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剂学中的“毒”是指外感邪气,或无形之邪热,或浊毒邪气.治疗宜扶正解毒、清热解毒、化浊解毒.“糖毒”指消渴为病时人体之湿热邪气,其致病特点为缠绵难愈,易夹瘀夹痰.治疗“糖毒”应以健脾升阳化湿为基础,兼顾他邪,以阻消渴病变之源.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为本虚标实之患,标实之邪即为浊毒之邪,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浊毒之邪密不可分。通过阐述浊毒理论的发展、浊毒产生原因以及致病特点,试析浊毒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理论基础。治疗以化浊解毒为原则,采取发表透浊、芳香化浊、渗湿利浊、清澡去浊、通络散浊、通腑泄浊等方法因势利导,驱邪扶正,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邪毒概念在治疗乙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的邪毒概念在治疗乙肝中的应用浙江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邱志济关键词:邪毒,乙型肝炎一、立足中医,不受"病毒"所囿:综观文献,把"乙肝病毒"纳入中医的"清热解毒"之治者十有八九,一些以健脾补肾为主的立法用药,亦要合用一些清热解毒药,谓之扶正解毒。...  相似文献   

4.
辨毒论治     
在对“辨毒论治”进行较系统归纳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毒邪”之治,应遵循“急则治标”,采取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则;“攻”毒之法以解毒、排毒法为主;并为临床有效应用“以毒攻毒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结直肠炎-癌转化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要。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的炎-癌转化是癌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炎-癌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对阻断癌症的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从中医“虚、瘀、毒”的角度结合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炎-癌转化的认识,以扶正、活血、解毒为治疗原则,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抗邪能力,在炎症期切断炎-癌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首次提出“消渴肾病”“消渴肾衰”中医新病名,认为消渴肾衰的核心病机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关键一是毒邪,二为内生风邪,临证当审毒治风,以解毒通络,护肝益肾为治疗大法。依据南征教授基于风毒治疗消渴肾衰长期的临床实践,其治疗法则及用药经验,可总结为“凉肝息风解毒法”“镇肝息风解毒法”“养血息风解毒法”“搜风通络解毒法”“破血祛风解毒法”“益肾息风解毒法”“泄浊息风解毒法”“活血祛风解毒法”“滋阴息风解毒法”“导邪搜风解毒法”等十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内毒致病理论源于秦汉时期所形成的毒邪致病理论。晋隋唐宋时期细化了内毒的种类,并丰富了理论内涵。明清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毒致病理论体系。内毒病因病机以阴阳辨析为总括,与内外、气血、脏腑紧密联系。内外可分病邪来源,但皆以“郁”而化生内毒为核心病机。气血、脏腑既是内毒化生之源,亦是内毒病位之所在。内毒所伤气血、脏腑层次不同,其证候表现与病情深浅不同。内毒的治则治法以避邪防毒、祛邪解毒、扶正托毒与调形安神为要。避邪防毒之法,包括“避外感”与“防内生”两方面,其中开郁治疗是防生内生之毒的关键,其治法以调通气血与安和脏腑为要。祛邪解毒可采取“内以清毒,外以排毒”之法,并注重配伍散结药物。扶正托毒之法除补益正气外,亦需注重因势利导,以顺势托毒外出。调形安神是为修复毒邪所败坏的形神,并可配伍引经药物,以直达病所。通过创新突破的新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促进了内毒致病理论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迎巧  高二超  王茂生 《陕西中医》2022,(5):628-631,652
总结名中医杨淑莲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经验。杨教授指出“虚”“毒”“瘀”为MM的主要病机特点,强调本病以肾虚为本,首辨虚实,邪毒、瘀血为标,杨教授针对本病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出益肾、活血、解毒三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精准分层、分期论治、辨证辨病相结合,动态灵活运用三法,疗效显著。现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分期论治等角度对杨教授治疗MM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活血化瘀贯穿疾病始终,审时度势运用虫类药物以直达病所,发挥祛邪扶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张力  邹玺  刘沈林 《吉林中医药》2013,33(6):563-566
刘沈林教授善于中医辨证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认为肿瘤的发病和转移多以正气亏虚为本,归根结底是气、血、阴、阳的不足;其次是痰、瘀、毒、郁等病理因素,为致病之标,故临床辨治肿瘤之疾,始终以扶正为先,调节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期及邪正交争的程度,配合祛邪解毒、化痰软坚、活血行瘀、理气开郁等法.消化道肿瘤因其部位及功用的特殊性,治疗时应始终以顾护胃气为旨,“存得一分胃气,留得一丝生机”.刘师提出了以收敛固涩法治疗消化道肿瘤,一方面可固摄正气,御邪外出,另一方面固摄癌毒,预防播散,其自创“复方乌梅散”,可收敛固涩,扶正摄毒,临床屡见效验.  相似文献   

