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中药红景天、人参、当归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目的: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观察中药芎归滴丸对脑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新生清洁级Wistar大鼠1只。取其海马,将其分离培养成海马神经元细胞,然后选取9例海马神经元细胞,将其放人3个培养皿中培养,每个培养皿中3例神经元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复氧前后(对照组)、芎归滴丸(由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当归的挥发油)1&;#215;10^-6mol/L组和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组。方法:缺氧-复氧前后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缺氧-复氧前、缺氧-复氧后),均不进行药物干预;芎归滴丸1&;#215;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215;10^-6mol/L+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215;10^-6mol/L+缺氧组);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215;10^-6mol/L+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缺氧组)。采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法检测缺氧-复氧前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K^+电流。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K^+电流幅度。结果: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明显低于缺氧-复氧前[(-3.8&;#177;1.0。10.3&;#177;0.5)nA,t=3.49,P〈0.01]。②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K^+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K^+电流的激活阈值由-40mV变为-20mV,电流幅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芎归滴丸预处理后缺氧-复氧前后海马神经元的Na^+、K^+变化:缺氧-复氧前海马神经元ⅠNa、ⅠK在阈值处的幅度很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氧-复氧后芎归滴丸10&;#215;10^-6mol/L组高于芎归滴丸1&;#215;10^-6mol/L组和缺氧-复氧后[(-58.5&;#177;1.9,-6.9&;#177;1.4,-3.8&;#177;1.0)nA,t=7.51,P〈0.05]。结论:芎归滴丸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钙电流和钠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低浓度利多卡因对神经元缺氧保护的电生理基础。方法:实验于2001-06/2002-08在北大医院麻醉生理实验室进行。将已培养12~14d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按利多卡因浓度(10-5~10-1mol/L)分成5组(n=6),以不含利多卡因组做对照,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采用无间隙模式,采集记录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介导钙电流、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变化及各组静息电位的情况。结果:①同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浓度为10-3,10-2,10-1mol/L时明显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介导钙电流,电流密度依次为5.2±1.9,3.0±0.5,3.3±1.0(P<0.05或0.01),其余浓度对N-甲基天冬氨酸介导钙电流无明显作用。②利多卡因浓度为10-4,10-3mol/L时,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密度依次为160.9±19.2,68.2±6.5,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利多卡因浓度为10-2,10-1mol/L时钠电流被完全抑制(P<0.05或0.01)。结论:利多卡因可浓度依赖性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介导钙电流和钠电流,低浓度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复氧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12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Wistar大鼠成鼠5只,健康新生Wistar大鼠20只,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传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培养24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第8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即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进行缺氧神经元的修复。分别于缺氧0h、缺氧6h、复氧24h用噻唑蓝盐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和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培养液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分别检测各组神经元的活性和细胞损伤后修复的程度。结果:各实验组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神经元的活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氧6h及复氧24h后缺氧组噻唑蓝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复氧24h后噻唑蓝高于缺氧组(缺氧6h:缺氧组0.42±0.14,正常对照组0.81±0.12;复氧24h:缺氧组0.35±0.15,正常对照组0.82±0.2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0.74±0.25,P<0.01或0.001)。②各组细胞损伤后修复的程度:缺氧6h和复氧24h后,缺氧组乳酸脱氢酶漏出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比缺氧组明显减少[缺氧6h:缺氧组(790.16±34.51)nkat/L,对照组(340.07±25.17)nkat/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570.11±53.18)nkat/L;复氧24h:缺氧组(1790.36±252.38)nkat/L,对照组(340.07±19.00)nkat/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860.17±40.17)nkat/L,P<0.001]。