)。疫苗经肌肉或皮下接种。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测定抗体滴度,该试验的低限为0.5IU/ml。163人经PVRV加强免疫后1个月,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从接种前的1.53IU/ml升至10IU/ml。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纯化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按泰国红十字会皮内接种(TRC-ID)程序进行接触后预防,以评价该方案的效果。按下列标准选择100例患者,(1)经荧光抗体试验证实为狂犬病动物咬伤;(2)咬伤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3)因皮肤损伤导致出血;(4)患者未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非酒精或药物成瘾者,无慢性肝病;(5)以前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每0.5ml疫苗含抗原3.17IU。所有患者均于第0、3和7天在两侧三角肌区皮内注射0.1ml疫苗,于30和90天再皮内注射0.1ml。对96例狂犬病马血清免疫球蛋白(ERIG)皮试阴性的患者,于第0天用ERIG(401U/kg)尽可  相似文献   

3.
对于狂犬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暴露前免疫程序为:分别于0、7和28天肌肉注射1安瓿疫苗,或皮内注射0.1ml组织培养疫苗。目前对小剂量皮内免疫程序的可靠性知之甚少。以前的研究表明,小剂量皮内免疫程序在接种者中诱导的中和抗体应答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单独按WHO推荐的暴露后0和3天肌肉或皮内加强注射疫苗(不使用免疫球蛋白),能否预防所有狂犬病引起的死亡尚不能肯定。作者对此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往的研究建议在尼日利亚生产并常规使用乳鼠脑组织狂犬病疫苗,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降低抗狂犬病治疗费用的结果,即用5针初免程序替代7针程序.作者用法国Pasteur Vaccins药厂生产的乳鼠脑组织狂犬病疫苗和马抗狂犬病超免疫血清,对73名狂犬病病毒接触者按下列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程序Ia,25人于0~4天连续皮下注射2.0ml疫苗,并在10、28和90天分别皮内注射0.2ml疫苗;程序?b,25人按上述程序免疫,但在第0天第1次免疫接种前于肌肉或伤口周围注射剂量为40IU/kg体重的抗狂犬病血清;程序Ⅱ,23名被认为无罹患狂犬病危险性者分别在0、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部位是产生抗体应答的重要因素。有资料证明,当抗-HBs滴度>10IU/l时才有保护效果。但按厂商建议的疫苗接种程序,有68~93%的接种者的抗体滴度达不到该水平。这主要取决于接种途径、疫苗的来源及接种者的年龄和性别。作者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制备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了接种观察。在肩胛上区皮下接种3针疫苗,结果有21%的接种者抗体滴度在保护值之下(<10IU/l),其中男性占38%(54/142),女性占17%(103/602)。作者又从这一组人群中随机抽取85名抗体滴度<10IU/l者,再分别经三角肌肌肉接种或肩胛上区皮下接种疫苗。第4针加强免疫后,仍有41%的人未测到抗-HBs,肌肉接种和皮下接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被狂犬严重咬伤者联合使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但有人担心,被动抗体的输入可能会干扰主动抗体的产生。为此,作者进行了对照试验。 30名被动物咬伤的男性志愿者,年龄为30~54岁(平均37岁),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一组接种Merieux狂犬病疫苗;另一组接种Behringwerke疫苗。两种疫苗均为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但Behringwerke疫苗经区带梯度离心提纯。所有受试者均按2-1-1程序进行免疫,即在第0、7和21天在三角肌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向认为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的免疫原性强,毒性低.但是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包括一名志愿者在皮内接种HDCV后死于狂犬病)提示,在确定疫苗的保护力之前,应先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本文作者报告了皮内及肌肉接种HDCV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作者在1982年1月对104名新兵进行分组免疫.疫苗是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提  相似文献   

8.
皮内接种疫苗的费用比皮下接种或肌肉接种低得多,曾被有效地用于DTP、霍乱、伤寒菌苗、卡介苗、流感疫苗的接种,最近又被用于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在用量上可节省60~90%,对免疫应答甚少或没有不良作用,这对一些价格昂贵或供应量很少的疫苗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用注射针作皮内注射是较为费时的,对幼儿接种有困难,  相似文献   

9.
为预测与暴露前接种狂犬病疫苗所诱生的血清中和抗体持续性相关的影响因素 ,作者选择 31 2名健康成人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 2 2 4名 ,女性 88名 ,平均年龄 41 .6岁。他们均在 1 984年和 1 985年按 0、2 8天或 0、7、2 8天程序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或纯化 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 ,并都在 36 5天加强 1针。分别于第42天 (第 3针后 1 4天 )、36 5天 (加强免疫时 )和 379天 (加强免疫后 1 4天 )采血 ,用狂犬病荧光抑制试验 (RFFIT)测定血清抗狂犬病中和抗体滴度。  在 1 0年随访期间收集的资料中 ,1 6 9名受试者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前使用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RV)含有许多非病毒成分,如胎牛血清(PCS)、人血清白蛋白(HSA)和β丙内酯等。并有使用该疫苗出现过敏反应的报道。作者对疫苗接种者[包括首次接种和过去两年内接种过HDCRV或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HKCRV)]出现的过敏反应进行了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犬肾细胞系培养的Flury高鸡胚传代狂犬病病毒株制成的疫苗,对59只于1~2年前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狗进行加强接种,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后3周采集血样.30只3~4月龄的幼犬于同一时间接受初次疫苗接种,并按上法于接种前后采集血样.分离血清后贮藏于-20℃,于试验前在56℃加热灭活30分钟.每只狗的血清样品用改良的微量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测定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所用病毒是从曾用蚀斑纯化的狂犬病病毒ERA株诱导的ERA-H_(pp)株.  相似文献   

