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通为补"属于中医治则治法范畴,是指在某种或某类疾病治疗中采用祛邪、攻下等"通"法,最终达到补益或使脏腑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补"的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而有之,至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仍有重大意义,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疾病谱的变化,"以通为补"学术思想更是焕发出了新的时代意义。文章拟通过对"以通为补"学术思想的含义辨析、临床应用范例解析及使用注意三方面,具体阐述"以通为补"学术思想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胃肠同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主受纳,肠主传化。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故“降”是胃肠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一旦邪气犯胃,气失通降,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湿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病因引起的种种胃肠疾患。此乃正邪交击,气机壅滞之实滞;若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于中,则属于虚中挟滞。所以胃肠病不论寒热虚实,“滞”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治疗虽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多以开其壅滞,调其升降为目的,都要着眼一个“通”字。胃气得通,浊邪得降,则清气自升,脾胃将养,此即所谓“以…  相似文献   

3.
现在痛经已是妇科常见病症,给广大的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病情严重了还可以引发不孕症。导师洪家铁教授从事临床三十余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痛经的治疗有一定的独到见解,洪师认为大多数痛经患者多由气血瘀阻胞宫而来,古语有云":不通则痛",临床应该以活血化瘀通经为主,主张以"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临床取得很大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五脏为藏精之脏,但有以通为用之特性,其通主要表现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和谐有序,血清精的畅通无阻,脏气通达,人即安和,分别从心,肝,脾,肺,肾各脏的生理,病理讨论了五脏以通为用的机理,提出了治五脏之疾,应以通为要务。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脑卒中以“瘀血阻滞、脉道不利”为基础,在“血溢脑脉之外”后相继发生瘀血压迫脑髓,内风化火上炎,瘀血化为痰水上蒙清窍,毒损脑髓的病理过程。诸邪弥漫脑腑,阻遏脑络气机,脉道不利,血液减少,脑髓不充,诸症蜂起,实为脑窍被扰失养所致。根据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通调脑之气血阴阳,去瘀生新,恢复脑司元神之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人到老年阶段,正气虚衰,脏腑功能衰退,病久气血阴阳耗伤,常伴痰浊、瘀血等。老年胃肠病有虚实之分,以虚为主,治疗当着重扶正,补益脏腑阴阳气血,不可过用苦寒通降。用相应扶正之法时,佐以祛邪降逆行气之品,方可取得速效。  相似文献   

7.
“以通为用”在急腹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以通为用”的观点,运用于治疗外科常见病-急腹症之中,通过理论和临床相互验证,确认为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朱铁珍  赵力维 《当代医学》2009,15(30):163-163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是脏腑间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复杂的生理活动的结果。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生理功能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作用是传导化物,即“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能藏。”六腑气化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以通为用。临床中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对中风病人采用通腑功下法,以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  相似文献   

9.
"以通为补"理论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则治法."通"是指祛邪、攻下等治法;"补"是指补益或恢复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平衡."以通为补"即在治疗某类疾病时使用"通"法以达到恢复脏腑机能的效果.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祛瘀生新"的疗效."祛瘀"即"通";"生新"即"补".血府逐瘀汤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络以通为用”理论,总结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拓展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及临床观察,从“络以通为用”理论出发,探讨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及虚证的治疗,并浅析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结果] 《黄帝内经》及张从正、李东垣、杨继洲、傅青主等医家的著作中均有刺络放血用于治疗虚证的记载,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叶天士在《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和通络法的基础上,提出“络以通为用”。从“络以通为用”的角度分析,刺络放血有“以通为补”之效,临床疾病多正虚与邪实并存,虚证可“以通为补”,从络论治。刺络放血治虚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清为通平寒热、以消为通理气血、以和为通调阴阳三方面。[结论] 刺络放血治虚的机制根本在于“通”,具体可从寒热、气血、阴阳论,络脉理论对其临床应用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六腑在功能上主要以运化饮食、水液和排泄糟粕为主,具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点.六腑病症的治疗,以通腑泄下为主.以承气类方为代表方药.根据这一理论,通腑泻下之治在临床上运用广泛.运用通腑泻下的治疗方法,对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的治疗,疗效明显;对于胸腔积液、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肺炎,甚至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COPD老年患者缓解期“通下为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90%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痰、瘀、积滞一直贯穿于COPD全程,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致病因素;既不能纯用下法,也不能纯用补法.结合老年COPD患者病理特点,笔者认为在慢阻肺缓解期提倡"以通为补",能够延长缓解期病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周围血管疾病领域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运用藤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经验。藤类药具有活血消痈、引药下行的功效,恰与下肢缺血性疾病应秉承“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以通为补”的治疗理论相契合。灵活运用藤类药发挥因症用药、因人制宜的中医药优势,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成效显著。本文将结合周围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则分析运用藤类中药的临床经验,丰富周围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在恶性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通为补"学术思想自古有之,至今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仍有重要意义.贾立群教授基于"以通为补"理论,以通络散外治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温通穴位贴外治癌性疼痛、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六腑在功能上主要以运化饮食、水液和排泄糟粕为主,具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点。六腑病症的治疗。以通腑泄下为主。以承气类方为代表方药。根据这一理论,通腑泻下之治在临床上运用广泛。运用通腑泻下的治疗方法,对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的治疗,疗效明显;对于胸腔积液、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肺炎,甚至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笔者自2000年-2003年,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老年人慢性胃炎9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六腑以通为用"在肿瘤中的应用。周岱翰教授提出,随着肿瘤病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腑攻下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对肿瘤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畅或外邪等致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失于运化,形成痰、湿、瘀、热、毒等蕴结中焦,而致诸症杂生。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分为气虚、阴虚、阳虚,标实则包含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热郁等,治当补通结合。“以通为补”理论深刻认识到了胃腑通畅的重要性,强调以通运胃腑来实现补益的目的。陈伟教授运用该法辨证施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以通为用”理论在产后乳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通为用”理论的分析,结合古医籍对产后乳痈的阐述,明确产后乳痈的病因病机,指出产后乳痈治疗贵在于“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抗衰老药物,我们在1988年12月~1989年7月间,应用补中益气汤对40例老年脾胃虚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