10.
正气不足,痰毒内蕴、本病再发,则"体更虚,毒更深"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理。"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大法,贯穿始终,初期多以痰凝结滞为外在表现,加之体虚毒陷,故治疗上当以化痰散结为主兼顾扶正、解毒;肿块渐消后,可酌减化痰散结之力,然体内毒邪仍未清除,故可加重解毒之力并辅以活血行气之药使祛邪不留瘀;邪去毒减后,则将治疗之重点用于扶助正气,固护卫表,解毒之力渐减。  相似文献   

11.
年老体弱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引发重型肺炎,临床上多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故重于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为重型肺炎的机制,正虚元亏,素有痰饮,又外感湿毒,肺气郁闭,致正邪交争,元虚邪陷而引起重症。在治法上运用培元宣化解毒法培元扶正,顾护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宣化解毒,疏凿痰饮出路,尽除湿毒之邪。同时,也要注意不宜过于温阳大汗、苦寒峻下、滋腻壅补,以祛邪扶正,阴阳平和为原则。因此,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化为重型肺炎的机制,提出了培元宣化解毒法为主的治疗方法以有效防治重型肺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从毒辨治糖尿病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低度炎症,从炎症的微观表现来看,属于中医学的“热毒”范畴。毒邪为病常有夹痰夹瘀之特点。应用清热解毒、化痰解毒、消瘀解毒、扶正解毒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在改善症状和防治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炎、癌”转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曹志群教授扎根临床多年,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曹老师认为“虚、瘀、毒”为“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瘀血、毒邪既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该转化总体上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特性。曹老师将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及综合内镜、病理表现,提出以“扶正化瘀解毒”为基本治则,创立芪莲舒痞方以扶正补虚培中州、化瘀行滞通其络、解毒祛邪以防变,在改善临床症状,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降低胃癌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既病防变”的原则,为中医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符思  王微 《新中医》1995,27(11):44-44
扶正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2例符思,王微主题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扶正,解毒,活血祛瘀,慢性病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病程长、动态多变化的发病特点。其病机常常是错综复杂的,中医认为与正虚关系极大。湿热疫毒之邪之所以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其原因首先在于人体...  相似文献   

15.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总病机为正虚邪实,并以此确立扶正治癌的临床大法。从代谢的角度,将正气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癌毒联系,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整体元气虚损,局部毒聚邪实,瘤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指导治法,由“扶正治癌”拓展为“调元扶正,解毒治癌”。文章尝试对“正虚邪实”总病机及其“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或可为肿瘤多学科治疗充分体现中医药综合调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熊俐教授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经验。熊教授认为支原体感染为正气不固,湿毒之邪内侵,治当以除湿解毒,益气扶正,自拟除湿解毒扶正方联合阿奇霉素以治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从"毒邪"论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学伟  郭会军  刘琦  郭玉明  彭勃 《中医杂志》2006,47(11):803-805
从以下方面论述艾滋病(AIDS)与毒邪的关系:(1)“毒邪”学说的内涵。(2)艾滋病与“毒邪”致病:认为“毒邪”为艾滋病的直接致病因素。(3)艾滋病发病与中医“毒邪”的致病特点:包括广泛性、从化性、兼夹性等10个方面。(4)艾滋病从“毒邪”论治的实践依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证实了中医清热解毒扶正方法治疗艾滋病的科学性。(5)依“毒邪”论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迎春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103-103,10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感染、出血及贫血。中医虽无“慢粒”病名,但据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以上表现及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食纳减少、消瘦、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可归属“虚劳”、“血证”、“积”等范畴。在正虚前提下,感受邪毒,正邪相争,正不胜邪,邪气踞之,逐渐发展而成。内因为正气亏虚,外因情志抑郁、气滞血瘀或饮食不节,滋生痰浊或邪毒侵袭,留恋不去。以上诸邪气常交错夹杂,混合致病,痰、瘀、毒邪搏结于骨髓,连及脏腑,耗损正气而成虚劳。其病位多责之于肝脾,病理改变多为气滞、血瘀、痰结。邪毒久羁,变生多端,据以上病因病机采用中医扶正益气、活血化瘀解毒并配合羟基脲治疗巨脾一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良性赘生物 ,因其主要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染 ,祖国医学形象地称之为“臊瘊”。现代医学所称“人乳头瘤病毒” ,中医视为“毒邪” ,中西医治疗皆因其“毒”性卓然而以祛毒为首务。外治常以激光、高频电力、电离子电灼、液氮冷冻等法除之 ;内治 ,西医多用抗病毒药物 ,中医多从清热利湿解毒立法。对于初染此疾及身体强壮者 ,祛毒确可获取良效。但是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和素体虚弱者 ,往往疗效不著 ,且病程迁延。对此 ,笔者在祛毒的同时酌加扶正补虚之品每可取效。尖锐湿疣在临床上大体可分为湿毒蕴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张振宇主任医师以"菌、毒、炎、脏并治"理论为指导,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中医病理因素为"热、毒、瘀、湿、虚",主要病机为邪实正虚,采用祛邪与扶正并举的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辨治经验。祛邪以清热解毒祛热毒,活血散瘀祛瘀毒,祛湿解毒祛湿毒,通下以除腑毒;扶正以益气养阴和血,促进人体自我调控而达到平衡,以恢复机体自稳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