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增加缺氧神经元的细胞活性,促进缺氧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是对缺血缺氧性损伤最为敏感的神经元,缺血缺氧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膜电位表现为缺氧早期细胞膜的超极化,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膜发生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引起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目的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对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缺氧期间电生理指标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Healthy-Science Center,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2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只,预吸纯氧3 min后以体积分数为0.02的异氟醚麻醉,快速断头取脑,制备离体海马脑片.方法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和MK801组,每组10个.单纯缺氧组海马脑片给予10 min缺氧;而MK801组的海马脑片在缺氧前10 min及10 min的缺氧期间分别应用100 μmol/L的MK801.所有脑片均给予60 min的复氧.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的时间、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在复氧末,应用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通路刺激,观察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②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③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幅度.④MK801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单纯缺氧组显著高于MK801组[(0.20±0.05)mV/s,(0.08±0.03)mV/s,(P<0.05)].②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MK801组显著高于单纯缺氧组[(537±139)s,(261±26)s,(P<0.05)].③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的幅度MK801组显著小于单纯缺氧组[(4±13)mV,(53±7)mV,(P<0.05).④在复氧末期,MK801组的10个神经元中,9个神经元恢复对刺激的反应.结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可以显著降低缺氧引起的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延缓神经元快速去极化的发生及降低快速去极化的幅度,说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可显著减轻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 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氧/复糖氧后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影响。方法海马神经元培养8~10 d,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甙Rg1 低、中、高剂量组(5 μmol/L, 20 μmol/L, 60 μmol/L)。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氧/复糖氧模型,复糖氧后6 h 以生物化学法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GSH含量和GPx活性的变化;复糖氧后24 h 以Hochest 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四甲基偶氮唑盐(MTT)代谢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Rg1中、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GSH含量、GPx活性显著升高,凋亡显著减少,MTT代谢率显著提高(P<0.001),人参皂甙Rg1 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 可通过提高缺糖氧神经元GSH含量和GPx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是对缺血缺氧性损伤最为敏感的神经元,缺血缺氧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膜电位表现为缺氧早期细胞膜的超极化,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膜发生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引起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目的: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对离体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缺氧期间电生理指标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Healthy-Science Center,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2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只,预吸纯氧3min后以体积分数为0.02的异氟醚麻醉,快速断头取脑,制备离体海马脑片。方法: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和MK801组,每组10个。单纯缺氧组海马脑片给予10min缺氧;而MK801组的海马脑片在缺氧前10min及10min的缺氧期间分别应用100μmol/L的MK801。所有脑片均给予60min的复氧。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的时间、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在复氧末,应用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通路刺激,观察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②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③两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幅度。④MK801对海马CA1区神经元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单纯缺氧组显著高于MK801组[(0.20&;#177;0.05)mV/s,(0.08&;#177;0.03)mV/s,(P〈0.05)]。