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性鼻胃管微量喂养辅以抚触疗法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出生12h内入院,住院时间≥10d的早产儿为观察组(26例),于生后24h内给予鼻胃管微量喂养,并于3~7d后同时实施抚触疗法;2002年1~12月出生12h内入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16例),予以常规喂养,用同一种配方乳及母乳喂养。记录早产儿的早期体重下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喂养不耐受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性鼻胃管微量喂养辅以抚触疗法用于早产儿可提早全肠道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促进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67-70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6例。采用抛银币法将纳入的7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12~24 h内)。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非营养吸吮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空日龄及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比较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粪排空日龄和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可减少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能促进体重和头围的增长,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出现并发症的影响,确定早产儿的正确喂养方法。方法将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喂养方法,即自吮奶组(35例)、胃管间歇鼻饲组(35例患者)和胃管间歇持续鼻饲组(36例患者)。能量摄入不足部分三组均采用部分静脉营养,观察其喂养耐受性、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胃管间歇持续鼻饲组与自吮奶组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管间歇持续鼻饲组与胃管间歇鼻饲组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吮奶组与胃管间歇鼻饲组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间歇持续鼻饲喂养优于自吮奶喂养,自吮奶喂养优于胃管间歇鼻饲喂养。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7):630-632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喂养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及普宁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编号分为: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25例,胃管组25例,全静脉营养组25例。比较3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经口微量喂养组患儿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NEC率、口腔炎发生率以及光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胃管组与全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及早微量喂养,能够明显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5.
冷振环 《当代医学》2013,(36):41-42
目的:探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实验组给予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患儿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36例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B组:40例早期予以胃管喂养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日增长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早期微量喂养,以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从而减轻患儿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策略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为早产儿喂养选取最优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母乳喂养意愿及母亲疾病情况将早产儿分成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并根据家属喂养愿意进一步分为母乳缓慢喂养组(n=49)、母乳快速喂养组(n=29)、配方奶缓慢喂养组(n=42)、配方奶快速喂养组(n=24)。比较四组喂养指标、早产儿并发症和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与缓慢喂养组比较,快速喂养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更短,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发生率、晚发败血症发生率更低(P<0.05);配方奶喂养组比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更高(P<0.05)。四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期)发生率、住院期间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母乳快速喂养可以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及肠外营养使用的时间,降低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喂养不耐受及晚发败血症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有利于改善极低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生菌在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病房住院的极低体重早产儿3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15例行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益生菌治疗。观察记录二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降低了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缩短了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低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间断鼻胃管喂养;护理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静脉营养。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结果护理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短的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均P〈0.01)。但两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基本持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肠道喂养和经口喂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喂养方式以及早期持续间歇微量喂养对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48例早产极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持续间歇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持续间断注入;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观察两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情况及胎便排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喂养耐受及胎便36小时内排除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的辅助喂养方法,能促进早产极低体重儿肠蠕动及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喂养方法。方法将收住NICU的VLBWI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胃管持续喂养,对照组采用胃管间断喂养,观察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呕吐、腹胀、并发症、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呕吐、腹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LBWI早期给予胃管持续喂养可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呕吐、腹胀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经口喂养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索有梅  辛颖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128-12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鼻饲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效果及喂养耐受性,寻找最适合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66例在胎龄29-34周时出生的体重为1 200-1 900 g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间断鼻饲注入喂养,1次/3 h;B组:输液泵间断持续鼻饲输注喂养,先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鼻饲1 h,起始奶量2ml/次,每天递增2 ml/kg,间歇两小时后再继续;所有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情况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断鼻饲输注喂养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最少,黄疸持续时间短,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最少,优于单纯的间断鼻饲注入喂养。结论采用间断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利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儿应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2005-04—2010-05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35例,采用泵注法,使用微量输液泵持续口饲输注;B组:35例,采用灌注法,使用注射器间歇口饲注入喂养;C组:35例,采用滴注法,使用吊瓶持续口饲滴注。观察三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胃食道返流情况及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所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全胃肠营养。结果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所致的食物反流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安全、可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全胃肠营养时间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5.
非营养性吸吮对26例早产儿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庆珍 《广西医学》2008,30(3):360-361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7例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喂养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21例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外,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将在NICU住院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患儿出生24h后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观察纽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出生后24h内给予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采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泵入每天奶量,时间2h喂1次,滴入2h后暂停2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mL/kg体重时将2h喂养1次改为3h喂1次。停止鼻饲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分别为6.6%、3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真细致地执行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案.有利于VLBWI的生长发育,可大大提高极VLBWI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重力喂养与常规鼻饲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以常规方法插入胃管,同一种配方奶喂养,实验组采用重力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方法。记录两组早产儿每天静脉补液量、进奶量、残奶及呕吐量、体重、腹部及大便情况,喂养相关情况(开奶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最大下降率、达全肠胃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相关并发症(呼吸暂停、窒息、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腹泻、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穿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留置胃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发生呼吸暂停、呕吐、腹胀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较常规鼻饲喂养可促进早产儿奶量增加。提早迭全胃肠营养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是值得推广的改善早产儿间歇鼻饲喂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给予早产儿不同营养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产儿的临床资料,将全部婴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70例。对照组患儿只是进行常规的胃管喂养,治疗组患儿采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法,最后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治疗组患儿每天的体重、静脉营养、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均胜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O.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早期的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非营养性吸吮(NNS)对鼻胃管喂养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早产儿按医生组分为改良式非营养性吸吮组和对照组各20例,改良式非营养性吸吮组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每日上下午各1次非营养性吸吮,每次吸吮15 min,连续3周;对照组单纯进行重力鼻胃管喂养。2组均给予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喂养,观察期间每日测体重1次,记录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最大幅度、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体重开始下降的时间。结果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大幅度,对照组(8.5±1.5)%,非营养性吸吮组(6.3±0.6)%;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非营养性吸吮组(7.7±0.66)d,对照组(8.6±0.94)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体重开始下降的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重力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改良式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M)生长发育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即经口胃管喂养组26例,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组24例,观察两组患儿喂养的情况。结果: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的患儿奶量达100ml/kg时间增加较快,热量达100Kcal/kg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经口胃管喂养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口胃管喂养组。结论:极低体重儿出生后早期进行经口十二指肠喂养,较经口胃管喂养的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明显增加(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同时降低了呕吐、胃潴留、腹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及NEC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