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春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4-115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对85例不同术式剖宫产患者再次行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总手术时间、开腹时间、盆腔粘连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新式剖宫产组手术总手术时间、开腹时间、腹腔粘连、假性肠梗阻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开腹出血量、腹壁粘连和手术疤痕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严重,增加再次手术难度,应进行改良,对于有再次生育需求的患者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以改进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20例新式剖宫产史(观察组)及1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对照组)病例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比较,比较两种剖宫产开腹出血量、开腹时间;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开腹时间长及开腹出血量多(P<0.05),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0、Ⅰ、Ⅱ级的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Ⅳ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5例因膀胱与腹壁粘连较紧,改行腹壁纵切口,腹壁切口形成倒"T"型。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再次开腹手术开腹时间长及开腹出血量多,Ⅲ级、Ⅳ级粘连发生率高,为产科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指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26例二次剖宫产患者按照初次术式分为两组。A组113例,改良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113例,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初次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情况及二次剖宫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结果盆腹腔粘连程度:新式组明显重与改良式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总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小于新式剖宫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采取再次行剖宫产孕产妇224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方法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腹壁纵切口)104例,新式剖宫产术组(腹壁横切口)120例进行观察。结果新式手术组在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中腹腔粘连情况,住院时间上显著差于传统手术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局部损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积极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率,对剖宫产术适应证严格掌握,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缝合腹膜,减少粘连,为下次剖宫产提供较为良好的腹腔条件。  相似文献   

5.
贾峻  谭红娥  贾艳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61-3262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10年7月实施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28例,其中前次剖宫产术式为改良式剖宫产(观察组)56例,新式剖宫产(对照Ⅰ组)38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Ⅱ组)34例,再次手术中观察比较三组腹腔粘连程度,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粘连最轻,发生率最低,再次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明显减少了盆腹腔粘连的程度,对再次剖宫产术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初次行新式(stark)剖宫产术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各30例。60例产妇均行再次剖宫产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过程及术后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重度粘连率、术后24h内排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stark)剖宫产术引起术后粘连程度较重,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90例剖宫产后再次行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前次剖宫产术式分为A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40例)、B组(新式剖宫产术式,25例)、C组(子宫下段剖宫产,25例),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均明显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腔粘连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例(7.5%)、2例(5%)明显短于B组4例(16%)、5例(20%)、C组7例(28%)、10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式,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有助于提高再次妇产科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腹腔粘连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减轻产妇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A组60例首次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60例首次改采用传统剖宫产术式,比较两种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包括产妇开腹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到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总时间、腹壁切口和盆腔粘连情况等情况.结果 A组再妊娠产妇开腹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低于B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妊娠产妇术中盆腔和腹壁切口粘连情况较B组再妊娠产妇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上新式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但引起术后粘连程度较重,与传统宫产术相比,也存在未知的风险.应慎重选择初次剖产术式降低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观察组剖宫产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手术优势及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院行观察组剖宫产术765例,以及二次开腹手术,包括上次观察组剖宫产165例、上次新式剖宫产术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其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粘连较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剖宫产术步骤简单,粘连较轻,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科娜  王良飞  袁爱娟 《江苏医药》2013,39(10):1186-1187
目的 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中,50例首次剖宫产是采用了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A组),另外50例首次剖宫产是采用了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 A组患者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进腹到胎儿取出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盆腔和腹壁切口粘连情况严重程度均明显轻于B组(P<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比较急诊剖宫产以及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共718例,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和发动分娩以及破膜之间关系将其分为择期剖宫产组以及急诊剖宫产组,其中急诊剖宫产组中317例作为观察组,择期剖宫产中40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指征前4位为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中手术指征的前4位为宫内胎儿窘迫、骨盆狭窄、臀位以及瘢痕子宫.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腹部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取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剖宫产对产妇的危害更大,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尽可能减少急诊剖宫产的几率,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术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行两种术式剖宫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升高再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8.8±2.6)h、(20.6±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时间分别为(16.25±9.25)h、(22.32±10.50)h,显著缩短(P<0.01);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5±1.6)×109/L、(7.1±2.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比例分别为20(20%)、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后情况优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1994年~ 2 0 0 3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 ,以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2 0 0 3年在我院分娩的 2 880 9例 ,其中剖宫产 115 6 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年~ 2 0 0 1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 2 0 0 3年稍有下降。难产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 1994年~ 1998年瘢痕子宫位居第二 ,近 5a有下降趋势 ,而胎儿窘迫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至 2 0 0 1年已跃居第二位。臀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病死率 1994年~ 1998年为 15 .71‰ ,1999年~ 2 0 0 3年为 14 .5 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但随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 ,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黏连、肠梗阻,并发症少,术后胃肠恢复快,操作简单,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优越性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凤林 《安徽医药》2007,11(10):912-913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及影响。方法回顾了86例再次剖宫产术对其年龄、孕周、两次剖宫产术间隔时间、两次剖宫产术指证以及前次剖宫产的术式进行了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中子宫破裂1例,较严重的粘连15例;损伤膀胱1例。术中出血超过500 ml者11例,占12.8%;同期产后出血率为1.5%,差异有显著性(P<0.01)。腹壁横切口粘连发生率与腹壁纵切口下段剖宫产相比粘连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决定剖宫产术式时应综合考虑孕妇的产科情况选择腹壁切口及子宫切口;前次手术的质量决定再次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手术时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过子宫内膜层,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曹雪梅 《淮海医药》2009,27(6):488-489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4月住院行侧入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与同期行传统的腹腔内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进行比较。对比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创伤小,时间短,对机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京亭 《安徽医药》2013,17(6):989-991
目的再次剖宫产时,分析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影响其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病例126例,对再次术中所见结合前次手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腹腔黏连的程度、子宫切口位置的高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前次剖宫产时机、剖宫产术后病率、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等与子宫切口愈合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27.8%,与腹腔黏连的程度、子宫切口位置的高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剖宫产术后病率有关,而与前次剖宫产时机、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无关。结论对初产妇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选择子宫切口的位置,精细手术操作,对前次剖宫产情况不明、B超检查子宫疤痕厚度3 mm、剖宫产时间2年及有剖宫产术后病率者,再次足月妊娠时,最好选择剖宫产,以防子宫破裂,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