②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MK801组显著高于单纯缺氧组[(537&;#177;139)s,(261&;#177;26)s,(P〈0.05)]。③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的幅度:MK801组显著小于单纯缺氧组[(4&;#177;13)mV,(53&;#177;7)mV,(P〈0.05)。④在复氧末期,MK801组的10个神经元中,9个神经元恢复对刺激的反应。结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可以显著降低缺氧引起的神经元缓慢去极化速率,延缓神经元快速去极化的发生及降低快速去极化的幅度,说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可显著减轻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与EPO在抗凋亡信号通路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并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EPO组和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组,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细胞黄素蛋白自体荧光强度变化,监测钾通道开放情况.结果 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56±8.00)%比(17.88±2.00)%,P<0.053,黄素蛋白自体荧光强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8±0.170)×10-2比(0.149±0.050)×10-2,P>0.05];EPO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22.73±5.00)%比(42.56±8.00)%,P<0.05],黄素蛋白自体荧光强度值则较缺氧/复氧组明显增强[(2.201±1.090)×10-2比(0.278±0.170)×10-2,P<0.01];白屈菜红碱对EPO抗凋亡和增强黄素蛋白自体荧光强度有阻断作用[细胞凋亡率:(46.72±17.00)%比(22.73±5.00)%,荧光强度:(0.986±0.320)×10-2比(2.201±1.090)×10-2,P<0.01和P<0.05].结论 通过激活PKC继而开放mitoKATP通道可能是EPO抗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的影响。MDA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膜片钳研究室进行,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以及GDNF对INMDAMDA的影响,由Clampex8.0软件采样系统获得的图形,直接进入Clampfit8.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NMDA可在海马神经细胞上诱发出大的内向离子流。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细胞外单独给予GDNF(0.1,1.0,10.0μg/L)对静息膜电导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无影响。但细胞外同时给予NMDA(100μmol/L)和GDNF10μg/L时,IN()MDA的峰值为(-578.238±100.493)pA,INMDA的峰值被抑制(t=-7.248,P<0.01),峰值受抑制率为(21.502±7.898)%。洗去GDNF后,抑制作用消失。结论:NMDA诱发的电流呈现出明显的内向整流特性,GDNF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先缺氧处理1 h,再复氧1 h;药物干预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0、40和80 mg/L的黄芪甲苷预处理,12 h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硫代巴比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化学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ICAM-1浓度均显著增加〔MDA(6.98±1.15)μmol/L比(2.38±0.49)μmol/L,ICAM-1(3 169.01±132.75)ng/L比(995.14±74.93)ng/L,P均<0.01〕,内皮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强〔(58.02±12.01)%比(6.28±1.43)%,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均明显减少(P均<0.01)、ICAM-1浓度均明显降低(P均<0.01),内皮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能显著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对缺氧/复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是否参与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1/06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电生理研究室进行。清洁级SD幼年大鼠若干只,低温分离海马,沿矢状面切成300~400μm厚脑片。脑片分为8组,即缺氧无糖组、苏-羟天冬氨酸250,500,10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组、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苏-羟天冬氨酸250,500,1000μmol/L分别 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每组8张脑片。将海马脑片放于34℃的正常的人工脑脊液中孵2h之后,平衡灌注,双脉冲方波刺激电极置于海马CA3区的Schaffer侧支,记录电极置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各组药物预处理30min,进行冲洗15min后,观察缺氧无糖14min、复氧供糖1h各组海马脑片顺向群峰电位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各组取海马脑片四五片用TTC染色,酶标仪测定A490值,分析脑片活性。结果:①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较缺氧无糖组缺氧所致的诱发顺向群峰电位的消失时间明显延迟,顺向群峰电位恢复程度和顺向群峰电位恢复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7),(2.5±0.6)min;65.6±18.4,8.4±18.2;0,75%;P<0.01]。苏-羟天冬氨酸250,500,1000μmol/L组顺向群峰电位消失时间和恢复率与缺氧无糖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5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缺氧所致的诱发顺向群峰电位的消失时间明显延迟,顺向群峰电位恢复程度显著改善(P<0.01),恢复率与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5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10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七氟醚预处理顺向群峰电位的消失时间明显加速,顺向群峰电位的恢复程度减弱(P<0.05,0.01),恢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③海马脑片A490正常值是1.04±0.04。