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妇女膀胱尿道膨出阴道式悬吊术1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临床治疗老年妇女盆腔器官脱垂,尤其是膀胱尿道膨出,手术方法加阴道前壁修补术有较高的复发率。为此,自1999年以来我们将传统的阴道前壁修补术加以改进采用腹部外科常用的疝气补片,即人工合成的聚丙烯网状材料来悬吊及支托整个膀胱和尿道,通过10例临床观察,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盆腔缺陷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盆腔器官缺陷的前部区域是指阴道前壁及膀胱膨出,发生在阴道下段的膨出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发生在阴道上段的膨出与排尿困难相关,尿失禁的相关进展将另有专题讨论,本文仅讨论前盆腔缺陷的手术治疗进展。前盆腔脏器膀胱和阴道的正常位置主要是依靠筋膜组织的支撑,这种解剖关系使得阴道前壁及膀胱膨出的发生率高,也是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疗中最困难和最易复发的部位。以前认为阴道前壁和膀胱膨出是由于阴道黏膜下覆盖于膀胱壁的一薄层耻骨宫颈筋膜的过度伸展变薄所致。手术治疗就是折叠缝合及缩紧缩小普遍伸展的筋膜组织——即阴道前壁修补术。这种手术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网片在阴道前壁膨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满  郑蓉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0):783-784,787
妇科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阴道前壁及膀胱膨出是盆腔器官脱垂最常见部位。随着对盆底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各种形式的盆腔器官脱垂都是盆腔支撑结构缺陷所致,盐腔支撑结构缺陷的结果是盆腔器官形成膨出物进入阴道。POP的发牛与盆底支持组织的薄弱密切相关,已渐被接受。因此,同内外学者都在强调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桥"式修复术治疗阴道脱垂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及穹隆脱垂等,是妇科常见疾病.阴道前壁脱垂常伴有膀胱膨出和尿道膨出,阴道后壁脱垂常伴有直肠膨出.  相似文献   

5.
阴道脱垂的病因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脱垂系盆底支持组织损伤引起,常同时伴有子宫脱垂。阴道脱垂可分为前壁脱垂和后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可表现为阴道上2/3段的膀胱膨出和下1/3段的尿道膨出,以膀胱膨出居多;阴道后壁脱垂可表现为后壁顶端脱垂(肠膨出)、中段脱垂(直肠膨出)和会阴段脱垂(阴道口松弛)。1 阴道前壁脱垂1.1 病因与诊断 膀胱底部和尿道紧贴阴道前壁。耻骨膀胱宫颈韧带起自耻骨联合后方,经膀胱底部止于子宫颈前部,从底部给予膀胱有力的支持;肛提肌的内侧为耻骨尾骨肌,起自耻骨降支内侧,经阴道及直肠两侧向后止于尾骨,对膀胱及尿道给予有力的支持并维持阴道…  相似文献   

6.
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在盆腔器官膨出患者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06年5月至12月期间接受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并应用脱细胞生物补片的盆腔器官膨出患者20例,其中子宫脱垂19例,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Ⅱ度1例;合并存在膀胱膨出20例、直肠膨出17例。20例患者中17例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3例行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前壁置入补片15例,阴道后壁置入补片2例,阴道前壁和后壁同时置入补片3例。结果20例患者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13.1min(70~180min),其中放置补片的时间平均为10min。术中出血平均为175ml(50~300ml)。术后恢复良好,平均随访9.3个月(6~12个月),未发现补片侵蚀阴道黏膜情况,无感染发生。随访期间4例(20%)患者出现盆腔器官膨出复发,3例为膀胱膨出Ⅰ度,复发时间均为6个月复查时,其中2例随访12个月时仍为膀胱膨出Ⅰ度,另1例随访8个月时也为膀胱膨出Ⅰ度,未见加重;1例为膀胱膨出Ⅱ度,复发时间为6个月复查时;所有复发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结论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用于盆底重建手术,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未见补片侵蚀发生,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盆腔脏器脱垂(膀胱,子宫,直肠)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方式。该研究通过随访及问卷调查.评估盆腔脏器脱垂修复(经阴道膀胱颈悬吊加阴道前壁修补)术后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QOL)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在预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5例单纯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其中17例施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组),18例施行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重建组),20例施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组)。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3,6个月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重建组术后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传统组术后有3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较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可更有效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老年妇女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盆腔器官膨出又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主要病种,其诊治是新兴的医学亚学科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临床上主要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阴道旁)、阴道顶端(子宫、穹窿)、阴道后壁(直肠、小肠)膨出等多种形式。60%以上的POP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对广大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威胁,是我们妇科工作者应该再学习、挑战的新领域。1诊断1.1病史与症状POP是一种慢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口脱出块物,伴或不伴腰部疼痛…  相似文献   

10.
改良阴道旁修补术2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脏器脱垂特别是阴道前壁膨出,是影响中老年妇女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最为有效,常用阴道前壁修补术。但临床工作发现传统术式治疗效果欠佳,术后复发率较高[1]。我院自2004年用阴道旁修补术并加以改进,采用自体阴道前壁粘膜加强尿道和膀胱支托,临床效  相似文献   