12.
人被狂犬咬伤后,除了对伤口进行彻底处理和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再给予狂犬病抗血清可增强免疫效果,被动免疫接种可使接种者尽早获得血清中和抗体(SNA).作者选择30名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6人.Ⅰ组:单用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Ⅱ组:疫苗+20Iu/kg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肌肉注射(im);Ⅲ组:疫苗+15  相似文献   

13.
作者参照M?rieux研究所的疫苗说明书,对14名健康医学生于三角肌处皮内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0.1ml,另对14名实验室人员皮下接种1.0ml该疫苗.30天后分别接种第2针,1年后加强1针.以ELISA、混合血吸附试验(MHT)和间接荧光试验(IFT)检测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2个月、1年和1年零1个月的血清抗体应答并观察临床反应.抗体测定结果:皮下法第1针后,3种检测法均可测到抗体应答,第2针后,ELISA法平均滴度为12.2EU/ml,比第1针的抗体  相似文献   

14.
鹰潭市2004-2006年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间鹰潭市民被狗、猫、鼠等动物咬、抓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   方法   对被动物咬、抓伤者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15~20 d以ELlSA方法测定血清抗狂犬病抗体.   结果 在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的961名被动物咬、抓伤者中,抗体阳性893人,阳性率为92.9%.≥60岁组与<60岁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6,P<O.01).   结论   被动物咬、抓伤者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后,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对2006年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疾控门诊)就诊的对象,全程接种国产冻干纯化狂犬病疫苗(V1),与全程接种国产液体狂犬病纯化疫苗(V2),以及家住农村带回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程接种,与在疾控门诊全程接种国产狂犬病疫苗,体内狂犬病毒抗体阳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程接种(V1)抗体阳转率(96.93%)高于全程接种(V2)抗体阳转率(90.48%,P〈0.01),家住农村疫苗带回,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程接种国产狂犬病疫苗阳转率(89.48%)低于在疾控门诊全程接种的阳转率(98.72%,P〈0.01);结论(V1)免疫效果较(V2)好,接种狂犬病疫苗要统一保管、注意冷藏。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1982年泰国一乡村医院对313例疑似接触狂犬病的患者,使用单一部位皮内注射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对象年龄范围从11月龄至80岁。313例中206例为疯动物(主要是狗)咬伤者(四肢184例、躯干12例、头颈10例);接触疯动物唾液的非咬伤性暴露者107例。作者用法国Mérieux研究所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于0、3、7、14和28天皮内接种0.1mlL免疫效价2.5 Iu/ml),根据情况给与1~5针免疫,接种4针以上的219例中,214例(97.7%)完成初次免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表皮免疫 ( EI)技术 ,即通过氦动力装置将粉末疫苗有效接种入有活力的表皮的无针头粉末接种技术。  为了比较 EI与肌肉、皮下、腹腔等途径针头注射的效果 ,作者用福尔马林灭活的Aichi/6 8流感疫苗免疫 BAL B/c小鼠 (每组8只 )。 EI组接种的粉末疫苗是用疫苗和海藻糖制成的直径为 2 0~ 53μm的微粒粉末 ,经氦动力粉末注射装置将含 5μg疫苗 (全病毒蛋白 )的 1 mg粉末接种于小鼠刮毛后的腹部皮肤。ELISA测定表明 ,EI组的血清 Ig G抗体明显高于肌肉和皮下注射组。EI加强免疫使血清抗体滴度升高 1 2 0 0 0 %。对加…  相似文献   

18.
《医药保健杂志》2009,(10):60-60
过去,狂犬病疫苗一般不作为常规接种,人们一般只在被狗咬伤之后才会注射疫苗。随着城市养狗人数的增多,目前提倡养狗家庭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特别是儿童。预防性接种是在没有被狗等动物咬伤的情况下,进行疫苗的预防注射,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接种过疫苗的人若被狗咬伤,再次接种疫苗的加强针,会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202例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孕妇接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并进行前瞻性研究.109例患者按0、3、7、14、28天的免疫程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在健康人群中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成功率和副作用 ,作者比较了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与两者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效果。  共选择 30 0名健康医务人员 ,平均分成四组 ,分别进行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接种、同时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单独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单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其中甲型肝炎疫苗每剂 ( 1ml)含甲型肝炎病毒 ( HAV)抗原 72 0 IU,乙型肝炎疫苗每剂( 1ml)含 2 0μg HBs Ag,联合疫苗每剂 ( 1ml)的抗原含量与单苗相同 ;均按标准的免疫程序 0 - 1- 6月进行接种。  结果表明 ,所有疫苗均有较高的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