复氧供糖1h,缺氧无糖损伤会明显降低海马脑片TTC染色A490值(0.36±0.07),组织损伤率严重。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25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细胞损伤率低于缺氧无糖组(P<0.01,0.05);5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10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组织损伤百分率较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严重(P<0.05,0.01)。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可能谷氨酸转运体参与,并与抑制剂成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表达的增加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关于通过何种途径调控下丘脑神经元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内分泌活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否激活下丘脑神经元,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通过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以观察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和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1999-12/2002-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完成。取孕17d胎鼠下丘脑分散培养下丘脑神经元。方法:用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培养下丘脑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P-154526预先处理下丘脑神经元。将培养的细胞分组: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②预先用CP-154526(500μmol/L)处理再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12,10-10,10-8,10-6mol/L)刺激组。③分别设置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等渗盐水刺激。用PTI荧光成像系统测量和分析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培养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②下丘脑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较低,外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后,胞浆内游离钙浓度立即升高,神经元胞浆内环磷酸腺苷生成明显增加[(240±22),(153±11)nmol/L;(3.26±0.19),(0.44±0.02)pmol/dish,P<0.01];CP-154526可明显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6mol/L)刺激的下丘脑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的生成[钙离子浓度:(240±22),(171±16)nmol/L;环磷酸腺苷含量:(3.26±0.19),(2.33±0.21)pmol/dish,P<0.01]。结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与其1受体结合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使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和环磷酸腺苷含量明显增加,在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激活过程中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动脉窦存在压力感受器,是离子对血压调节最敏感的部位,在血压的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离子通过颈动脉窦对血压的调节作用还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用不同浓度、不同离子浸泡颈动脉窦后血压的变化。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0-12/2001-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机能实验室完成。选取纯种新西兰兔18只,实验动物标准为二级,雌雄不限,体质量(2.0±0.2)kg,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白兔分为Na 组、K 组和Ca2 组,每组6只。将家兔麻醉后,气管插管,分离两侧颈动脉,一侧分离出颈动脉窦,另一侧进行血管插管并记录血压,用加液枪于颈动脉窦外分别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滴加Na 、K 和Ca2 溶液,将颈动脉窦完全浸泡;记录每次加液前血压的基础值和加液后血压变化的峰值。主要观察指标:家兔颈动脉血压的基础值和加液后血压变化的峰值。结果:0.15,1.5mol/L的高浓度Na 加液后血压为(97±12),(83±17)mmHg,与基础值(106±14),(105±12)mmHg比较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t=2.946,P<0.05);0.4mol/L的高浓度K 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106±12),(64±13)mmHg,(t=13.496,P<0.01)],其他浓度的K 降血压作用不明显(P>0.05);0.07mol/L的低浓度Ca2 加液后血压为(113±16)mmHg,与基础值(103±12)mmHg比较有显著的升血压作用(t=-3.627,P<0.01)。结论:Na 、K 和Ca2 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颈动脉窦调节血压。高浓度的Na 、K 具有降压作用,低浓度的Ca2 具有升压作用,这可能是血压调节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背景:神经细胞的电活动以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活动为基础.神经元异常放电是癫痫的基本特征,其基础是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激活与离子的跨膜运动,然而马桑内酯致痫机制中是否存在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还不清楚.