11.
盆腔脏器脱垂(膀胱,子宫,直肠)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方式.该研究通过随访及问卷调查,评估盆腔脏器脱垂修复(经阴道膀胱颈悬吊加阴道前壁修补)术后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QOL)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在预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接受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的52例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患者同时联合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悬吊术、会阴陈旧性裂伤修补术和尿道中段悬吊术6种手术。 结果 52例行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均获得成功。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平均手术时间为(43.5±5.2)min;平均出血量为(50.7±2.5)ml;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术后有4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对症处理后,排尿功能恢复正常。52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28.2个月,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主观治愈率为100%,术后12~24个月复发5例( POP-Q分度法为Ⅰ度),客观治愈率为90.4%。 结论 阴道前壁黏膜瓣悬吊术配合其他缺陷修补的组合术式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排斥反应,价格低廉,安全易行,近期疗效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阴道后壁膨出是盆腔器官脱垂的一个部分,手术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元月至20009年12月共收治阴道后壁膨出38例,大部分同时合并其他器官脱垂。所有病人入院前均施以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排除盆底腹膜疝。自体组织桥式修复术治疗阴道后壁膨出,对同时合并其他器官脱垂者一并进行修复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至今未见主观不适及复发。  相似文献   

14.
应客观评价腹腔镜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盆底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腹腔镜在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的有腹腔镜下膀胱颈悬吊术(Burch),阴道旁侧修补术,骶前阴道固定术,子宫骶骨韧带缩短固定术和腹腔镜下骶棘韧带悬吊术。与经阴道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有一定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5.
女性尿失禁的盆底解剖生理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尿失禁 (femaleurinaryincontinence ,FUI)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 :盆底及尿道周围横纹肌松弛 ,阴道前壁脱垂 ,尿道长度缩短 ,尿道平滑肌张力减退 ,膀胱颈及尿道位置降低使尿道倾斜角增大 ,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当膀胱内压增高时 ,尿道阻力不足以控制尿液而外流。1 盆底解剖及其生理特点1 1 如同横膈支托着胸腔脏器一样 ,被覆和连接盆腔肌肉及内脏的结缔组织和肛提肌群一起形成一层相互交织的底盘托着盆腔脏器。这一盆底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织构成 :①韧带或具有韧带作用的组织。②肌肉和筋膜 ,主要是肛提肌、膀胱阴道筋膜和直肠阴道筋…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网片在女性全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应用聚丙烯网片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66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具体包括: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双侧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并将网片置入膀胱阴道筋膜和直肠阴道筋膜,同时进行肛提肌及会阴体的修复从而完成盆底3个平面的重建。合并有压力性或混合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出血量平均为120mL,根据POP-Q分度法,66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它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是一种微创而又经济的盆底重建术,该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中、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加单纯阴道前后壁折叠修补术、曼氏手术、骶棘韧带固定术、髂尾肌筋膜悬吊术和高位宫骶韧带缝合术等。目前国际上较推崇的全盆底重建术为一种行盲法穿刺的微创手术。现对盆底重建术的发展及使用不同套装器械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穿刺盆底重建术的手术路径、手术风险及相关解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一个或多个盆腔器官(如子宫、阴道、膀胱及直肠)的下降甚至脱出,在已产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0%~60%[1]。POP的类型包括:阴道顶端脱垂(子宫或穹隆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包括膀胱脱垂、尿道脱垂和阴道旁缺陷)、阴道后壁脱垂(包括小肠脱垂、直肠脱垂和会阴体缺损)。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且术式多样,骶骨固定术被认为是治疗阴道顶端脱垂的金标准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阴道自体组织前壁修补联合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前、中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泌尿科因盆腔器官脱垂行阴道自体组织前壁修补联合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手术并完成随访的165例患者。分析其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并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及其分量表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和排尿困扰量表(UDI-6),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对患者术前、术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16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50±2.12月,客观治愈率96.36%,术后与术前比较POP-Q的各指示点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PFDI-20、UDI-6、CRADI-8、POPDI-6和PFIQ-7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性生活患者术后与术前的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共13例,发生率为7.88%,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经阴道自体组织前壁修补联合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前、中盆腔脱垂,围术期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脱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改良的经后路阴道壁悬吊术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的经后路阴道壁悬吊(PVWH)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同时保留子宫,及进行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2例有不同缺陷的盆腔器官膨出患者进行改良的PVWH术。应用聚丙烯网片悬吊双侧骶棘韧带,将脱垂的子宫复位;经阴道放置悬吊带,以加固子宫骶骨韧带;在应用聚丙烯网片形成新的阴道直肠筋膜的同时,加固肛提肌板,完成中后盆底重建。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改良的PVWH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出血量平均为150ml。根据POP-Q分度法,32例患者的子宫脱垂全部得到纠正;平均随访7个月,均未出现阴道扭曲、缩短,无性生活障碍。除1例患者出现宫颈延长外,其余无复发;各种症状改善率≥50%。结论改良的.PVWH术,对子宫脱垂患者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行中后盆底重建的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