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捂秋冻”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健康》2010,(11):51-51
问:春捂秋冻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天津王丽芳答:“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秋都是过渡季节,但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常人们对“春捂秋冻”的科学解释是这样的:春季里,由于冬天的“惯性”所致,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一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否则,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同时,  相似文献   

4.
张健 《医药与保健》2008,16(3):52-52
“春捂秋冻”,适当“春捂”是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养生需要。春季由于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弱,人们适当多穿些衣服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春捂”也是一种抗热锻炼,  相似文献   

5.
“春捂秋冻”引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卫生谚语,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总结,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气的转凉,身体的各种毛病都会突显出来,会让你整个冬天都过不踏实。因此,秋天的养生不可忽视。民间有老话说:"春捂秋冻。"天气虽然慢慢变凉了,但却要让身体"冻一冻"才结实,可是这个"冻"也是有讲究的。  相似文献   

7.
《社区医学杂志》2006,4(4X):18-18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怎么“捂”,一直是个笼统的概念。“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算是最明确的时间概念。而这之于养生保健,却远远不够。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许多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钱进 《大众健康》2012,(4):69-69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人们早已认识到,过早脱去厚衣服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9.
阿翁 《自我保健》2012,(4):72-73
俗话说“春捂秋冻”,中医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适当“春捂”,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但该怎么“捂”呢?乱“捂”可是会养生不成反致病的,那可真是没事找事了。  相似文献   

10.
李文 《健康世界》2012,(10):58-59
民间有种说法:“春捂秋冻”,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秋天该冻到何种程度。有些人盲目秋冻,从初秋一直冻到深秋,结果把感冒、肺炎都冻出来了。究竟该如何秋冻呢?  相似文献   

11.
春捂秋冻"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古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机体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之后,在御寒棉衣的保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整个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的功能会下降,抗病的能力因而也比较低。所以,如果春天忙于减衣,穿单簿了,万一碰到倒春寒就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疾病。俗话说:"四月八,冻死鸭。"的确,春天气温很不稳定,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还相当大,忽冷忽热,脱衣过多就不能适应,所以还是捂着点好。否则,容易引起伤风感冒。感冒虽然是一种常见病,或者说是"小毛病…  相似文献   

12.
虽然这两天各地天气转暖,但是专家提醒市民,不要急着减衣服,而且要重点捂腿。因为人体腿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而不能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尤其是老人不要把裤袜减得太多,还有女同志不要过早穿短裙。寒风刺骨入腿部,时间久了就可能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3.
常怡勇 《大众健康》2014,(11):58-59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秋冻”不是提·倡冻得瑟瑟发抖,应以“略感凉意,但不觉寒冷”为原则.要想“冻”出健康,这里还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中秋过后,天气虽没太多的寒意,但早晚的气温也已明显下降。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可健身之说,但这一养生理论并非人人适合,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稍不注意就会“冻”发旧病或加重病症。  相似文献   

15.
钱伟 《自我保健》2012,(10):17-17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清晨5点不到就出门晨练了,而且其中不少人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短袖。原来,他们是依据传统医学中“春捂秋冻”的古训,愈到冷秋,衣服穿得愈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其实,秋冻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掌握好“冻”的度。  相似文献   

16.
进入11月,秋风瑟瑟,日渐寒冷,18岁的高中生小杨早晨6点半准时出家门上学时,感觉凉风飕飕的,可依旧单衣而行,下学以后就开始发烧、咳嗽了。由于正读高三,课业紧张,小杨担心因病误课,赶紧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医院就诊。懂点医学知识的妈妈说,不是说要”春捂秋冻”吗强定看儿子身体不错,也想在秋天里让儿子冻一冻更健康,没想到却感冒了。  相似文献   

17.
崔玉艳 《健康文摘》2009,(10):33-33
老话常说“春捂秋冻”,就是让自己冻一冻,这样才更健康。 但是专家提醒大家,秋冻应该有个度,有些部位如脚、脖子、腹部和肩膀,应该多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18.
霍营 《家庭保健》2014,(5):29-29
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春捂”并非是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位置属阳,对风寒之邪的抵御能力较强,不需要作为捂的重点。而下半身位置属阴,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差,也就成为捂的重点,尤其是人的双脚更应捂。因此,“春捂”应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去,并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相似文献   

19.
在北方,寒露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 此时北方的早晚气温已很凉,由于寒气增长,热与冷交替,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但同时“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也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对此专家指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董绍军 《长寿》2011,(10):14
每年的中秋过后,天气虽没太多的寒意,但早晚的气温已明显下降。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一说,但这一养生理论并非人人适合,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稍不注意就会"冻"发旧病或加重病症。因为秋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