目的:以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为靶细胞,了解马桑内酯在其致痫机制中对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和泸州医学院心肌电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5/12在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完成.选择出生24h之内Wistar乳鼠100只.方法:Wistar乳鼠在麻醉状态下和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海马组织,以培养第7~10天,生长良好、形态典型的锥体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试验.将培养皿随机分成9组:①正常对照组,19皿,加入DMEM培养基,给以不同的钳制电压,以后加入四乙基胺.②10-8,10-7,10-6mol/L钙浓度组;加入含不同浓度钙离子的DMEM培养基,以后加入四乙基胺,每一浓度8皿,共24皿;马桑内酯0,0.25,0.5,1.0,2.0 mL/L致痫组,加入不同浓度含马桑内酯的DMEM培养基,以后加入四乙基胺.每一浓度26皿,共130皿.运用膜片钳制技术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方法记录神经元单通道电活动,并分析通道活动的开放概率、平均开放时间、平均关闭时间、电流幅值等.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正常,不同钳制电压、不同钙离子浓度对锥体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作用和四乙基胺的影响.②观察并记录致痫剂马桑内酯对锥体神经元细胞膜钙激活钾通道的激活作用及四乙基胺的影响.结果:①在钳制电压为0 mV时,锥体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有少量的随机开放,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通道电导值为(122.79±21.68)pS,可被钾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所阻断.②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下,钙激活钾通道表现出钙离子的浓度依赖性.当钙浓度为10-8,10-7,10-6 mol/L时,平均开放概率分别为0.022±0.006,0.040±0.007,0.142±0.049(P<0.01).③在细胞贴附式膜片下,浴液中游离钙离子浓度10-8 mol/L,膜电位在20 mV时,发现马桑内酯能明显增加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概率.④与马桑内酯0 mL/L比较,马桑内酯1.0 mL/L能增加钙激活钾通道平均开放时间(1.867±0.210,6.900±0.120,P<0.01),减少平均关闭时间(78.505±7.192,6.233±0.854,P<0.01).结论:在马桑内酯诱导的癫痫发病中,钙激活钾通道活化可能起重要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自制中药复智散经已往的实验证实可延缓大鼠的自然老化过程,提示该药可能具有对抗衰老作用.目的:观察复智散培养神经细胞最佳有效浓度对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4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脑老化重点实验室完成.自制中药复智散(菖蒲、远至等6味中药组成)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科王德生教授和上海东方医院神经科徐晓云教授共同组方,淀粉样β蛋白25-35片段,SH-SY5Y神经母细胞瘤株.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复智散孵育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利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制定量-效关系曲线,寻找最佳药物浓度;6孔板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淀粉样β蛋白25-35 25μmol/L组、淀粉样β蛋白25-35 25μmol/L+复智散45×10-3g/L组和复智散45×10-3g/L组,孵育24 h,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神经细胞的胞体面积和轴突长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SH-SY5Y细胞噻唑蓝代谢率的变化.②各组神经细胞胞体面积及轴突长度.结果:①复智散可增进SH-SY5Y细胞的存活,最佳有效浓度为45×10-1g/L.②SH-SY5Y细胞胞体面积和轴突长度:淀粉样β蛋白25-35 25 μmol/L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05.5±122.36),(599.8±141.25)μm2;(26.0±13.97),(36.5±15.58)μm,(t=3.903,3.447,P=0.000)].复智散45×10-3 g/L组与淀粉样β蛋白25-35 25 μmol/L+复智散45×1003g/L组均明显高于淀粉样β蛋白25-35 25μmol/L组[(918.3±178.34),(896.6±257.14),(505.5±122.36)μm2;(96.8±43.31),(88.3±30.23),(26.0±13.97)μm,(t=10.922,14.172,P=0.000)].结论:在淀粉样β蛋白25-35损伤条件下复智散依旧有促进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表现在增进细胞胞体面积的增长和轴突的延伸方面.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铝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稳态、降低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影响谷氨酸的释放等多种途径影响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含铝饲料喂养的大鼠,其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TP)形成减弱.经进一步采用急性给铝的方法,将三氯化铝(AlCl3)直接微量注射到海马CA3区,观察到铝能减弱海马CA3区的诱发电位、阻抑LTP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与铝损害了L-Arg-NO途径有关.目的探讨铝对学习记忆的损害及与胆碱能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的相关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生理系、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9/2001-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系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完成.实验用SD大鼠68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普通级,体质量150~250 g,雌雄不拘.干预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6只,在其海马CA3区内先后(间隔1 min)2次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各1 μL;生理盐水+AlCl3组6只,在海马CA3区内先(间隔1 min)微量注射生理盐水与0.5 mol/L AlCl3各1 μL.生理盐水+Tac组6只,在CA3区先后微量注射生理盐水与1×10-9mol/L各Tacrine 1 μL.生理盐水+Bic组6只,在CA3区先后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和1×10-3mol/L Bicuculline各1 μL.Tac+AlCl3组预先分别向大鼠海马CA3区注入1×10-9mol/L(n=8),1×10-10mol/L(n=6)和1×10-8mol/L(n=6)Tacrine 1 μL, min后再注入0.5 mol/L AlCl3 1 μL.Bic+AlCl3组向海马CA3区先分别注入1×10-3mol/L(n=9),×10-4mol/L(n=7)Bicuculline 1μL, min后再注入0.5 mol/L AlCl3 1μL.单个脉冲刺激穿通纤维(PP)后,记录海马CA3区诱发的群体峰电位(PS).待PS稳定后,向海马CA3区微量注射药物,观察铝对海马CA3区诱发电位的影响及某些中枢递质对铝抑制PS效应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海马CA3区诱发的群体峰电位.CA3区诱发电位的影响及某些中枢递质对铝抑制PS效应的影响.结果①海马CA3区局部微量给予0.5 mol/L AlCl3,记录的PS幅度1 min时下降达峰值,为给药前的(33.8±11.0)%(n=6).AlCl3的这种抑制作用持续120 min.②预先CA3区微量注入1×10-9mol/L Tacrine(胆碱酯酶抑制剂), min后再注入AlCl3,结果1~30 min内拮抗了AlCl3抑制PS的效应(n=8);给予1×10-8mol/LTacrine(n=6),则拮抗作用延长至60min;而给予1×10-10mol/LTacrine(n=6),拮抗作用在3~5 min弱于1×10-9mol/L组.③海马CA3区先给予1×10-3mol/LBicuculline, min后再注入AlCl3,在1~20 min内Bicuculline部分减弱了AlCl3的作用(n=9).结论一定浓度的铝可抑制海马CA3区的诱发PS幅度;Tacrine能拮抗这种作用,且可能与剂量有关.因此提示铝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损害了ACh递质系统有关;应用GABAA受体阻断剂Bicuculline也使铝对PS抑制效应减弱,表明铝的抑制作用也可能部分通过GABA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过强的创伤应激能引起免疫调节失衡,导致免疫抑制.补益类中药复方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减轻创伤早期过强的应激性损伤,控制伤后早期炎性细胞的过量释放.目的了解补益、镇静安神及大黄等中药组方对创伤应激早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析因设计.单位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急诊科和统计室.材料实验于2003-03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动物为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36只.方法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n=6)不造模,灌胃生理盐水0.5 mL,2次/d.②模型组(n=6)制备骨折创伤模型,伤后1 h灌胃生理盐水0.5 mL,2次/d.③补益+安神中药组(n=12)同前造模,伤后1 h灌胃中药(炙黄芪50 g,当归20 g,石昌蒲30 g,质量浓度1 g/L)0.5 mL,2次/d.④补益+安神+大黄组(n=12)同前造模,伤后1h灌胃中药(炙黄芪40g,当归15 g,酒大黄10 g,栀子15 g,石昌蒲20 g,质量浓度1 g/L)0.5 mL,2次/d.伤后6,48 h取血测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做腹腔吞噬细胞活性检测.主要结局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吞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结果经补充后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伤后6 h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益+安神中药组和补益+安神+大黄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至伤后48 h,模型组由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补益+安神+大黄组仍低于模型组(P<0.05).②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伤后6h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益+安神中药组和补益+安神+大黄组则低于模型组(P<0.05).至伤后48 h,模型组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两组无差异(P>0.05).③吞噬百分率补益+安神中药组和补益+安神+大黄组均高于模型组(0.46±0.17,0.56±0.15vs 0.21±0.02,P<0.01).④吞噬指数补益+安神中药组和补益+安神+大黄组均高于模型组(21.2±6.77,23.3±6.34 vs 13.8±2.76,P<0.01).结论两种组方对断肢应激鼠伤后早期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增高均有控制效应,并可使创伤鼠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得到保护.证明当归、黄芪、大黄等药与镇静安神药组方,具有控制创伤应激后过强全身炎性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电磁脉冲照射可引起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可造成离体海马神经元的胞内钙超载,进而发生坏死和凋亡,物理屏蔽可减轻电磁辐射对实验动物的损伤,但缺乏在细胞模型上进行的药物防护研究。目的:观察药物防护电磁脉冲致离体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承德医学院基础部。材料:实验于2004-01/2005-01分别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完成。实验动物选用Wistar乳鼠若干只。方法: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进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与鉴定,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MK80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和尼非地平(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预处理后进行电磁脉冲照射。电磁脉冲照射条件为6×104V/m,脉冲上升时间20ns,脉宽30μs,频率2.5脉冲/min,作用2min。将培养在特殊培养皿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电磁脉冲照射组、MK80120μmol/L组和MK80120μmol/L 尼非地平1μmol/L组。采用MTT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测定;FACS法检测细胞凋亡率;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测定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细胞内钙超载、细胞活力、细胞调亡的情况比较。结果:①电磁脉冲组在照射后即刻的[Ca2 ]i荧光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7.34±26.14),(54.93±16.08),P<0.05];MK80120μmol/L组比电磁脉冲照射组的[Ca2 ]i荧光强度有所下降(81.29±19.96,P<0.05),而MK80120μmol/L 尼非地平1μmol/L组的[Ca2 ]i荧光强度呈进一步下降趋势(69.82±25.54,P<0.05)。但两个给药组的[Ca2 ]i荧光强度仍高于正常对照(P<0.05)。②MK80120μmol/L组和MK80120μmol/L 尼非地平1μmol/L组反映细胞增殖活力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5±0.06和0.27±0.07,明显高于电磁脉冲照射组(0.17±0.08,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0.33±0.08,P<0.05)。③电磁脉冲照射组在照后即刻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8.63±9.04)%,(20.14±4.34)%,P<0.01];MK80120μmol/L组比电磁脉冲照射组的细胞凋亡率有所下降(62.12±11.08)%,MK80120μmol/L 尼非地平1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53.69±13.60)%,P<0.05)],但两个给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MK801和尼非地平预处理可部分阻断电磁脉冲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细胞内钙超载在电磁脉冲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效应,并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研究已经发现某些稀土元素如镧、钆等对神经肌肉接头和交感神经节突触传递具有一定的影响,但钐对突触传递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氯化钐对大鼠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烟碱型突触传递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途径。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对照实验。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材料:选用成年W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20g。氯化钐由氧化钐氯化处理后得到。氧化钐由广西医科大学刘达元教授赠送,纯度99.5%,相对分子质量348.7。氯化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12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神经药理学实验室完成。①将大鼠急性放血处死后,迅速将颈上神经节连同节前神经干离体后固定在浴槽内,节前神经干置于吸引电极内供电刺激。用体积分数0.95的O2和体积分数0.05的CO2混合气饱和,pH为7.4±0.05,恒温(35±0.5)℃的克氏液持续灌流标本。用内充3mol/LKCl、尖端电阻30~60MΩ的玻璃微电极穿刺离体颈上神经节神经元进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单脉冲(频率0.2~0.5Hz;波宽0.5~1ms;刺激强度2~10V)刺激交感节前神经干,可在颈上神经节细胞内记录到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用乙酰胆碱(0.1mmol/L)或氨甲酰胆碱(0.1mmol/L)灌流神经节30~60s可记录到颈上神经节细胞膜除极反应。②比较1×(10-7~10-4)mol/L氯化钐灌流对颈上神经节细胞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膜电位、膜电阻和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膜除极发应的影响;在灌流高钙(10mmol/L)克氏液易化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后,继用含氯化钐的高钙克氏液灌流,观察氯化钐对高钙易化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作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药物均用克氏液或改良克氏液配成相应浓度直接灌流神经节。③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灌流药物前后生物电差异。主要观察指标:①氯化钐对大鼠颈上神经节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影响。②对颈上神经节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的影响。③对乙酰胆碱和氨甲酰胆碱膜除极化反应的影响。④氯化钐对高钙(10mmol/L)易化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作用的影响。结果:①1×(10-7~10-4)mol/L的氯化钐能可逆性地抑制大鼠颈上神经节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10-4,1×10-5,1×10-6,1×107mol/L的氯化钐对大鼠颈上神经节细胞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幅度抑制百分率分别为(49.78±13.85)%(n=20),(39.05±4.05)%(n=10),(29.83±9.73)%(n=10),(16.30±2.16)%(n=10),P<0.05~0.01]。1×10-4mol/L的氯化钐可使顺行动作电位变成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n=5)。②1×10-4mol/L的氯化钐灌流对乙酰胆碱(n=5)和氨甲酰胆碱(n=7)膜除极化反应无明显影响(P>0.05)。③1×(10-7~10-4)mol/L对颈上神经节细胞膜电位、膜电阻无明显影响(n=67,P>0.05)。④1×10-4mol/L氯化钐能拮抗高钙(10mmol/L)对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易化作用(n=5,P<0.01)。结论:氯化钐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大鼠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烟碱传递,可能与抑制突触前钙离子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Boneformativeprocessesinducedbyintermittenttreatmentoflow-doseparathyroidhormones(PTH)possessnovelandhopefullytherapeuticeffectsonosteoporosis[1-2].Theimportantsignaltrans-ductionsandmechanismsmediatedbygapjunctionalintercellularcommunication(GJIC)viagapjunctions(GJ)composedofConnex-in43(Cx43)betweenadjacentosteoblastsisconceivedtoplaycru-cialrolesintheseprocesses[3-4].Whereas,theessentialcontributionsofGJICtolow-dosePTHassociatedboneformatio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